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宮廷過春節有什麼講究?既要有儀式感,還要接地氣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舉國上下歡慶一堂,喜迎新年。由于中國曆史悠久,不同朝代以及同一個朝代的不同階級過春節的方式也有所差異。那麼,清朝宮廷裡是如何過春節的呢?

其實,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清朝皇宮裡就已經開始忙活起來了。在乾隆年間,每逢小年祭祀竈王爺時,乾隆帝還會親自上陣,在炕上擊鼓拍闆唱曲。姚元之在《竹葉亭雜記》裡就記載:“每年坤甯宮祀竈,其正炕上設鼓闆。後先至。高廟駕到,坐炕上自擊鼓闆,唱《訪賢》一曲。”皇帝唱戲,這個畫面想想都很有趣。

清朝宮廷過春節有什麼講究?既要有儀式感,還要接地氣

小年一過,就是除夕了,不過在除夕以前,清朝皇帝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封筆”。“封筆”又稱“封玺”,顧名思義,在這一天皇帝們會停掉手上的公務,給自己放個假,至于假期時間,通常是到正月初一。

從圓明園封閉以後,皇帝們要回到紫禁城,開始為過年做準備。當然,皇帝們不用做什麼,宮裡的事情自有女婢和妃嫔們操心,皇帝隻用等待除夕夜的宴會就行。

清朝宮廷過春節有什麼講究?既要有儀式感,還要接地氣

不過,不用幹活的皇帝也有他們的事情,除夕這一天,他們從睜開眼睛開始,就本上就閑不下來了。除夕早上四時,皇帝就要起床“接神”。接神有專門的儀式,皇帝要先到養生殿佛堂及宮内其他佛堂拈香行禮,出入時還要有炮竹聲相迎,以表現請神的誠意。

擡頭要請神,低頭也要“踩歲”。在除夕這一天,從戶庭到大門的路上都要撒滿芝麻稭,人們在上面走以祈福。《燕京歲時記·跴歲》裡就有關于踩歲的記載:“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行走之處遍以芝蔴稭撒之,謂之跴歲。”

在除夕的早上,皇帝們和皇後妃嫔們共進早餐。盡管隻是早飯,但隻要是跟“膳”搭上邊的,自然不能寒酸。《故宮辭典》中記載:“黃米飯一品,燕窩挂爐鴨子、挂爐肉、野意熱鍋各一品,萬年青酒炖鴨子熱鍋一品,八仙碗燕窩蘋果燴肥雞一品,青白玉碗托湯鴨子一品……”光是早膳就有二十一品,足可見宮廷奢華程度。

清朝宮廷過春節有什麼講究?既要有儀式感,還要接地氣

當然,早膳和午飯都隻是鋪墊,晚上的年夜飯才是重頭戲。說這頓飯是清朝的國宴一點都不誇張,畢竟,皇帝、皇後、妃子、文武大臣皆要參加這次晚宴。晚宴的豐盛程度非常人能夠想象,桌上的奇珍美味數不勝數。可是,不要以為這頓飯是讓人大飽口福的,實際上,這頓飯對于下位者來說十分痛苦。

晚宴中,每個人的位置都是按照官位的大小排序的,就連妃嫔們的位置也不例外,身份越高,離皇帝就越近。皇帝進膳的時候,下面的人是不能吃的,他們要叩頭行禮,恭賀皇帝。這樣一來,吃的人不痛快,下面的人沒得吃。是以,很多人吃完這頓飯,依舊饑腸辘辘的,還需要回家再和家人吃一頓。

清朝宮廷過春節有什麼講究?既要有儀式感,還要接地氣

到大年初一,一年中最重要的朝會就要開始了。說是朝會,其實相當于百官給皇帝拜年。在新年的頭一天,天還沒有亮,百官們就早早地等在殿前。等皇帝一到,由禮官獻上杯屠蘇酒,酒杯由黃金打造,重達一斤,名曰金瓯永固杯,寓意江山永固。喝完酒,皇帝要元旦開筆,即皇帝親手寫上賀詞,内容大同小異,無非是祈求天下太平,萬民安康。從臘月二十三的炕上擊鼓拍闆唱曲,到這時的元旦開筆,清朝皇宮裡的春節真可謂場面上充滿儀式感,私底下接地氣。

清朝宮廷過春節有什麼講究?既要有儀式感,還要接地氣

時辰一到,拜年儀式正式開始,鐘鼓齊鳴,鞭炮齊響,皇帝登上太和殿,坐在龍椅上,接受着下面百官的跪拜。這時禮官宣表,祝賀大清國泰民安,皇帝萬歲。等到宣讀完畢以後,百官們還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禮畢,百官們才能站起來,正襟危坐的端坐在皇帝賜的座位上,認真的聽着皇帝的話。喝完茶後,拜年儀式算是正式結束,皇帝先行走出大殿,百官們再依次退朝。

這一天對于宮女和奴仆們來說是最勞累也是最令他們激動的一天,因為他們雖然要沒日沒夜的操勞過年事宜,但是皇帝貴人們也會在這一天給他們發紅包。當然,至于紅包裡有多少錢,全看他們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一般來說,地位越高,得到的紅包和賞賜也就越好。

清朝宮廷過春節有什麼講究?既要有儀式感,還要接地氣

皇宮裡的孩子和八旗子弟們也會得到壓歲錢,長輩們會将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的錢置于床腳,賜給小兒們。

正月初一結束以後,宮裡的春節卻還在繼續。清朝宮廷裡有上燈的習俗。所謂上燈,就是在除夕、元旦等六天當中,點亮皇帝的萬壽燈,以祈福皇帝龍體安康,帝命萬歲。

直到正月初六,皇帝上朝處理政務,百官們假期結束,北京城裡的店鋪也陸陸續續的開始營業,清朝皇宮裡的春節這才算稍作結束。不過,清朝的春節卻還未結束,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期間都算是春節。

參考資料:

《竹葉亭雜記》

《燕京歲時記·跴歲》

《故宮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