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削藩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清朝初期,刚刚亲政没多久的康熙决定削藩,于是三藩之乱爆发。然而吴三桂等藩王起兵后,一路摧枯拉朽,几乎拿下了清朝疆域的半壁江山,如果不是吴三桂没有直捣北京,给了康熙时间,事情的结果还未可知。那么康熙削藩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康熙削藩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大清的皇子,是被圈养在北京的,不像明朝那样分封各地,所以丝毫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但是我们知道取代明朝的大清是个外来者。为了能够够好的入主中原,维护政权的稳定,清初很好的利用了明朝降将,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他们也没有辜负清廷的信任,对于剿灭南明的残余势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都是有功之臣。

顺冶帝在统一中原后,并没有及时撤除三藩,而是命令他们留守其地。日积月累,三藩势力日盛。

康熙削藩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有着自己的军队,把持着地方的财政,尤其是平西王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顺在他手下。

不可否认,在康熙削藩前,三藩已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成为威胁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也是康熙帝的一块心病。再说了,卸磨杀驴的事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康熙削藩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这是康熙下决心削藩的根源所在,其实削藩是早晚的事。不管康熙有没有底气,这件事也是必须要做的,否则对大清的统治会有非常大的威胁。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也是康熙无奈的做法。

从康熙的削藩政策来看,并没有什么新意,要知道康熙下令削藩后,没几个月的时间,吴三桂等人就发布了檄文,起兵造反。如果仅仅因为吴三桂的儿子这个人质,就能阻止这一切的话,那么康熙也想的太简单了。

康熙削藩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康熙认为此时天下已经太平,清王朝统治已经根深蒂固,吴三桂等人带不走民心,所以不足为虑。更何况,经过这么久休养生息,国家强盛,就算吴三桂起兵的话,也耗不起的。况且清朝入关还没有多久,还有极强的战斗力。

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康熙的设想发展,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全国清军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更令康熙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竟然得到了如此多的支持,虽然之后大家都看明白了吴三桂的嘴脸,但起初确实看到了推翻清朝的一线希望。

康熙削藩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除了吴三桂等人外,蒙古布尔尼等地,也趁机响应,打了康熙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不是对手先天不足,给了康熙机会的话,结果还未可知。吴三桂确实不是等闲之辈,但年老体衰,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也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南征北战,却不知这样反而给康熙喘息的机会。

康熙削藩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虽然说是三藩之乱,实际上真正和清廷对决的也就是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之流都是首鼠两端,坑死队友不偿命的。像这样的组合,被分化瓦解是迟早的事。

吴三桂如果能够直捣黄龙,或许还有一线希望,然而他却放弃了这个最佳机会,跟康熙打起了持久战,从年龄上康熙也要把吴三桂耗死的。

康熙削藩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打下了半壁江山?

不过不得不说,这是康熙极不成熟的一次政治决断,虽然最后完美收官,但是却是下了一步险棋。他也低估了清政府在老百姓心中,其实并没有得到多少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