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家垴戰鬥,八路軍自身傷亡,恐怕要超過3000人

提起1940年百團大戰期間的關家垴之戰,至今仍然令人痛心。此戰中,敵我雙方的傷亡數字是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多年來争論關家垴戰鬥成敗的焦點之一。

關家垴戰鬥,八路軍自身傷亡,恐怕要超過3000人

關于日軍損失,129師在1940年10月31日的電文裡稱:“日軍傷亡五百餘人,遺屍百餘具”。随後的第240号戰報,給出了更詳細的數字:“敵遺屍二百八十餘具,另以火藥焚燒人灰三堆,約五十餘人。據挖出死屍得知,内有大尉軍官二人,中尉軍官四人,少尉軍官一人,另俘日傷兵二人,繳獲步槍七十支,擲彈筒九個,子彈,軍用品一部,戰馬十餘匹”。這個數字,被後世史學界廣泛引用。

1940年底,129師在《129師百團大戰總結》中稱,“斃傷敵四百名以上,我軍也有傷亡,我十旅長範子俠同志也受傷”。

關家垴戰鬥,八路軍自身傷亡,恐怕要超過3000人

日軍在《獨立混成第4旅団第2期晉中作戰》中稱:“陣亡50人,傷99人,被俘2人”。按照這種說法,岡崎支隊隻損失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馬,又如何能最終被逐出關家垴垴頂,被壓縮到山腰那排窯洞困守呢?此外,還有一個流傳廣泛的日方版本,稱“生還者關家垴61名,柳樹垴上142名”,以此計算約有300多日軍被擊斃,這個版本與中方數字較為接近。關家垴上僅剩61名日軍,這也符合日軍殘部被逐出垴頂,退守窯洞的邏輯。

日軍的傷亡數字莫衷一是,八路軍方面傷亡情況則更是疑雲重重。根據八路軍百團大戰戰報235号,此戰傷亡新10旅旅長範子俠以下600餘人。後世主流的戰史書籍基本都引用這個數字。

關家垴戰鬥,八路軍自身傷亡,恐怕要超過3000人

但是,直接參加關家垴戰鬥的八路軍多達8個團,總人數上萬人。如果僅僅傷亡600餘人,是否會讓劉伯承、陳赓等久經戰陣的名将發生動搖?為此多次要求撤圍另尋戰機,而不惜與彭德懷發生争執?以至于彭德懷發出了“撤銷番号”、“殺頭”之類的威脅?這從邏輯上,無法說通。

仔細琢磨傷亡600餘人這個數字的出處,便可發現它出自129師10月31日的電文。此時關家垴戰鬥并未結束,戰場統計肯定并不完全,況且在其後的激戰中,八路軍又付出了沉重代價。加之總部特務團并不屬于129師戰鬥序列,是以完全有理由相信,600餘人這個數字并不完整。

關家垴戰鬥,八路軍自身傷亡,恐怕要超過3000人

除了傷亡600餘人這個主流資料,陳赓曾回憶說,此戰八路軍傷亡2000餘人。近年以來,随着研究的深入,關于傷亡數字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說法。據八路軍太行抗戰紀念館研究部主任郝雪廷介紹,在關家垴和峰垴各有一個烈士墓,當初收埋烈士遺體的百姓們說,每個烈士墓埋有1000多烈士的遺骸,而且戰後還有部分重傷員因傷重不治犧牲。

《解放軍報》曾刊登武鄉當地榮民張晉祥的信,信中提到八路軍傷亡數千人,有烈士上千人。由此可見,在武鄉當地,對關家垴戰鬥八路軍傷亡數字是有不同看法的。而要想了解參戰八路軍的實際傷亡情況,隻能從各團的戰史及公開出版物中尋找蛛絲馬迹了。

386旅的頭号主力772團,日後發展成了13軍37師109團。該團在戰史中稱關家垴戰鬥全團傷亡200餘人。而《13軍傳奇》中稱,此戰該部僅1營就傷亡180餘人。這個說法得到《步兵第37師簡史》的部分印證,“第1連與敵肉搏四次,隻剩下三人仍堅持戰鬥”。1營傷亡如此慘重,那麼其他兩個營呢?

