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沖刺,再沖刺的智己汽車,要出手了

辛醜春,莺飛草長。

關超雄從深圳的網際網路企業辭職,來到位于上海安亭的智己汽車。

創新港裡的房子很新,樹木也不算高大。就算是半夜三更,辦公樓裡仍有許多盞燈亮着。這種創業園區的感覺,讓關超雄覺得很熟悉。有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仍在深圳。

但他遠在深圳的家人有些不了解:是什麼讓關超雄放棄網際網路大廠的工作,到上海去打拼?是那輛特斯拉嗎?

關超雄是特斯拉在深圳的第一批車主。開着特斯拉,他突然感到,智能汽車應該是未來最大的電子消費品。相比較,手機更像是它身上的一個零件。

智能汽車未來會有多大的拓展空間?他還不知道。但他清楚,這條賽道可以很長。

“絕不能錯過智能汽車的時代!”關超雄按耐不住内心深處的激動,他覺得有一股澎湃的潮水,将他往前推。當他第一眼看到智己汽車招聘産品體驗設計師的資訊後,就迫不及待投了履歷。

沖刺,再沖刺的智己汽車,要出手了

創業

上海安亭,汽車創新港緊貼着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車的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已經有十多年的曆史。智己汽車中的一些工程師,曾在那裡工作過,有時還會回去蹭個午飯。

當“智己汽車”四個大字在一棟小白樓前豎立起來時,大家才發現,它的另一側緊貼着已經發展了幾年,在造車新勢力中炙手可熱的“蔚來”。

站在兩者之間,新生的智己汽車,彰顯着上汽要脫胎換骨的勇氣,以及“适應新對手,學習新打法”的決心。從名字上念,也頗有玩味——“智己”諧音“知己”,既“知己”也“知彼”,方能在新賽道上百戰不殆。

短短幾個月,智己汽車這家有上汽背書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拉起一支近千人的團隊:今年年初,智己汽車員工的平均年齡為32.7歲;短短兩個月後,這個數字下降到30.8歲。年輕、敢拼成為“智己人”身上的标簽。

加入智己汽車的關超雄,很快便如魚得水。他所在的産品設計體驗團隊有50多位年輕人,他們大多來自網際網路企業。

與傳統汽車不同,智己汽車要探索的,正是網際網路企業的長處:注重使用者體驗。

與網際網路企業也不同,汽車上的産品體驗,主要來自于硬體的功能。

沖刺,再沖刺的智己汽車,要出手了

過去,硬體的功能在産品出廠後就“鎖掉”了。特斯拉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硬體功能可以通過軟體無限次疊代更新,就連刹車距離這樣的核心功能也可以像手機裡的App,不斷更新版本。對于大多數車企來說,這是一個過去沒有觸碰過的領域。

時間有限,資源有限。雖然軟體可以不斷疊代,但是需要“一炮打響”的智己汽車,第一步要把什麼樣的特色功能擺在使用者面前,成了擺在關超雄和他的小夥伴們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網際網路企業的工作經曆讓我們團隊沒有任何猶豫,首先要關注使用者群的使用習慣。”關超雄說,“智己汽車定位為高端品牌,我們就想到要通過軟體給使用者帶來高端車的豪華感。”

廣州車展,關超雄回到家鄉。作為2021年最後一個A級車展,廣州車展承載着各大汽車品牌對來年發展的憧憬。智己汽車在此首次面向公衆打開車門,全國各地的媒體把鏡頭對準了它。

打開車門後的智己汽車,讓衆人看到了一個更注重體驗、更個性化的産品。“比如,你選擇超跑模式,在一鍵切換後,每一次踩下油門踏闆的瞬間,耳邊就會響起高度還原的V10發動機聲浪。”關超雄說,“和傳統的超跑模式不同,我們的車輛會用聲光電去營造高端車的特别氛圍。”

“以前在深圳,我隻做軟體,現在則是把軟體、硬體互相結合起來,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長。”關超雄說。

加入智己汽車的年輕人大多都有這樣的感歎。曾開過創業公司的劉子钰回國後,加入了智己汽車使用者營運創新部,她覺得智己汽車把使用者看作合夥人,願意分享用車資料帶來的權益,這個玩法很新鮮,她可以學習的舞台很大。95後的吉林人周子韌出身于工業制造世家,他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在國内參與到這場汽車變革中。“以前,手機是用來打電話的,但是現在手機可以做的事很多,打電話反而少了。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目标就是要把車做得不像車。”周子韌笑着說。

