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這位名将,一生中戰功顯赫,與霍去病齊名,卻很少有人知道

唐朝名将李愬是因為雪夜入蔡州,平定淮西而一戰成名,如同霍去病般一戰就足以不朽,名傳于世。其生擒反王。而此戰過後,各個割據地的藩王聽到消息後都吓傻了,紛紛上表說表示願意歸順。中晚唐時期的藩王各地割據,名義上還是大唐領地,實際上中央政令在藩王中完全無效。通過這一戰,大唐軍隊得以乘勝各個擊破藩王割據勢力,使得那種割據的局面,在唐憲宗手中實作了短暫的統一。雖說元和中興時期的這場短暫統一,不是李愬一個人的功勞。但客觀上來說這一戰,還是起到了定鼎乾坤的作用。

唐朝這位名将,一生中戰功顯赫,與霍去病齊名,卻很少有人知道

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去看雪夜入蔡州這一戰的描述,這一戰之是以經典,并非隻是在突襲而生擒吳元濟這種輝煌的事迹。從這一戰的布局到完成這麼一個完美布局,這幾乎是花了近乎一年的時間。可以說是頂着巨大的質疑與壓力,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一步步将局面扭轉,最後抓住時機,一擊必殺,完美實作了這場斬首行動。為什麼他需要這麼久的時間來完成這一場在史書中看着隻有一兩句話表述顯得很簡單的戰績?不要被大唐前期的輝煌掩蓋了中後期衰落的事實。實際情況是中晚唐時期的中央軍隊與藩鎮軍隊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唐朝這位名将,一生中戰功顯赫,與霍去病齊名,卻很少有人知道

元和十二年,早就對藩鎮很不爽了的唐憲宗李純蓄勢而發,攻打擁兵自立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然而前統帥高霞寓是位趙括式的人物,自然大敗而回。後任統帥袁滋則是位舞文弄墨的主,不用想也大敗了喽。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是李愬真的看不過去了,又或許是那群隻懂争權奪利的人是實在沒臉也找不到人了。李愬自薦請纓,擔任西路唐鄧軍統帥。初時,李愬利用叛軍勝利嬌縱之心,利用唐軍連敗的低迷士氣。用惑敵心理戰術,故意不整理軍備。這種事自然有人告發了,李愬可能熟讀呂蒙白衣渡江的典故,頂着壓力不理會這種情況。實際上當時唐軍持久戰敗,将士對統帥不信任,極度厭戰。作為有勇有謀的将領,李愬自然看出這種厭戰情況,他遣散了從軍樂妓,不設宴,安撫受傷士卒,一步步化解将士中那種怠戰厭戰心理。關于從軍樂妓,就不言明了,古時征戰常有的事。

唐朝這位名将,一生中戰功顯赫,與霍去病齊名,卻很少有人知道

後來,李愬擒獲吳元濟骁将丁士良,将士請求刨心殺之,在他的擔保下,丁士良效命。簡單的記述中,深思後就不難看出李愬已經利用心理,獲得将士認可。丁士良效命後,主動請纓去捉拿叛軍吳秀琳的軍師陳光洽,其中發生了什麼曆史并無詳細記載。李愬麾下軍士是以士氣大振,有了誓死殺敵的決心,最重要的是,叛軍開始心裡有瓦解之勢,三三兩兩的投降,而李愬安撫降卒,依據具體情況一一安置,家中有父母需要照料者,給錢糧遣散歸家,正是這一步步舉措,将士們更死生效命。畢竟,戰役不是說打就打的。李愬派手下山河十将,一步一步瓦解敵軍推進。從他每次俘虜淮西軍士,皆要親自詢問,從中分析了解叛軍布局,為實作他一戰定功而做準備。可見李愬真的是很沉着的,如同李牧、王翦,頂着壓力步步為營,最終一舉擊潰匈奴、滅楚。

唐朝這位名将,一生中戰功顯赫,與霍去病齊名,卻很少有人知道

若說李愬的成就,這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是他成為名将的顯著功勳。當然,客觀的說這裡面有唐憲宗勢必平定淮西之亂的決心,以及裴度率主力将吳元濟的主要兵力給吸引住,創造了客觀條件。客觀而論,李愬還是具備為臣為下屬的高尚品格與忠義誠信的,從他平叛中可看出對士卒百姓的仁,從他在俘虜吳元濟後,戎裝列陣檢閱出迎上司裴度時,行下屬禮來看,他并未居功自傲。因為此時裴度與李愬兩人實際官職不相上下,隻是裴度有唐憲宗任命統領大軍這個有權無實的主官之職。

唐朝這位名将,一生中戰功顯赫,與霍去病齊名,卻很少有人知道

平定淮西後,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再次反叛,其被調去平叛。其它的事迹自然還有,比如李愬仁慈愛惜群眾,這是大唐皇帝對他評判,比如被他看重的田弘正遇害,欲率軍讨賊,無奈此時自己突然病重,回到洛陽後不久便病故了,享年四十九歲。他病逝後,谥号為武。作為武将能加谥号就是件不得了的事,何況谥号最高的。曆史上以武為谥号的人,都可是名人,比如諸葛武侯。文官體系中最高谥号是文,比如範文正公。以武為谥号就是李愬最高的評價及榮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