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多數群衆不識字,但能看懂照片,晉察冀軍區決定:印畫報

大多數群衆不識字,但能看懂照片,晉察冀軍區決定:印畫報

《晉察冀畫報》是中國共産黨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攝影畫報,創刊于1942年7月1日,共出版13期。1948年5月20日,晉察冀畫報社和晉冀魯豫人民畫報社合并為華北畫報社。

大多數群衆不識字,但能看懂照片,晉察冀軍區決定:印畫報

多數群衆看不懂文字,但能看懂畫

說到《晉察冀畫報》,不能不提著名攝影家沙飛。全面抗戰爆發後,沙飛從桂林北上,10月份到達晉察冀,經聶榮臻特批成為随軍攝影記者,不久便擔任了晉察冀日報社副社長。從1937年10月到1939年年多的時間裡,沙飛拍攝了許多有關八路軍抗戰的照片。

為了讓大家了解八路軍抗戰,1939年春,沙飛等人在平山縣蛟潭莊舉辦了一個小型的攝影展。盡管規模不大,照片并不多,但依然引起了很大轟動。因為那時候老百姓大多不認識字,不能看報紙雜志,但他們能看懂照片,能從照片上直覺地看到八路軍戰鬥和勝利的情景。是以,十裡八鄉的群衆像趕廟會一樣前來參觀,場面十分熱鬧。

大多數群衆不識字,但能看懂照片,晉察冀軍區決定:印畫報

全軍區通力支援辦畫報

群衆出人意料的熱情,使沙飛萌生了印制畫報的想法。但當時的晉察冀根據地被日軍嚴密封鎖,連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十分緊缺,又如何籌集印制畫報所需的裝置和材料呢?這可不是印油印小報,光有簡單的印刷裝置就行,還需要不止一部相機、銅闆、鋅闆、油墨、上等紙張和各種化學試劑等。

但沙飛的想法得到了晉察冀軍區的支援,聶榮臻司令員等軍區上司表示:籌辦畫報的一切經費都由軍區解決,在盡量節約的原則下,要多少就給多少,需要什麼人就調什麼人,全力支援創辦畫報。為了支援制造照相制版的鏡頭,聶司令員甚至貢獻出了自己的望遠鏡。

大多數群衆不識字,但能看懂照片,晉察冀軍區決定:印畫報

曆經

3年準備,畫報正式出版

邊區上下的支援給了沙飛極大的信心,他們從全軍區搜羅各種有用的人才和裝置,并自己動手制造裝置。至于邊區解決不了的高端裝置,就隻能通過大城市的地下黨組織購買。為此,除了動用邊區有限的黃金儲備,還有些同志在采購和護送裝置的過程中英勇犧牲。

曆經3年的準備,1942年5月21日,晉察冀畫報社正式成立,沙飛任社長,全社共100多人。盡管此時日軍對根據地展開了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掃蕩”,再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根據地處于最艱難的時期,但畫報社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終于在1942年7月1日印制出了《晉察冀畫報》創刊号,為黨的21歲生日獻上了一份豐厚的禮物。

大多數群衆不識字,但能看懂照片,晉察冀軍區決定:印畫報

日寇将《晉察冀畫報》視為眼中釘

7月7日,共計1000本畫報被裝訂出版,并傳到各根據地和敵占區,給堅持敵後抗戰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鼓舞,也讓日軍非常震驚。由于這本畫報印制得非常精美,敵人一度認為這本畫報是在其占領區哪個大城市印刷的,派出漢奸、特務四處搜查,很是鬧騰了一番。

但日軍的諜報系統還是有些本事的,很快發現這本畫報其實是在根據地印制,為此,一方面進一步加緊封鎖印刷制版所需要的物資,另一方面将晉察冀畫報社也作為“掃蕩”時的重要襲擊目标,四處派人進行偵查。1943年4月19日,畫報社成立不足1周年,就在河北平山縣一帶被日軍三面包圍。

大多數群衆不識字,但能看懂照片,晉察冀軍區決定:印畫報

晉察冀畫報社在戰鬥和犧牲中不斷壯大

在突圍中,著名攝影記者雷烨身負重傷,在從容地砸碎了照相機和自來水筆後,他用最後一顆子彈自盡,壯烈殉國。雖然危險無處不在,但晉察冀畫報社卻在戰鬥中不斷壯大,所印制的畫報愈發精美,讓看到的人愛不釋手,視若珍寶。當時各根據地把“陝甘甯的廣播,晉察冀的銅闆”視為我黨在宣傳工作上的兩大創造和兩大法寶。

如今,我們看到的有關晉察冀抗戰的照片大部分出自《晉察冀畫報》,它不但向世界證明了八路軍在敵後進行着英勇的抗戰,而且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曆史影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