天天看點

陳寅恪詩歌鑒賞:無題(世人欲殺一軒渠)

原詩:無題

世人欲殺一軒渠,弄墨然脂作計疏。

猧子吠聲情可憫,狙公賦芋意何居。

早宗小雅能談夢,未覓名山便著書。

回首卅年題尾在,處身夷惠泣枯魚。

(1954年。)

曆史背景:

1953年11月21日至12月1日,北大曆史系副教授汪篯帶着郭沫若、李四光的親筆信到廣州勸說北上任職。1954年春,北京再次派人請他出任曆史研究所二所所長,再次被拒絕;《論再生緣》全部完成,無法正式出版,他隻能請人用蠟版刻印,分送友人。同年,著作《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一書被官方檢查。

1953年7月 4日,胡适的《胡适文存》由台灣遠東圖書公司出版。1954年5月李希凡、藍翎在《文史哲》發表《關于〈紅樓夢簡論〉及其他》;10月毛澤東因不滿《文藝報》的錯誤,發起了一場批判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運動;10月16日毛澤東發出《關于研究問題的信》,标志着“《紅樓夢》研究批判運動”正式開始,也标志着新一輪胡适思想批判運動的啟動;10月 18日中國作家協會黨組開會傳達毛澤東《關于研究問題的信》的訓示精神,22日傳達毛澤東關于批判俞平伯所著《紅樓夢研究》和胡适反動思想的口頭訓示;10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劉鐘洛的《應該重視對研究中的錯誤觀點的批判》,10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李希凡、藍翎的文章《走什麼樣的路?——再評俞平伯先生關于研究的錯誤觀點》,同日中國作家協會古典文學部召開關于《紅樓夢》研究的讨論會;10月27 日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向毛澤東并中共中央遞交了一份關于展開《紅樓夢》研究問題批判的報告。此後,許多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文藝團體紛紛召開關于《紅樓夢》研究問題的座談會、讨論會,以批判俞平伯的錯誤觀點為主,批判胡适為次,後來前者的分量逐漸減輕,後者的分量逐漸上升,直到1956年結束, 全部批判文章達幾千萬字。

俞平伯:1900年1月8日出生于江蘇蘇州,原名俞銘衡,字平伯。191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與傅斯年、羅家倫、廢名等為同學,是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曾孫,其父俞陛雲在詩詞研究方面頗有造詣。是中國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是紅學家,1921年開始研究《紅樓夢》,1923年出版《紅樓夢辨》,1952年将《紅樓夢辨》修訂為《紅樓夢研究》,與胡适并稱“新紅學派”的創始人;是詩人,1918年5月第一首新詩《春水》和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一起刊登在《新青年》上,發起成立或參加新潮社、文學研究會、語絲社等文學團體,提倡“詩的平民化”,成為中國白話詩創作的先驅者之一。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曾參加中國革命民主同盟、九三學社。1954年遭受非學術的政治批判,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1969年11月被迫赴河南幹校勞動,1971年1月傳回到北京。1990年10月15日逝世,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其主要著述有《紅樓夢辨》(《紅樓夢研究》)、《冬夜》(詩集)、《燕郊集》(散文集)、《清詞釋》、《唐宋詞選釋》和《俞平伯全集》。

賞析:

“ 世人欲殺一軒渠”句中“世人欲殺”出自唐代杜甫《不見》中的詩句“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而來,其意為世上的人都想要殺了他。“軒渠”出自《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兒識父母,軒渠笑悅,欲往就之”,謂兒童舉手聳身欲就父母,解釋為非常歡暢的樣子,後來多為笑悅之意,隐喻俞平伯或胡适,此處特指俞平伯。全句直譯為世上的人都想要殺了他,可他還非常歡暢的樣子。隐喻俞平伯在批判運動中不在乎的樣子,特指1954年3月俞平伯在《建立設》上發表《紅樓夢簡論》,對自己《紅樓夢》研究的觀點進行陳述。

“弄墨然脂作計疏”句中“弄墨”釋義舞弄筆墨,指作詩文、寫文章。“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燈燭之屬。“作計疏”在楊萬裡 、陸遊等詩人的詩中均有相關的名句,“作計”就是打算的意思,“疏”有多種釋義,在此是疏忽或沒有的意思。全句直譯為在燈光下舞弄筆墨,疏忽了長遠的打算。此處暗喻俞平伯或胡适以前隻管著書立說,沒有想到會有今天的批判運動。

“猧子吠聲情可憫”句中“猧子”作者自注為“太真外傳有康國猧子之記載,即今外人所謂‘北京狗’,吾國則呼之為‘哈吧狗’”,指現在的哈吧狗,暗喻《紅樓夢》批判會上攻擊性發言的人,正如王符《潛夫論·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情可憫”是“其情可憫”的簡語,釋義為他人的處境值得同情、憐憫。全句直譯為哈吧狗們雖然聲音大而多,但他們身不由己的處境值得同情、憐憫。此處隐喻《紅樓夢》批判會上攻擊俞平伯和胡适的人雖然人多勢衆,但他們處境也難,值得同情、憐憫。

