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出征,父親贈送死字旗,川軍抗戰功不可沒

日本發動侵華戰争後,對整個我華夏大地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随着日軍一步步的對中華大地的侵略,全國各地男兒,奮起殺敵,前仆後繼,湧現出無數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而在數百萬川軍中,有這麼一個人,王建堂,在出川前其父親拿給他一面旗,上書一鬥大之字:死!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死字旗。

兒子出征,父親贈送死字旗,川軍抗戰功不可沒

王建堂的父親是王者誠,一個具有偉大品格胸懷之人,看着國家遭受着日本戰火的摧殘,在兒子出征前,手寫一面死字旗,送給臨走的兒子。旗幟正中是一個大大的死字。在死字右側是一行小字: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隻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左側是: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随身,傷時拭血,死時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落款,父手谕。

兒子出征,父親贈送死字旗,川軍抗戰功不可沒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當時還是學生的王建堂決定棄筆從戎,他邀請幾個志同道合的青年組建殺敵隊,決心報國,後來人數達到100多人,并扯上了“川西北青年請纓殺敵隊”的大旗,在當年秋天離開四川,趕赴戰場,在臨走之際,王者誠托人給兒子送去了這面‘死’字旗.

據說當時,向縣政府請求出戰抗日後王建堂,在歡送大會上,縣長成雲章打開了這個大旗,随即,在歡送大會上領出了這些話,當時現場很多人,人們聽到這些話語後群情激昂.在當時的成都《新新新聞》這個報刊上也以‘模範父親’為題将這件事刊登了出去。由此,死字旗思想在四川各地傳播了開來。

兒子出征,父親贈送死字旗,川軍抗戰功不可沒

在王建堂出去打小鬼子時,多次用這個旗去擦拭受傷的血液并包裹傷口,在部隊中他英勇戰鬥,擔任過連長,排長,司令部參謀等多職,更是多次擔任敢死隊,立下無數戰功,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能活着把死字旗帶回去給老父親看看。

可惜的是,由于戰争過于激烈,在多次部隊轉移中,這面死字旗原件被遺失了。現在存的是據王建堂記憶中的複制品,這面旗幟見證了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更見證了出川将士為國為民的品格。

兒子出征,父親贈送死字旗,川軍抗戰功不可沒

而在這面旗幟的背後,王建堂的父親王者誠,在書寫這面旗幟時是何等的胸懷。一個父親,面臨着去往戰場的兒子,不但沒有規勸以保性命,以孝家老,更是鼓勵其不怕死不懼敵,為國盡忠的決心。這個品格是無數人的榜樣,在讀到這個手谕時,心中就感慨萬千,更不要說書寫者的心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