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2年胡适去世,众人来悼,江冬秀却当众捶尸:死鬼胡适之啊

1962年胡适去世,众人来悼,江冬秀却当众捶尸:死鬼胡适之啊

胡适 图片来自网络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北病逝。

先不论胡适的政治取向和政治操守如何,作为中国现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胡适都算的上是近现代的第一流人物,他的病逝,获得了极大的哀荣。

可就在诸多重量级人物来追悼胡适的时候,却出现了极其不和谐的一幕,胡适的未亡人,他的结发妻子江冬秀却在众人面前表演捶尸,边捶边哭喊:死鬼胡适之啊!

在一声声的“死鬼”声中,流露出了江冬秀对胡适的不舍、哀怨和恼恨。

此情此景,不由得就想起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

你见过胡适夫人,才知道胡适是多么伟大!

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很奇怪的,如果是单纯地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我们可以把其称之为爱情;如果是单纯因为脸蛋和肉体碰撞出火花,我们可以把其称之为欲望。但像胡适和江冬秀这样的,既没在思想上碰撞出过火花,也没有脸蛋和肉体上碰撞出过火花,却仍能相守40余年,这不得不说是个异数。

这不得不由人想起苏格拉底。

有人说,苏格拉底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成就,关键在于他娶了一位悍妇为妻。以此类比,胡适能够在文化界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不是也和他娶了江冬秀有关呢?

胡适一生有两怕,一怕老娘,二怕老妻。怕老娘很正常,这不是真怕,而是孝顺。

胡适自幼失怙,其父胡铁花在黑旗军刘永福帐下担任军职,于1895年病死于厦门,该年胡适才4岁,而他的老娘冯顺弟也不过才23岁。这位17岁就嫁给了47岁的胡铁花的年轻女子,从此开始了她23年的守寡生涯。

可冯顺弟是个要强的人,她并没有因为年轻守寡,又带着一个4岁的孩子就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而是负担起全家族生活的重担,对幼龄的胡适精心培养,这一切都体现出了冯顺弟母性光辉的伟大。胡适在40岁的时候还特意下了一篇文章来纪念自己的母亲打理家庭事务和培养自己的不容易。

因此说,胡适对自己的母亲是怀有深深的敬意的,他不是不敢违逆母亲,而是不忍违逆母亲,这也算做胡适对他母亲另外一种“怕”吧。

1962年胡适去世,众人来悼,江冬秀却当众捶尸:死鬼胡适之啊

胡适和江冬秀 图片来自网络

1904年春天,13岁的胡适到上海读书,在临行前,其母给胡适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与绩溪胡氏门当户对的旌德江氏。

后世人常提到,此次订婚没有征得胡适的同意,其实这并不准确。在封建社会,像子女婚事这种事情是根本不需要征得子女同意的。就像胡适之母冯顺弟,以一个17岁的妙龄女子嫁给了已经47岁的胡铁花,有谁征得她的同意了吗?

胡适到上海读书后,开阔了眼界,思想发生了变化,对这种由父母包办的婚姻表示反感。1905年,就在其母来信催他回乡完婚的时候,胡适第一次违逆了自己母亲的意愿,回信表示拒绝回乡完婚。但是,胡适虽然对回乡完婚表示拒绝,但并没有流露出悔婚的想法。而冯顺弟做得也很干脆,既然胡适不回乡完婚,那我就把江家小姐接来。就这样,从未见过自己夫婿一面的江冬秀就被抬到了胡家,开始了为期13年的等待。

像胡适的这种事情,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很常见。这种现象不能单纯地认为是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响的青年抛弃了糟糠之妻,而是这些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们认为,这种包办婚姻是违背人性的,是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是需要被打到与推翻的。可是,他们的做法却坑苦了那些没有接触到新思想、新思潮的妇女们,她们不敢反抗,也不知道该如何反抗,只能默默的在夫家照顾公婆,甚至一生都没有再见过自己的丈夫,最后孤零零的死去。像鲁迅之于朱安。

