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公元219年發動襄樊之戰,北伐襄樊,曹操派出的首支救援襄樊的援兵就是于禁率領的七軍三萬多人,曹操為何不派夏侯惇率26軍救援,而是執意派出于禁率領的七軍三萬多人救援襄樊呢?
原因很簡單,一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于禁駐軍離襄樊最近;二是曹操其實已經派出了夏侯惇手下的軍隊救援襄樊。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并不是突然發動的,也不是一兩天就直接從荊州打到襄樊的,而是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襄樊之戰暴發前,曹營諸多将領已經和關羽在兩國交界處進行過多次戰争,樂進、滿寵、曹仁、文聘等人先後與關羽交過手,但是明顯沒有成功阻止關羽的北進。
當公元219年關羽兵鋒指向襄樊地區時,曹營的軍事部署是這樣的:
襄陽太守呂常駐守襄陽城,征南将軍曹仁駐守樊城,左将軍于禁和立義将軍龐德駐守樊城北宛城與樊城之間的地方,徐晃駐守宛城(今河南南陽),這是曹魏荊州前線的大概軍事部署。
當關羽北伐襄樊時,曹操率領大軍還在長安往洛陽的路上,西部的關中留給張郃、郭淮、曹真等将領鎮守,而在東部的居巢(今安徽巢湖)及合肥地區由夏侯惇、張遼等将領鎮守,夏侯惇從公元216年開始就在居巢率領26軍鎮守。
從曹操整個邊境的防守來看,曹魏的南部邊境分為三個軍區,一是東部合肥軍區,由夏侯惇鎮守,二是中部襄樊軍區,由曹仁鎮守,三是西部關中軍區,原來是夏侯淵鎮守,夏侯淵戰死後,由張郃暫行接替,後來由曹真主管。
當關羽攻打襄樊時,襄陽的呂常和樊城的曹仁都被關羽擊敗,而且襄陽與樊城兩座城池被關羽包圍,從當時的軍事部署圖就能看出,曹操能夠調動并且離樊城最近的軍隊就是于禁和龐德的七軍三萬多人,是以在曹操本人還在從長安前往洛陽的路上時,曹操首先派出了于禁和龐德救援樊城。
于禁和龐德的七軍全部被關羽利用天氣和水軍優勢吃掉後,曹操開始感動事态嚴重,一旦關羽拿下了襄陽城和樊城,曹操中原地區的南部大門就被關羽打開,中原地區将永無甯日,是以曹操做了好幾手準備。
首先是增派離樊城較近的徐晃率軍前往,史書上的記載徐晃手下的軍隊都是新兵,如果是新兵的話,那就隻能說明一個問題,曹操的正規軍損失太多,隻能另外征兵,或者召集屯田兵,或者召集預備役兵,但屯田兵的可能性較大。
除了調派徐晃,曹操還增派徐商與呂建率領軍隊支援徐晃,還有殷署與朱蓋率領十二營的軍隊支援徐晃,同時,曹操更從合肥前線調動張遼率部支援襄樊。
徐商、呂建、殷署、朱蓋四位将軍從何處調來支援徐晃,史書并沒有明确記載,根據有限的資料得知,殷署原本是鎮守關中的将軍,其手下人大多是韓遂、馬超的舊部,有可能殷署是從關中調來的,但關中離襄樊較遠,而合肥離襄樊較近,其他三位将軍徐商、呂建、朱蓋從何處調來,不得而知,隻能說有可是從合肥夏侯惇處調來的,當然也有可能不是。
但可以肯定的是,張遼一定是從合肥前線夏侯惇處調來的,張遼所率部下就是原來夏侯惇所督的26軍中其中一支部隊。
另外,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公元219年6月,關羽發兵攻打襄樊前,孫權曾經準備攻打合肥,當時曹操立刻做了部署,安排大軍防備孫權,而正是這個時候,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攻擊襄陽與樊城。
曹操在整個南部防線其實是随時變動,互相支援的,當曹操遠在漢中時,隻能派出使者調集離襄樊最近的于禁參戰,而且于禁是整個曹操手下唯一一個有假節钺權力的将領,不論是外姓還是曹姓及夏侯姓,隻有于禁有不經通報斬殺節将的權力。
為何調于禁參戰,曹操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戰場上的形勢瞬間萬變,于禁在軍中一直以有威嚴著稱,在曹軍中威望甚高,像朱靈這樣的将領,曹操想奪其兵權但有忌憚,但隻要派出于禁就立馬解決了問題,朱靈看到于禁前來,都不敢有何反對意見。
于禁有假節钺權力,可以在前線憑職權範圍作出一些決定,而不用通報千裡之外的曹操,有利于控制戰場上的形勢,否則派一個沒權力的将領上去,這個做不定主意,那個沒有職權,不好處理戰場上的事情,正所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就是這個道理,現在有了假節钺,就不用過多顧忌君命了。
再說了,于禁是很早就跟随曹操的将領,跟随曹操近三十年,一直對曹操忠心耿耿,否則曹操也不會給于禁這麼大的權力。
另外曹操也不可把夏侯惇的26軍全部派到襄樊前線去支援,那合肥誰來守,雖然孫權已經向曹操暗中稱臣,但在政治上是沒有永遠的朋友的,孫權稱臣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曹操心知肚明,能夠派到襄樊去支援的,曹操一定會派出,比如張遼,需要在合肥鎮守的,即使孫權是盟友,照樣也要派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