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對《特高課在行動》這部抗日電影,一定記憶猶新。故事講述了共産黨員周益,和同樣潛伏在博愛醫院的日軍卧底辛玉廷,以及日本蘇州憲兵隊特高課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影片最後,作為特高課秘密警察的丁彥,突然變身為我黨安插在敵人心髒的地下工作者,擊斃引誘周益暴露的假冒地下黨日本特務,護送滿載藥品的小船駛向遠方。這個場景,更是給了觀衆跌宕起伏、回味無窮的愉悅感受。

(諜戰中的特高課)
那麼,這個常常出現在抗日諜戰影視劇中的特高課,究竟是個什麼機構?它真能如此無孔不入地活躍在當年的中日諜戰一線嗎?
一、特高課的政治目的。
特高課的全稱是日本特别高等警察課,早在19世紀末就已成立,歸日本内務省直接管轄,存在于各地警視廳。它不同于普通的治安或刑事警察,和二戰時德國希特勒的蓋世太保有些相似,行使着級别較高的政治警察和秘察調查警察的職能。
當年,日本國内民主思潮湧動,甚至發生過米谷暴動事件。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為了偵控和打擊國内的反對聲音,成立了特高課。
可以說,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國侵略思想之是以能實作舉國狂熱擁護,和特高課的殘酷鎮壓是分不開的。進步民主人士被偵緝、逮捕、秘密處死,日本共産黨及反戰組織被徹底摧毀破壞、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不同聲音遭到壓制。
可以看出,特高科作為當年日本警察系統的政治犯警務部門,在日本國内擁有極大的權力。當年蘇聯派往東亞的著名間諜佐爾格,就是落于特高課之手的。為潘漢年情報系統工作過的日共黨員中西功,同樣被特高課成功誘捕。
(網絡配圖)
二、日本在僞滿洲國的特高課。
日俄戰争後,日本攫取了旅大地區的“關東州”,成立僞滿洲國,建立了殖民地性質的行政和司法系統。特高課也開始走出國門,仿效日本本土,在僞滿洲國警察署成立了特高課。其目的,自然是監控和鎮壓中國人民的抗日思想和革命活動。
為了確定僞滿洲國殖民統治的穩固,日本特别強化了東北的地方安保體系,組建了由三萬日本人擔任骨幹,總人數達到十萬之衆的警察隊伍。
每一地的警察廳,專門設立由警察署特高課直接指揮的特務科。其地位和權力,遠高于普通警察,主要負責當地政治犯的秘密調查抓捕工作。
三、中國淪陷區沒有特高課。
不過,在中國淪陷區,并沒有日本的警察機構。作為占領者的日本陸軍憲兵隊和特務反間諜機關,才是當地的司法權力執行者。對于自己占領的地盤,日本陸軍既不會要求,也不會允許日本警察不請自來,飛揚跋扈。
在諜戰熱播劇《僞裝者》中,以特高課課長身份出場的南田洋子中佐,以及《五号特工組》中同為特高課長的井美慧子少佐,都穿着挂有軍銜标志的日本軍服。這其實是曆史常識的錯誤認知。也正是有這樣的錯誤認知,才導緻當今抗日神劇特高課滿天飛。
曆史上的日本特高課成員,作為警察身份,除了集體場合穿當地警服外,為了偵察及抓捕的秘密,通常以便服示人。不會出現象抗日神劇中那樣,穿軍服行動。諜戰劇中女性特高課長的出現,更是離譜得沒邊。當時的日本女性,地位低下,在陸軍中根本不存在女軍官。
(土肥原賢二舊照)
四、土肥原賢二和特高課并無關系。
不少資料将特高課的老大位子,封給了土肥原賢二。
實際上,土肥原賢二是統領日本陸軍特務的機關長,也是特務頭子,主要在中國領土占領區,負責管理為戰争服務的間諜和情報組織。臭名昭著的梅蘭竹菊等特務機關,就是他的傑作。但是特高課不在他的上司之列。
五、聯合特高課隻是日本憲兵的顧問機構。
由于軍隊内部警察性質的憲兵隊,在偵察、跟蹤和警務技巧方面并不專業,是以,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争打響後,日本陸軍憲兵向内務省申請,要求調派特高課專業警察擔負顧問指導,和憲兵組成“聯合特高課”,對地下抗日活動和政治鬥争進行打擊。
“聯合特高課”隸屬于當地憲兵司令部管轄,其特高課成員作為地方警察,僅以借調使用的身份工作。一旦配合偵察工作完成,抓捕、審訊、處置都是由憲兵隊來做,畢竟他們才是軍隊中的警察。
綜上所述,特高課作為抗戰神劇中,特務代名詞的背鍋俠,其實并沒有在中國戰場抛頭露面。作為中國抗日兒女諜戰的真正對手,實則是日本陸軍土肥原賢二的特務機關,和各駐地的日軍憲兵隊。
(參考史料:《土肥原賢二:甲級戰犯的四種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