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民聲|納善言“慧從民來” 集良策“惠及民生”

上海民聲|納善言“慧從民來” 集良策“惠及民生”

徐彙區以徐彙濱江、衡複曆史文化風貌區、徐家彙商圈等特色區域為抓手全面設點布網,彙集人民群衆的智慧力量,以“滿意在徐彙”大走訪活動為載體,聽取人民群衆的心聲期望。強化“征集-辦理-轉化”工作,推動城區運作安全及城市更新和精細化治理,打造高品質人居環境,厚植近悅遠來軟實力,以共治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群衆幸福感,以實幹實績取信于民、赢得民心。

居住安心

“紅橙黃”擰緊“安全閥”

徐彙區湖南路街道地處衡複風貌保護區,是上海“世界萬國建築博覽”的重要縮影。由于修建時間早,建築構造、消防基礎設施等存在先天不足,有一定安全隐患。相關部門應及時研判、排查隐患、綜合施策,有效提升老建築的安全能級。(建議人 趙小民)

湖南路街道内的曆史保護建築和老舊房屋多為磚木結構,年代久遠、設施老化、耐火等級低。街道委托第三方開展社群安全檢查,在上海率先釋出街鎮層面《安全風險白皮書》,2020年在街道白皮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将安全風險分級分類管理延伸到居民區層面,形成一居委一白皮書。16本居委白皮書中詳細指出各評估單元發現的問題以及安全隐患等級,還給出了每個評估單元的改進建議。

上海民聲|納善言“慧從民來” 集良策“惠及民生”

在湖南路街道,所有居委會都根據安全風險程度用紅、橙、黃三色分級分類标注。經過整治,風險已基本排除。相關職能部門定期“回頭看”,複查整改實效。隻要看顔色就能直覺了解各個居民區(居委)的安全風險,這已成為徐彙區探索社群安全風險等級,社群安全從隐患治理向風險治理前移的新機制。

湖南路街道社群平安辦主任說,今年,将對轄區内可能存在的隐患進一步分析評估,聘請專業力量,每個月組織一次安全演練、安全教育訓練和安全檢查,來鞏固《安全風險白皮書》發現的問題的整改成果。在開展社群安全風險評估的同時,多方關聯做好社群火災防控。今年,街道計劃更換臨近到期的1302個滅火器,督促第三方服務企業對轄區現有的4510個簡易噴淋設施進行維護保養。

新民晚報記者 陸常青

就餐暖心

“早餐點”引領“健康潮”

近年來,徐彙區打造了一批健康營養、物美價廉、就近便捷的早餐點,很受市民歡迎。但早餐工程還存在布點盲區,相關部門能否盡快補上“空白點”,做好軌交沿線寫字樓、開發區等的早餐服務,解決上班族買早餐難的問題。(建議人 陸苗 劉潔)

11月底,徐彙區虹梅街道第一輛早餐車“開張”,停在軌交9号線漕河泾開發區站外。包子、三明治、飯團、壽司、豆漿……品種豐富,價格親民。

不光有流動餐車,還有社群堂食服務。目前徐彙區共有9家社群食堂,其中6家供應早餐。徐彙區商務委介紹,全區具備早餐供應服務功能的零售網點有1300餘家。其中,沿街早餐零售網點1100餘家,設在軌交站點、商場、商務樓宇、集貿市場等的有200餘家。今年新增早餐網點207家,14家成為上海市早餐示範點。

上海民聲|納善言“慧從民來” 集良策“惠及民生”

在田林社群和長橋社群的農工商超市,除新增包子、燒麥等現場加熱早餐品種外,還增設“網訂櫃取”智能櫃,友善即時取餐,減少等候時間。還有,位于徐家彙商圈T20大廈的無接觸智能早餐櫃,為白領們帶來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早餐數字生活新體驗,深受好評。