“想把車做得不像車”。這句看似嬉笑的話,道出了這群年輕人的夢想。這種追逐夢想的興奮感,把這群“年輕、敢拼”的奮鬥者聚在一起。就如同這片熱土上曾經的創業者,他們被吸引到上海安亭,參與到一場新時代的創業中。

考試

趕超特斯拉,打造中國人自己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是智己汽車誕生的使命。在上汽内部,這個項目也被看作自主品牌事業的第二次創業。

2019年年初,作為中國首個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奠基。比鄰着這家工廠的是上汽乘用車臨港制造基地,它是國内最先進的現代化制造工廠之一,全球首款網際網路汽車榮威RX5曾在這裡下線。

很快,特斯拉在國内席卷起一陣科技旋風。本土汽車工業感受到了來自競争對手的挑戰。外界評論:這是“打到了上汽家門口”。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向媒體表示:“特斯拉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車企,更像是科技企業。雖然它進入中國給上汽帶來了一定的競争壓力,但是從好的方面講,這也給上汽一個非常貼近的參照系,可以互相比一比。”

沖刺,再沖刺的智己汽車,要出手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反複爆發,打斷了人們的工作節奏。決心“比一比”的上汽,卻沒有亂了陣腳,更沒有一天停下腳步:當年1月,汽車行業還處于半停滞狀态,上汽造一個“新物種”的方案已經初步形成,項目組悄然行動起來。

智能駕駛,是展現智能汽車科技含金量最直接的名額,也是特斯拉引以為豪的亮點。而智己汽車隻有22個月時間,要走完從立項到“最像人”智能駕駛技術全新車型的下線,這意味着什麼?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在傳統汽車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可以用“超級焦慮”來形容他接下任務的那一刻。“按照原本的汽車開發流程,造一輛新車需要36個月時間。但我們把這個時間大幅縮減了。”

劉濤的“超級焦慮”不僅來自于時間,還來自于如何把上汽集團前期積累的前瞻技術串聯起來。“與以往我所造的車都不同,當3000多個硬體和四個域的軟體變量彙聚在一起時,會産生9000多條智能駕駛信号,把它們整合起來,是一項極為複雜的工程。”劉濤說。

然而,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形勢,逼迫着每一個人不能停下腳步。“做這個項目,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如果抓不住現在,就會錯過未來20年。”劉濤說,“越早出手,越早疊代,優勢就越明顯。抓住機遇直道超車的視窗期就在這一兩年間。”

但機遇這東西,往往伴随着風險和不确定性。

由于全球晶片供應緊缺,對智己汽車的研發産生了影響。“每個部門都會對晶片有數量上的要求,用于檢測和研究。但在缺芯和疫情的影響下,晶片樣件變得尤為珍貴。甚至之前一個測試使用過的晶片,會被再次拆下來,看看能不能繼續使用。”智己汽車一位工程師說。

除了受到外部大環境的影響,項目本身也困難重重。“要做到‘最像人’的智能駕駛系統,這個挑戰非常大。”智駕體驗負責人賀錦鵬舉了個簡單的例子:路面車道線模糊,智能汽車如何識别?他們找到的方法是以路邊基石作為輔助線,通過多輪虛拟台架試驗讓智能汽車擁有更人性化的判斷。

2021年6月23日,一則智己汽車智能駕駛路測視訊曝光,搭載智己汽車IM AD智能駕駛系統的工程測試車在40分鐘時間裡,從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上汽總部出發,到繁忙的延安路高架、内環高架、南北高架上轉了一圈,再傳回出發地點,全程21公裡“0接管”,展現出頗為成熟的自動駕駛出行技術。

踵事增華。這次“期中考”,智己汽車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沖刺,再沖刺的智己汽車,要出手了

沖刺

辛醜年冬,萬物蓄勢待發。

再過不久,第一批智己汽車即将下線。這是上汽第一次嘗試高端電動品牌,能否被使用者接受?整車設計工程師何融的心裡既興奮,又有着些許緊張。他知道,隻有把車做出品質感,才能讓品牌在高端市場站住。