“狙公賦芋意何居”句中“芋”在有些文庫中記載為“茅”,其原因可去《說文解字》中查找“茅芋頭”詞條。“狙公賦芋”出自《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原義是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後來引申為反複無常,譴責那些說話辦事不負責任的人。“何居”釋義“何故”,表示疑問,即什麼緣故、道理。全句直譯為狙公賦芋是什麼真實緣故呢?此處隐喻《紅樓夢》批判會上發言的人不負責任、颠倒黑白,沒有或不敢表達真實的學術觀點。

“早宗小雅能談夢”句中“宗”有多種釋義,在此指在學術或文藝上效法。“小雅”是《詩經》的一部分,為先秦時代中國詩歌,共有七十四篇,此處暗喻俞平伯早年發表新詩《春水》、胡适也有《嘗試集》。“談夢”就是說夢,但在此處隐喻俞平伯的《紅樓夢辨》和胡适的《紅樓夢考證》。全句直譯為早期效法《小雅》,還能夠說夢。此處隐喻俞平伯和胡适早期在文藝上創作詩歌,還能夠研究發表關于《紅樓夢》的著述。

“未覓名山便著書”句中沒有典故,全句直譯為沒有尋覓到藏書的名山就撰寫著作。隐喻俞平伯和胡适當年沒有完全讀懂《紅樓夢》,就草率發表著述,結果研究中的某些觀點被某些人無限放大,招來今天潮水般的批判。

“回首卅年題尾在”句中“題尾”指在文章末尾特意加上一兩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話,相當于現在文章的“後記”。全句直譯為回看三十年前的後記還在。此處隐含作者于1928年3月應俞平伯之請,為俞曲園(俞樾)的《病中呓語》寫了一篇《俞曲園先生病中呓語跋》(收存在《寒柳堂集》)。

“處身夷惠泣枯魚”句中“夷惠”是伯夷 、 柳下惠的并稱,為古代廉正之士。“枯魚”指幹魚或困于涸轍之魚,比喻身陷絕境。全句直譯為處境與伯夷 、 柳下惠相似,哭泣困于涸轍之魚。此處暗喻自己為批判俞平伯和胡适研究《紅樓夢》而不平,隐含自己寫有《俞曲園先生病中呓語跋》,估計由此要身陷絕境,但不怕的心志。

全詩借用軒渠、狙公賦芋等古典,萌生猧子吠聲、泣枯魚等新典,主要叙述“《紅樓夢》研究批判運動”中的境況,特别是俞平伯1954年3月在《紅樓夢簡論》中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陳述,表明作者對《紅樓夢》研究批判而不平,隐含自己三十年前寫有《俞曲園先生病中呓語跋》,即使由此身陷絕境也不怕的夷惠氣節,在1954年的中國大陸,堪稱膽大包天。

此詩的曆史背景以“《紅樓夢》研究批判運動”為主,新一輪“胡适思想批判運動”為次,對應詩中“軒渠”隐喻俞平伯為主,胡适為次,特别是“回首卅年題尾在”句表明就是俞平伯。如今公認并稱俞平伯與胡适是“新紅學派”的創始人,在當時的批判運動中,胡适遠在美國,隻是受到文字的攻擊,沒有受到皮肉之苦,而在大陸的俞平伯,受到雙重攻擊,處境異常艱難,作者能為其發聲,其勇氣和膽氣可嘉,彰顯出傳統文化人和知識分子的寶貴氣節。

附詩1:聞歌

江安淮宴海澄波,共唱涼州樂世歌。

座客善讴君莫訝,主人端要和聲多。

(1954年。此詩借延安帶入大雅之堂的陝北民歌,暗喻M親自出馬嚴厲批判梁漱溟之後的社會風氣,表達作者對隻能歌頌不能批評、全國隻有一種聲音的憂慮。)

附詩2:貧女

绮羅高價等珠玑,白疊雖廉限敢違。

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燈裁作入時衣。

(1954年秋。此詩借古代《貧女》的傳統體裁,暗喻當時文化的貧困與斷裂,表明自己有歌頌的才華也不說違心的話、不寫違心的文字,表明中國文化遺命的高貴氣節。)

(全詩的解譯目前有三種:一是餘英時解讀為陳寅恪不書寫支援批判運動的文章;二是胡文輝解讀為暗喻“統購統銷”政策;三是謝泳解讀為陸侃如、馮沅君修改《中國詩史》之事。)

附詩3:讀昌黎詩遙想燕都花事

無力薔薇卧晚愁,有情芍藥淚空流。

東皇苦教柔枝起,老大猶堪秉燭遊。

(1954年。此詩推測寫于1954年9月後,當時宋慶齡、林伯渠、李濟深、張瀾、沈鈞儒、郭沫若、黃炎培、陳叔通等做了副委員長,張東荪作為人民内部沖突被養起來等曆史事件(燕都花事),作者借宋代秦觀的《春日》和唐朝韓愈《山石》的詩意,表明自己厭棄官場,追求獨立自由的生活。)

(秦觀《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霁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韓愈《山石》最後四句:“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俞平伯塑像)

(所有照片均為網絡下載下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