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削藩的底氣從何而來,要知道吳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清朝初期,剛剛親政沒多久的康熙決定削藩,于是三藩之亂爆發。然而吳三桂等藩王起兵後,一路摧枯拉朽,幾乎拿下了清朝疆域的半壁江山,如果不是吳三桂沒有直搗北京,給了康熙時間,事情的結果還未可知。那麼康熙削藩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康熙削藩的底氣從何而來,要知道吳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大清的皇子,是被圈養在北京的,不像明朝那樣分封各地,是以絲毫不會對皇權産生威脅。但是我們知道取代明朝的大清是個外來者。為了能夠夠好的入主中原,維護政權的穩定,清初很好的利用了明朝降将,封雲南的吳三桂、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為藩王。他們也沒有辜負清廷的信任,對于剿滅南明的殘餘勢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都是有功之臣。

順冶帝在統一中原後,并沒有及時撤除三藩,而是指令他們留守其地。日積月累,三藩勢力日盛。

康熙削藩的底氣從何而來,要知道吳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有着自己的軍隊,把持着地方的财政,尤其是平西王吳三桂功高兵強,四方精兵猛将多歸順在他手下。

不可否認,在康熙削藩前,三藩已成為國家的心腹之患,成為威脅中央的地方割據勢力,也是康熙帝的一塊心病。再說了,卸磨殺驢的事屢見不鮮,不足為奇。

康熙削藩的底氣從何而來,要知道吳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這是康熙下決心削藩的根源所在,其實削藩是早晚的事。不管康熙有沒有底氣,這件事也是必須要做的,否則對大清的統治會有非常大的威脅。從這個角度考慮,這也是康熙無奈的做法。

從康熙的削藩政策來看,并沒有什麼新意,要知道康熙下令削藩後,沒幾個月的時間,吳三桂等人就釋出了檄文,起兵造反。如果僅僅因為吳三桂的兒子這個人質,就能阻止這一切的話,那麼康熙也想的太簡單了。

康熙削藩的底氣從何而來,要知道吳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康熙認為此時天下已經太平,清王朝統治已經根深蒂固,吳三桂等人帶不走民心,是以不足為慮。更何況,經過這麼久休養生息,國家強盛,就算吳三桂起兵的話,也耗不起的。況且清朝入關還沒有多久,還有極強的戰鬥力。

事情的發展并沒有按照康熙的設想發展,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全國清軍幾乎沒有什麼還手之力。更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吳三桂竟然得到了如此多的支援,雖然之後大家都看明白了吳三桂的嘴臉,但起初确實看到了推翻清朝的一線希望。

康熙削藩的底氣從何而來,要知道吳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除了吳三桂等人外,蒙古布爾尼等地,也趁機響應,打了康熙一個措手不及。

如果不是對手先天不足,給了康熙機會的話,結果還未可知。吳三桂确實不是等閑之輩,但年老體衰,早已不複當年之勇。也不可能像年輕時那樣南征北戰,卻不知這樣反而給康熙喘息的機會。

康熙削藩的底氣從何而來,要知道吳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雖然說是三藩之亂,實際上真正和清廷對決的也就是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之流都是首鼠兩端,坑死隊友不償命的。像這樣的組合,被分化瓦解是遲早的事。

吳三桂如果能夠直搗黃龍,或許還有一線希望,然而他卻放棄了這個最佳機會,跟康熙打起了持久戰,從年齡上康熙也要把吳三桂耗死的。

康熙削藩的底氣從何而來,要知道吳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不過不得不說,這是康熙極不成熟的一次政治決斷,雖然最後完美收官,但是卻是下了一步險棋。他也低估了清政府在老百姓心中,其實并沒有得到多少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