何融今年36歲,比起智己汽車團隊中的其他同僚,要年長幾歲。本命年的他平時愛穿一雙紅襪子,走起路來,腳下生風。“我總覺得要走快一點,不然就被别人趕上了。”何融的話一語雙關,“别人”的另一層含義指向了汽車行業裡的友商。

何融來自于上汽集團整車制造體系,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造車人。他的團隊所承擔的任務就是要把氣動性能做到極緻。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到極緻,何融和團隊打破以往造車流程,他們決定讓設計開發與試驗認證同時進行。

“有了這個想法,我們立刻收拾行李,飛往重慶。”何融說,“在我的記憶中,可能有十幾次都是工作到半夜兩三點鐘才收工。我們不停地刮造型,再吹幹、再分析、再刮。這段時間,幾乎一天隻睡三個小時。因為每1毫米的微調都會産生關聯,都會對最終呈現出的效果産生影響。”

2021年8月17日,就在智能駕駛系統取得初步成績後的兩個月,智己汽車首款量産車型智己L7在中汽研重慶風洞中心完成認證測試。結果顯示,有30餘名工程師和設計師組成的聯合團隊對智己L7精心打磨,累計試驗時間超過150小時,近900次仿真計算超過90萬核時,5輪風洞試驗驗證,最終實作智己L7的0.21超低風阻系數。這個成績排在世界前列。

“在打磨這輛車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有一個執念,當我們把傳統汽車工業本身具有的優勢發揮到極緻,我們的車在世界上都是叫得響的。”何融說。

智己汽車的喜報接連而來。在第三方的權威實測中,智己L7取得了0-100km/h加速3.87秒、100km/h-0制動距離32.69米的優異成績,相比衆多豪華品牌性能轎車37米左右的制動距離,智己L7讓更多使用者見識到它的硬核性能。

得以在短時間内達到世界級水準,讓中國汽車擁有與外資豪華品牌一較高下的實力,這背後除了上汽三十多年的合資造車積累、自主造車突破,還有對打造屬于中國人的高端汽車品牌的渴望。

在2019年國民經濟運作成績單中,有一個名額令人振奮,那就是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這個名額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意味着綜合國力更加強大。落在普羅大衆身上,就是消費水準越來越高,購買力越來越強,對品質的要求也直線上升。

品質消費時代的到來,讓上汽人看到了一條新的創業道路:打造高端品牌。然而,這條道路卻意味着更挑剔的使用者、更多需要解決的難題。

在首批智己汽車迎來下線的這段時間裡,團隊以百米賽跑的狀态在奮鬥着,幾乎所有的試驗認證都變得至關重要。

“前前後後我們發現了上百個問題,都要一個個啃下來。”智己汽車副首席技術官郭輝說,“我們劃分了5個WorkRoom(工作室),問題在哪裡,人就要到哪裡,就需要大夥兒一起來攻關。”每天上午9點到9點半,下午5點半到6點,他們一天開兩次戰會,會議時間不長,就是為了解決問題。

所有人,卯足了勁。這場曆時22個月的沖刺,似乎隻有一瞬間那樣短暫。

話說回來,中國“入世”20年,上海不斷成長,并成為全球最大工業城市。如今,要造一輛什麼樣的車,才能展現上海的智造水準?這個答案是今天試驗台架上的智己汽車,是明天傳遞給使用者的智己汽車,是未來每天和使用者一起成長的智己汽車。

後記

曆時22個月的沖刺,第一批智己汽車将迎來正式下線。然而,這隻是開始。

“軟體定義汽車,資料決定體驗。”對于智己汽車而言,通過軟體優化汽車功能,通過資料反哺用車體驗,這一切都有待于産品傳遞後的驗證和疊代更新。

走完了前面的這段路程,智己汽車剛剛來到起跑線上。

“速度是創業的關鍵。一到上海,我就覺得這裡的汽車工業發展速度很快,尤其是這片智能駕駛測試示範區,我常常能看到車頂上帶有雷射雷達的車跑來跑去,大家都在争分奪秒。”關超雄說。

以智己汽車為起點,關超雄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路;對上汽而言,則是一段向着高品質發展的全新創業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