《13軍簡史》稱,772團在各連隊戰鬥兵大量減員的情況下,曾兩次集合排以上幹部和機關幹部參加沖鋒。如果全團僅傷亡200餘人,至于使得連隊戰鬥兵缺乏,需要兩度集合幹部參加沖鋒嗎?

關家垴戰鬥,八路軍自身傷亡,恐怕要超過3000人

關于16團的傷亡,目前沒查到确切資料。《步兵第三十七師簡史》稱百團大戰第3階段,16團和772團總共傷亡350餘人。如果剔除109團戰史中所稱的傷亡200餘人,那麼16團百團大戰第3階段隻傷亡100餘人。但是,16團在關家垴從頭打到尾,傷亡真會如此小嗎?

新10旅28團的傷亡數字同樣無從考證。該團在關家垴隻攻了一次就撤下來充當旅預備隊,傷亡和其他團相比,應該并不大。

時任769團1營營長的李德生在回憶錄裡稱,1營在通過小路進攻時傷亡很大,以至于他的戰鬥決心産生動搖。另外,該團1、3營都參加了31日下午總攻時的18次沖鋒。此戰後,陳赓對接任該團參謀長的何正文說:“戰鬥進行得很殘酷,769團打得很艱苦,損失較大,短時間内不易恢複”。那得多大的傷亡,才能讓一個主力團短時間恢複不了元氣呢?

關家垴戰鬥,八路軍自身傷亡,恐怕要超過3000人

總部特務團日後發展成了31師一部。根據《第三十一師抗日戰争第三次國内革命戰争史》所說,特務團2、3營和團直在關家垴戰鬥中付出很大的代價。戰後該團從1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縮編為9個連。總部特務團參加百團的兵力是3000多人,算起來每個連得有200人左右,縮編掉4個連,傷亡減員至少700到800人。據團長歐緻富回憶,該團在百團大戰中沒有經曆過大戰鬥,隻有團直和2營、3營參加了廣志山戰鬥,此戰傷亡僅40餘人,也就是說大多數傷亡來自關家垴戰鬥。

八路軍的傷亡總數,決死1縱隊的25、38團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百團大戰前,這兩個團都是齊裝滿員的大團,分别有2200人和2600人。在百團大戰中,38團又補充了3個新兵連,是以這兩個團參加百團大戰的兵力總數達5000人以上。

關家垴戰鬥,八路軍自身傷亡,恐怕要超過3000人

但是關家垴戰鬥後,兩個團包括團機關人員在内,各隻剩200餘人。也就是說,這兩個團在百團大戰三個階段中,共減員4600人左右。根據《決死第1縱隊部隊發展史》,25、38團在百團大戰1、2階段陣亡近500人,傷1500餘人。二者相減,這兩個團在第三階段減員2600人左右。

關家垴戰鬥前,25團在溫莊阻擊戰中損失很大,傷亡400餘人。是以25、38團在關家垴戰鬥中損失在2200餘人左右。這個估算數字得到了《陸軍第四十師鬥争簡史》的佐證。該《簡史》稱,在關家垴戰鬥中,決死1縱隊1570多人,陣亡589人。

25、38團在關家垴戰鬥中傷亡慘重,從戰鬥過程中就可見一斑。25團在丢失柳樹垴時,就已經遭受了不小傷亡。在随後的反攻中,25團攻了7次,38團攻了4次。根據《步兵第119團團史》記載,38團戰鬥兵犧牲完了,集中幹部隊沖鋒,計有2營營長黃振榮負傷,副營長賈寶善、特派員王思忠、連長張秉燮、陳建崗、指導員郝雙馬等數十人犧牲。縱然如此,在最後的總攻中,25、38團又各自拼湊出1個營,連續發起了18次沖鋒。

綜上所述,關家垴戰鬥中,八路軍傷亡總數恐怕要超過3000人。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争”加盟作者,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争”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于抄襲洗稿者,都将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衆号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機關任職,緻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争行動有個人獨到的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争》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衆号名亦為“這才是戰争”,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