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唐斬首淮西大将李愬:世上有突然的勝利,但不會有無準備的成功

中唐斬首淮西大将李愬:世上有突然的勝利,但不會有無準備的成功

文:消炎藥片(讀史專欄作者)

公元814年,淮西大雪紛飛,在淮西稱霸一方近四十年的藩鎮勢力吳元濟仍在蔡州城的被窩裡做着千秋大夢。唐朝将軍李愬帶着一支幾千人的特種部隊,乘着大雪的掩護,連夜奔襲,成功抓獲吳元濟,為安史之亂後被藩鎮壓制已久的中唐朝廷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這是中唐第三次征伐淮西,前兩次都無功而返。甚至在李愬攻下之前,已經進行了近三年的淮西戰役,隻有郾城一座縣城落入唐軍之手。李愬的“斬首行動”可以說出乎所有的意料,一舉改變了戰争的程序,成為了中國戰争史上一場經典的突襲戰。

01

李愬出生于将門之家,但在淮西戰役前,他并沒有特别突出的戰績,大家都隻知道他是平定四鎮之亂的李晟将軍的兒子,另一個身份是皇帝唐德宗的外孫女婿,魏國夫人韋氏的丈夫。一個妥妥的貴二代加小外戚。

甚至在他剛上前線時,還以自己沒打過仗的履曆來安撫打了敗仗、士氣低落的士兵。“天子知愬柔懦,能忍恥,故使來拊循爾曹。至于戰攻進取,非吾事也。”我性格柔弱,不擅長打仗,是以皇上派我來是來安撫大家的,别擔心。

而恰恰是柔懦的李愬,上疏自薦,主動請纓上前線,一舉打開了戰争的僵局。

公元817年,李愬中途加入淮西戰役,這時距離唐朝正式發動征伐戰役已經過去兩年的時間,他面臨的是一個棘手的局面。

這是中唐第三次征伐淮西,前兩次發生在780年和799年,均以失敗告終。815年,朝廷第三次征讨淮西,從北、東北、東、南、西分五路布置了兵馬,可是兩年過去了,依舊沒有獲得任何戰果。與此同時,朝廷卻又另行發動了另一場對成德藩鎮的讨伐戰役。

打仗打的可是白花花的銀子,當時緊張的朝廷财政已經無法支撐起曠日持久的戰争了,整個朝廷信心低落,前線将領承擔着極大的壓力。

李愬接手的是西路軍,在他接手前,接連換了兩任主帥,可不是久戰無功,就是大敗而歸,甚至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他到達治所唐州後,發現麾下的部隊簡直是一團亂麻。屢戰屢敗,士氣低落,更糟糕的是,士兵之間由于均是遠調而來,由各路人馬拼湊所成,隊伍極度缺乏團結。如韓愈所說,“待之既薄,使之又苦,或被分割隊伍,隸屬諸頭,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難以有功。”

中唐斬首淮西大将李愬:世上有突然的勝利,但不會有無準備的成功

02

面對這支士氣低落的隊伍,李愬假裝告訴麾下的士兵們,咱不打仗了,别擔心,好好休息,然後去看望受傷的士兵。“愬親行視,士卒傷病者存恤之,不事威嚴。”

第二步,是最關鍵的一步,李愬補充了一支支人數不多、卻骁勇善戰的特别行動部隊,有兩千名西北“沙阤”騎兵,有從當地招募、精心調教的“山河子弟”,還有敢死沖鋒隊“突将”,組成了一支由他直接指揮的精銳中的精銳,“六院兵馬”。

補充了骁勇善戰的士兵,仗也就好打了。李愬靠着新組建起的這些軍隊,打赢了幾場勝仗,雖然規模不大,但大大提振了他所在的西路軍的士氣,更對淮西軍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加上817年淮西發生饑荒,淮西軍在朝廷軍連續兩年多的征伐下,很多地方的物資已經十分緊缺,李愬憑着幾場小規模戰役的勝利,抛出了他的殺手锏“策反”。

在一次偵察中,李愬捉到了吳元濟手下骁将丁士良,丁士良經常危害唐州、鄧州等地,“常為東邊患”,李愬這邊的部隊都對丁恨得咬牙切齒,請求将丁士良剜心處死,李愬反而親自幫他松綁。丁士良感激涕零,“請盡死以報德”。

