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蜀國到底損失多大?看戰死的主将就明白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吸引了無數人的興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爾虞我詐的群雄割據世界,三國有三大戰役,分别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這也基本确定了當時天底下的形式。繼承正統的蜀國比起另外兩個政權,也獲得了很多的粉絲。

三國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蜀國到底損失多大?看戰死的主将就明白

不過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打敗,元氣大傷,緊接着在217年,劉備又在和曹魏集團的漢中之戰獲得了勝利,為何不乘此機會,孫劉聯合繼續進兵北伐,卻發生了内鬥呢?關于吳蜀兩家的沖突,很多人的觀點都不一樣,有人認為是關羽擔任荊州最高軍事長官,剛愎自用,不會和孫權搞好關系,有人認為,孫權目光太過短淺,為了區區三郡之地,就破壞和劉備的盟友關系。

三國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蜀國到底損失多大?看戰死的主将就明白

但是不管怎麼說,孫權的偷襲荊州,再加上自己最好的兩個兄弟死亡,可以說徹底激怒了劉備,蜀國失去了戰略要地,這也讓他們的政權不再在三國抗衡中占據優勢,種種原因,就爆發了夷陵之戰。演義小說裡面,劉備帶領了70萬大軍,這個說法自然不可信,根據正史研究,劉備帶兵應該不超過10萬,但是考慮到蜀國隻有90萬的人口,這也算得上是傾國之兵了。而後來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以劉備的失敗而告終,那麼在這場鬥争當中,劉備的損失由多嚴重呢?看下他損失了幾個手下就明白了了。

三國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蜀國到底損失多大?看戰死的主将就明白

首先指出演義當中的幾個錯誤,黃忠并非夷陵之戰去世,而是年事已高壽終正寝,吳國的甘甯也并非蜀國沙摩柯射死,在夷陵之戰前也早早去世,士仁與糜芳投降東吳後并未逃回蜀漢,也未殺馬忠。劉備陣亡的将領中,牌面最大的要數三人,首先就是張南和馮習,他們是劉備的前路先鋒,在劉備集團入川作戰的時候,立有重大的功勞,然而張南被周泰所殺,而馮習也未曾突圍而死。

三國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蜀國到底損失多大?看戰死的主将就明白

另外一個劉備身邊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白眉謀士馬良,身為五馬之首的他,在政治上的作用,比起軍事上更大,馬良有着優秀的治國才能,他還成功的說服了蠻族沙摩柯領兵相助,然而随着蜀軍慘敗,馬良部衆在撤退到荊襄一帶,遭到了吳國步骘部的阻截,進而犧牲。

三國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蜀國到底損失多大?看戰死的主将就明白

此外蠻族将領沙摩柯也在戰敗突圍的時候,死于亂軍之中,他作為五溪蠻族的首領,在追随劉備的時候死亡,對于蜀國的打擊也是非常沉重的,這意味着劉備失去了另外一個助力。

三國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蜀國到底損失多大?看戰死的主将就明白

此外,劉備還失去了随軍參謀程畿,别駕從事李朝、将軍博彤等多位優秀的人才,這對于蜀國來說都是開朝名臣,夷陵的一仗讓蜀漢積蓄已久的力量一掃而空,也直接導緻了後來蜀國人才的匮乏,雖然“蜀中無大将,廖化為先鋒”這樣的俗語有抹黑廖化的嫌疑,畢竟人家也是很有才能的人,不過也從側面展現出了蜀國用人的捉襟見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