而胡适的做法相对于那些完全把家中的妻子抛下不顾的人来说,还算是厚道。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不忍伤了几个人的心”。这其中既包括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长大的母亲,也包括那位从未谋面的妻子。

熟悉封建礼法的胡适很清楚,如果悔婚,将会给江家小姐带来什么,娘家回不去,改嫁又不得,只能是孤零零的独老终身。从日后胡适回乡娶了江冬秀这件事来看,这既是胡适为人的厚道之处,又是他性格中的犹豫、矛盾之处。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胡适既反对封建主义,又不肯彻底和封建主义决裂,这一点,也是胡适被后人尤为诟病之处。

1910年9月,胡适以国文满分,总排名55名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在这期间,胡适结识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个女人,他导师的次女韦莲司小姐。在胡适的心目中,韦莲司小姐完全符合他对新女性的理解和认识。

“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

胡适用了能够用的一切美好的语言来夸赞韦莲司小姐,而胡适的儒雅气质也同样吸引了韦莲司小姐,二人的热恋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1962年胡适去世,众人来悼,江冬秀却当众捶尸:死鬼胡适之啊

胡适和韦莲司 图片来自网络

胡适和韦莲司小姐的关系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而产生的火花,应该算作是爱情了。

胡适在美国另有新欢这种事情注定不会一点风声也不透露,冯顺弟开始觉得不妙起来。因此,在胡适来信提出要退婚的时候,被她强硬拒绝了,至于想娶韦莲司为妻,想也不要想。

而在美国,胡适也实在是无法面对韦莲司的热情,在他看来,只要是和韦莲司小姐发生了超越友谊的关系,那自己就必须要娶她。因此,在还没有和韦莲司小姐发生超越友情的关系之前,胡适终于交代了自己在中国老家已经成婚的事实。

得知消息后,韦莲司崩溃了。韦莲司的母亲得知此事后,更是坚决反对异国婚嫁。就这样,在两位老太太的一致反对下,胡适和韦莲司二人只得终止了关系。胡适选择了回国,而韦莲司则终身未嫁。

胡适和韦莲司的关系应该算作是胡适的初恋。

初恋往往都是最美好的,可这段感情最后夭折,虽然有着很多外因的干扰在内,但如果胡适坚持,注定不会是这个结果,很有可能是一桩美好的姻缘。但正是由于胡适性格上的问题,才最终造成了劳燕分飞,有情人最终未成眷属。

就像胡适好友唐德刚对胡适的评价那样:

“胡适先生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胆小君子,搞政治他不敢造反,谈恋爱他也搞不出什么大胆作风。”

1917年12月30日,胡适回乡与江冬秀完婚,也算是了结了母亲冯顺弟的一份心思。

但此次完婚,胡适绝对是为了照顾母亲的情感而完婚的。据胡适自己给友人的信中提到:

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

江冬秀对然识字不多,但毕竟是大家闺秀,在和胡适新婚之后,也表现出了温婉的大家闺秀气质。而且,江冬秀在苦守空房的这13年间,也表现出了作为一位大家媳妇的干练,不仅把家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对冯顺弟很孝顺,也算是替胡适尽到了孝顺的义务。

但江冬秀也有缺点,那就是打麻将,而且极其上瘾。胡适是个文人,在写作时需要静心,可每逢江冬秀呼朋唤友来家中打麻将的时候,那哗啦哗啦的声音令胡适根本就不就能安心写作,这就让胡适对江冬秀非常反感。