丁士良成為了倒下去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他獻計抓住了文城栅守将吳秀琳的謀主陳光洽,陳關洽又勸服了吳秀琳投降。吳秀琳投降後,又告訴李愬,“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無能為也。”

而李祐,正是奇襲蔡州最關鍵的人物。

03

李祐,當時是吳元濟的一名猛将,經常把朝廷軍打得落花流水,“常陵暴官軍”。是以,當李愬設計抓住李祐後,和丁士良被抓時面對的局面一樣,“将士以祐向日多殺官軍,争請殺之。”

李祐的境遇比丁士良更糟糕,因為李愬經常單獨跟李祐密謀軍機,“他人莫得預聞”,官軍都很擔心李祐趁着獨處的機會謀害李愬,“諸将恐祐為變”。

由此,“諸軍日有牒稱祐為賊内應,且言得賊謀者具言其事。”每天都有潛伏在淮西軍的朝廷情報人員發來的密報,說李祐是假降。

迫不得已,李愬暗度陳倉,假裝把李祐押送到京城,讓皇帝處決,“乃械祐送京師”,又暗地裡秘表其狀,告訴唐憲宗,“若殺祐,則無以成功。”

結果可想而知,唐憲宗把李祐放回來了,相當于經過了皇家檢驗,告訴大家此人沒問題,你們收到的都是假情報。

李祐回來後,李愬十分高興,任命他為散兵馬使,讓他帶着佩刀,巡視警戒,在自己的帳中往來,甚至一起睡覺,妥妥的好基友。

後來,又任命李祐為六院兵馬使,讓他直接指揮精銳部隊。如此信任,李祐自然是感激涕零,乃至有人半夜在帳外想偷聽他們的對話,聽到的也隻是李祐的哭聲。

中唐斬首淮西大将李愬:世上有突然的勝利,但不會有無準備的成功

04

有了一支得心應手的軍隊,又招降了熟悉敵情的降将,李愬欠的隻是一個合适的機會。

“欲以襲蔡。會久雨,所在積水,未果。”多雨的天氣持續了三個月,他沒選,他最終標明突襲的這一天,是817年十月十五日午後,正下着漫天大雪。

奇襲的隊伍分為三部,各三千人,李祐率領三千“突将”作先鋒,中軍是李愬的三千“六部兵馬”,後軍是步兵三千。三軍将士,除了帶路的李祐和主帥李愬,其他人都不知道目标是什麼。

在黑夜的掩護下,他們強行軍六十裡達到吳元濟控制的底盤張柴,突襲得手,盡殺士卒。李愬讓士卒吃飯休息,整理兵刃器械,之後再度出發。這時,士兵們才知道他們要向蔡州去,都大驚失色。

此時,距離蔡州還有七十裡的距離,在風雪交加的極端天氣中行軍,是風險很大的事情。一夜風雪大作,旌旗為之破裂,人馬凍死者相望于道。

風雪增添了官軍的困難,但也保證了戰鬥的突然性,黎明時分,官軍進至蔡州,破城而入,守軍毫無知覺,僅僅花了一天,就生擒了吳元濟,結束了戰争。

中唐斬首淮西大将李愬:世上有突然的勝利,但不會有無準備的成功

05

在突襲蔡州之前,經過近三年的戰争,隻有郾城一座縣城落入朝廷軍之手,不管圍困也好,突襲也罷,沒能拿下一處深溝高壘的據點,隻有蔡州是個例外。

可以說,奇襲成功,除了李愬的将才,李祐的情報至關重要,他讓朝廷軍知道淮西内部空虛,而且選了一條防禦最弱、最出乎淮西軍隊的路線,并親自帶路。

更重要的一點,是有一支一流的軍隊,正如後世蔡東藩評價說“出奇方能制勝,但非平日拊循有道,紀律素嚴,則當風雪交下,宵深奇冷之時,孰肯冒死急進?恐文城未出,亂幾已先發矣。”

從剛接手部隊時的示弱安撫、苦心經營的招降納士,到嚴管厚愛的日常訓練,一次突襲的成功,少了哪一個因素都是無法完成的。

世上有突然的勝利,但不會有無準備的成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