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7歲平定三藩,康熙是如何做到的?

康熙皇帝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一位明君,有膽有謀,有抱負有遠見。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27歲平定三藩,康熙是如何做到的?

康熙皇帝(圖檔來源于網絡)

“三藩”指的是明朝滅亡後留下來投靠清朝的軍隊勢力,分别是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在鎮壓農名起義時都立下赫赫戰功,後被封王。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靖南王耿精忠鎮守福建,平南王尚可喜鎮守廣東。

吳三桂鎮守雲南期間,他招兵買馬,鑄造兵器,野心不斷壯大,他串通尚可喜與耿精忠一起謀反,試圖反清複明。

27歲平定三藩,康熙是如何做到的?

吳三桂(圖檔來源于網絡)

康熙在串通之前就已派去親信監視吳三桂的動靜,而吳三桂尚不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康熙的眼中。

說巧不巧,平南王尚可喜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尚之信繼承王位,于是稱病告老還鄉。康熙看到奏折後,非常高興心想:真是天助我也,我正要削藩!于是準批了尚可喜回家養老,但不能讓其兒子繼承王位。康熙順水推舟,粉碎了尚之信繼承王位的美夢!吳三桂兒子在京城得知此事後馬上派人通知家父,吳三桂覺得自己謀反事情敗露,時機不夠成熟,于是與耿精忠假意上書請求撤藩。奏折送到京城時,康熙覺得時機來了,于是緊急招見文武百官一同商議此事。有的大臣建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徹底平定三藩勢力。有的大臣則提出反對意見,認為三藩勢力兵強馬壯,不可輕舉妄動,可先禮後兵再做打算。這時的康熙有膽有識,堅決撤藩。這時吳三桂和耿精忠萬萬沒想到康熙竟然假戲真做,于是起兵謀反。

由于吳三桂蓄謀已久,謀反勢力來勢洶洶,帶領将士進軍湖南四川陝西等地,這些地方反清複明思想任然存在,吳三桂抓住時機,一路煽動反清複明思想,壯大自己的勢力。

1674年,吳三桂起兵造反第二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謀反,1675年,尚可喜在廣東起兵,三地造反勢力一路北上,殺氣騰騰,整個朝廷為之震動。

康熙臨危不懼,他冷靜思考,第一舉動就是先捉拿吳三桂的家人,斬首吳三桂的子孫,表明平定三藩的決心。康熙認為此次謀反野心最大的是吳三桂,于是集中兵力對付吳三桂,而對耿精忠和尚可喜實行軟硬兼施的政策,一邊打仗一邊給予其台階下。後二人接連不斷吃了敗仗,一看大勢已去,便投降了朝廷。

三路叛軍最後隻剩下吳三桂,康熙帝指令大将胡拜、趙賴帶兵圍剿吳三桂,後吳三桂受重創,節節敗退,病死于内外圍困之中,之後三藩徹底平定。

三藩被平定是康熙帝鞏固政權的憑證,具有政治家軍事家的魄力和氣度,對統一國家和管理國家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