如果说,仅有这一点矛盾,胡适也不至于要移情别恋。毕竟,江冬秀在其他方面堪称贤妻良母。

1962年胡适去世,众人来悼,江冬秀却当众捶尸:死鬼胡适之啊

曹诚英 图片来自网络

就在这个时期,一位叫做曹诚英的新女性出现了。

要论胡适和曹诚英之间,还有有一点渊源的。在胡适和江冬秀完婚的时候,曹诚英以伴娘的身份出现,由此结识了胡适。1923年,胡适到上海出差,曹诚英陪同了5天,由此二人碰撞出了火花,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胡适作为一个著名的文人,曾经收到过太多文学女青年的仰慕,给胡适写的情书以箱论。胡适虽然胆小,但也和一些女青年有过暧昧。但像和曹诚英这样的,闹得轰轰烈烈的感情纠葛,还是第一次。

在胡适眼中,曹诚英是一位娇滴滴的小表妹(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和大气的韦莲司与有主见的暧昧女友陈衡哲相比,更让男人有一种保护的欲望。为此,一向胆小的胡适这次破天荒地鼓足勇气,向江冬秀提出离婚。

面对丈夫的背叛,江冬秀也很干脆,她先是扔出一把水果刀,见没有镇住胡适,江冬秀干脆从厨房拿出了一把菜刀,威胁胡适道,想要离婚,那自己就把两个儿子杀了再自杀。

江冬秀的泼辣是胡适始料未及的,他怎么也没料到江冬秀竟然能这么干!在菜刀的威胁下,胡适退缩了,他既怕江冬秀真的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害怕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声有损。于是,夫妻二人约法一章,从此之后二人互相之间再也不提离婚的事情,这件事就权当没发生过。

不过从此之后,胡适又添一怕,那就是害怕老妻了。

其实,江冬秀早就识破了胡适的弱点,那就是一是胆小,二是害怕名声受损。

此时的胡适已经确定了其在文化界的地位,在社会上有着不俗的地位,这种人最在意的就是他的名声有损。如果江冬秀真的做出了为了阻止离婚而杀子的举动,那胡适的名声就会在瞬间扫地。

所谓是虎毒不食子,作为母亲的江冬秀又岂会为了阻止胡适离婚而杀子呢?

经历了这次风波,胡适终于打消了和江冬秀离婚的念头,可是在暗中与曹诚英的来往一点都没减少。对于二人的暗中来往,江冬秀其实也知道,但江冬秀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大妇地位,只要是胡适不把人领进家门替代自己,其他的事情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但曹诚英是个痴情的人,见无法和胡适结合,她选择了到胡适留学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并在解放后留在了大陆,死后安葬在了绩溪老家。

1962年胡适去世,众人来悼,江冬秀却当众捶尸:死鬼胡适之啊

图片来自网络

和曹诚英彻底分手后,胡适的心终于回归了家庭,这一方面是因为这几次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戏码令其心力劳瘁,无论对哪一个女人,都让他在内心抱有遗憾、愧疚和不舍,他再也不敢接受这种感情了;另一方面,胡适也发现了江冬秀的很多优点,持家有道,办事大气,对自己的照顾无微不至,虽然有爱打麻将这个缺点,但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事情,只要是自己宽容一点也就是了。

从此之后,胡适一改过去对妻子的冷暴力,也开始学着关心起江冬秀来。既然你爱打麻将,那我就单独给你准备一间麻将室,在江冬秀临时有事的时候,胡适也放下身段,替江冬秀摸几把;既然江冬秀喜欢看武侠小说,那我就单独给了准备一个书架。总而言之,在这个时期,胡适对江冬秀甚好,也算是弥补了江冬秀几十年受到的委屈吧。

可没想到,在胡适的葬礼上,作为遗孀的江冬秀竟然来了这么一出,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捶尸,还边捶边哭诉:死鬼胡适之啊!

在凄厉的哭诉声中,既流露出江冬秀对胡适之死的不舍,又有着太多的哀怨、愤怒,蕴含着太多的情感。

可不知江冬秀来的这一出,让泉下的胡适博士情何以堪,作何感想?

1962年胡适去世,众人来悼,江冬秀却当众捶尸:死鬼胡适之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