讓市民既要吃得友善,更要吃得安心。徐彙區市場監管局加強對早餐商鋪的智慧監管,拓展運用徐彙區智慧商鋪“彙商碼”,實作“一店一碼、互動互聯、共治共享”。全面歸集注冊許可、監督檢查、消費評價、社會輿情等資料,形成商鋪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自畫像”,打造管理者、經營者、消費者各取所需的應用場景。

新民晚報記者 夏韻

閑聊開心

“鄰裡彙”建構“栖息地”

天平街道老齡化程度較高,居民對社群養老等公共服務需求度高、依賴性強。徐彙區在上海率先打造“鄰裡彙”社群公共空間,希望有關部門在功能提升、适老服務、文化特色等方面多做文章,讓“鄰裡彙”成為居民們的栖息地。(建議人 劉俊)

經過有關方面反複問需于民,烏魯木齊南路66号的3幢老洋樓變身“天平社群公共服務綜合樞紐”,被命名為“66梧桐院·鄰裡彙”。改造後,老洋樓各有功能,為老服務、公共閱覽、文化演出等一一涵蓋,成為居民們常來轉轉的好去處。

上海民聲|納善言“慧從民來” 集良策“惠及民生”

“66梧桐院·鄰裡彙”負責人周怡心介紹,建設綜合站點的初衷,就是打造“以鄰為伴、鄰裡共融”的熟人空間。“鄰裡彙”開設會客廳、書吧、鄰裡餐廳,讓老人在“有溫度的空間”坐一坐、聊一聊、聚一聚。特别是鄰裡餐廳以服務、保障周邊老年居民用餐為首要任務。

在“鄰裡彙”,“大資料+服務”讓老人生活得更有品質。“一站式”綜合服務,常設老年健身操教學、老年輔具講解、中醫坐診等;“一門式”辦事視窗,為老人提供長護險申請、适老性改造等咨詢;“一網覆”資訊管理,依托“天平街道智慧民生服務資訊系統”,全面掌握養老資料、養老保障、養老方式等資訊;“一體化”資源統籌,引入第三方為老服務機構,以居民多元需求的導向,打造集中特色資源的平台。

每月在“鄰裡彙”開展的活動有100多場,文化演出更是“好戲連台”。“梧桐書苑”的評彈演出、“膠聲梧桐”的音樂導賞、“梧桐琴室”的古琴專場……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與文化來個“親密接觸”。

運動放心

“綠地場”更新“健身房”

康健社群體育公園在改造中,正為不同人群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健身服務。希望相關部門嵌入智能化服務體系,科學智慧有效地提升市民“家門口”的健身品質。(建議人 張梅)

上海民聲|納善言“慧從民來” 集良策“惠及民生”

2004年對外開放的康健社群體育公園是“上海首家社群體育場”,日均接待居民2000多人次,年服務量超過70萬人次,成為社群運動的“大心髒”。經過15年營運,場地老舊、設施老化等問題凸顯。2019年,康健街道啟動智慧化改造,将“綠地場”更新為“健身房”。引入“國家體育産業示範項目”老年人、殘障人士專屬運動空間,打造“網際網路+”智慧健身房、全息沉浸式多媒體運動教室等特色鍛煉場。

“樂活空間”專為老人而建,包含心肺功能鍛煉、等速肌力訓練等适老運動健康裝置。殘障人士鍛煉區域(康健苑),配備了專業的運動康複裝置,有康複人員指導;在青少年區域,“全息運動教室”采用沉浸式光影教學環境、圖像化的引導系統、智能互動系統等,增強運動樂趣,提高運動品質;中青年區域,設有器械鍛煉區、團操教室等;兒童遊樂區内,有孩子們最喜愛的律動遊樂場。

公園已完成3片籃球場智慧化更新改造,建立智慧健身步道、益智健身苑點,通過人工智能、大資料、人臉識别等,讓市民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健身。

康健街道辦事處主任葛銀峰表示,經過改造,街道内已實作“5分鐘全年齡段”的“體育生活圈”覆寫。“我們将繼續推動全民健身、全民健康與智慧體育的深度融合,不斷提供更多管道的家門口鍛煉方式。”

