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将信将疑,掏出手槍就是一槍,後來呢

19世紀末,清朝已是苟延殘喘,西方國家經過工業革命,實力逐漸強盛,科技逐漸發達,;日本則通過明治維新,也走向了富強,而清朝因為閉關鎖國,經濟遠落後于其他國家,西方國家強打開了清朝的大門,接着日本與我國爆發了甲午中日戰争,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滅。

他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将信将疑,掏出手槍就是一槍,後來呢

清代表接連簽訂不平等條約,慈禧太後在宮中依舊過着奢侈的生活,百姓則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農民起義接連發生,晚清内憂外患,命數似乎将要走到盡頭,這時卻發生了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号的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記事”。

他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将信将疑,掏出手槍就是一槍,後來呢

義和團是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團、練拳習武和民間秘密結社的組織發展而來,據《庚子記事》記載:“看其連日由各處所來團民不下數萬,多似鄉愚務農之人,既無為首之人調遣,又無鋒利器械;且是自備資斧,所食不過小米飯玉米面而已。既不圖名,又不為利,奮不顧身,置性命于戰場,不約而同,萬衆一心。”

他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将信将疑,掏出手槍就是一槍,後來呢

義和團并沒有任何先進的武器,最強也隻是習過武、擁有一身肌肉的人,義和團多數“團員”在面對列強時所使用的武器還是冷兵器、鋤頭等,但他們并沒有畏懼,發展迅猛,殺害了不少外國傳教士,列強是以向慈禧太後施壓。

他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将信将疑,掏出手槍就是一槍,後來呢

當時慈禧太後也處處不滿被西方列強牽制,義和團“扶清滅洋”實際是符合慈禧太後内心所想的,慈禧太後一方面派人對義和團進行鎮壓,一方面又“處處留情”。

袁世凱奉慈禧太後之命,對山東地區的義和團進行鎮壓,袁世凱做事圓滑,他先是派手下去請義和團的大師兄(相當于首領)和一些重要的義和團成員過來吃飯,然後酒過三巡,袁世凱裝作不經意的問大師兄:“你果真刀槍不入?”

他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将信将疑,掏出手槍就是一槍,後來呢

大師兄受袁世凱如此款待,心中早已經飄飄然,便拍着胸脯說:“當然!”看大師兄這般,袁世凱将信将疑,掏出手槍就是一槍,後來怎樣呢?大師兄畢竟是肉體凡胎,哪是像他吹噓的那般刀槍不入,當場就一命嗚呼了。

其他重要成員見袁世凱變了臉色,争先恐後的逃走了,随後袁世凱又嚴格鎮壓義和團,義和團幸存的人就轉移了地方。

他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将信将疑,掏出手槍就是一槍,後來呢

此後慈禧太後認為義和團有利用價值,向列強宣戰後,與義和團聯手,但八國聯軍還是進了北京,慈禧太後倉皇而逃,下令殺死所有的義和團人,将所有責任都推給了義和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