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旅遊舒心

“文脈線”豐富“旅遊線”

徐彙區紅色資源豐富,能否通過旅遊線路将一個個紅色地标有機串聯,有故事、有主題地連線成面,使城市漫步者在行走中感受海派文化、紅色文化的魅力。(建議人 曹潔)

上海民聲|納善言“慧從民來” 集良策“惠及民生”

今年5月首發的“起來,群眾的覺醒”線路,從瞿秋白舊居開始,途經聶耳銅像廣場、夏衍舊居、草嬰書房,最後參觀《義勇軍進行曲》的灌制地——百代小樓。行走穿越百年建築的2小時,感悟到的是理想之光、信仰之力。立足“文脈線”開發豐富的“旅遊線”,在徐彙區文旅部門的策劃下,留有深刻紅色印記的熱土上,生動呈現的是早期共産黨人創作紅色電影、進步歌曲,譜寫紅色精神、創造曆史偉業的那份執着和堅定。

好的旅遊線,不僅是紅色資源、優秀曆史建築、文化場館的“再整合”“再創作”,更是優秀文旅産品設計策劃精髓的“再提升”。如何讓近悅遠來的城市漫步者走到、看過、讀懂、感悟?徐彙文旅部門通過“上海釋出”“樂遊上海”“徐彙文旅”“徐彙文旅雲”“魅力衡複”“梧桐深處建築可閱讀”等市區公衆号、視訊号、小程式的宣發,讓線上線下的相逢變得如此美好。每條線路推出後,講解教育訓練、内容挖掘、呈現方式、細節磨合一直在路上。

在建黨百年之際,徐彙文旅部門推出“見證國歌誕生”“重走國歌之路”“聆聽交響共和”“循聲探秘交大”“漫品建築之旅”“堅守初心使命”“緻敬初心之地”和“探尋卓越水岸”等八條旅遊線,串聯徐彙區衆多紅色地标,讓人們在歲月回眸中感受着共産黨人的初心與堅持。

新民晚報記者 王軍

漫步醉心

“老建築”變身“文創點”

徐彙區通過武康大樓示範性保護修繕工程,使得這棟百年曆史建築重制優雅。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探索“微更新”,增設“文創點”,讓建築可以閱讀,街區适合漫步。(建議人 韓璐)

武康大樓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建築之一,更是近悅遠來的“網紅”地标。然而近年來,武康大樓容顔不複往昔,外立面布滿空調機架、雨篷、晾衣架等,極大影響了整體風貌。

上海民聲|納善言“慧從民來” 集良策“惠及民生”

2018年,武康大樓修繕工程開啟。徐彙區多次邀請專家考證研究,例如修補後的清水磚牆上的紋理,都細化到要求按雨滴在牆面下落效果處理為豎向紋理。在修繕工程總設計師陳中偉看來,比起精雕細琢的修複工藝,相關部門更在意的是提升居民的獲得感、舒适感和幸福感。針對二樓空調移機後制熱制冷效果下降的問題,采用“單戶中央空調”;在輔樓屋面新增公共晾衣區域,滿足日常晾曬需求;統一安裝内百葉,解決雨篷拆除後的日曬問題。

今年,武康大樓街區開始“微更新”:在外拓3.6米的人行道上,“最佳拍攝地”給了人們從容創作的空間;跟随導覽資訊深度漫遊,可以坐進文創咖啡館品賞街景……

徐彙衡複曆史文化風貌區管委辦表示,徐彙區文旅局将持續推進建築可閱讀3.0版本,運用數字化智能手段,以微信小程式為平台,實作建築雲上聽、線上觀、實地遊,打造“武康路-安福路”休閑街區;徐彙區房管局則會以武康大樓為中心,把沿線道路相關居住類直管公房曆史建築全部納入修繕計劃,将“武康大樓效應”逐漸輻射延伸,營造更多“文創點”。

新民晚報記者 季晟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