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桔子财經|新能源車險背後的夢想與挑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赟

除了補貼,誰能救新能源汽車?無疑,新能源車險是一策。

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及中國精算師協會先後釋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試行)》。

與傳統機動車商業保險相比,《專屬條款》明确,既為電驅動、電池、電控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且“自燃”問題也有了明确規定。

價格呢?在現有存量新能源汽車保單中,将近80%的新能源汽車保費持平或下降,僅20%新能源汽車面臨漲費。25萬元以下車價的新能源汽車投保車損險,保費隻降不漲。

新規出,變局至。這份專屬車險背後是什麼?

新能源車大“勢”與小“市”

公安部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03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06%。中汽協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國内汽車國内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銷量已超過全年預期。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為17.8%,持續增長繼續高于前月,新能源汽車乘用車滲透率達到19.5%,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滲透率提升至12.7%。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40萬輛,同比增長1.6倍。預計明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或達500萬輛,同比增長47%。

桔子财經|新能源車險背後的夢想與挑戰

而申萬宏源證券金融分析師葛玉翔團隊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将突破1000萬輛,達1046萬輛,保有量達3565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交強險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個人使用者占比46%,出租、租賃占比35%。個人不排除個人購買,但最樂觀的估計是個人使用者占購買量的40%左右,而北京和上海這兩個限購城市是個人購買量最多的地區。

12月14日,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召開,中汽資料有限公司市場資料室主任李冰陽的話揭開了真正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在燃油車市場,A級車市場一直是主力消費品,個人消費的比例基本上是91%;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A00級别市場95%是個人消費,而在A級市場裡面隻有56%是個人消費,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要想取得質的飛躍,必須要在A級車市場占據主力的消費地位。”

除了專屬保險,新能源車還需要什麼?

《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據此計算,2020-2025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需要保持30%以上的複合年增長率。按照保守估計的汽車市場總量2500萬輛計算,25%意味着525萬輛新能源汽車。

資料是市場的一種語言表達,但是我們還是要思考:如果沒有政策紅利,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沖動有多大?在汽車市場的存量競争時代,新能源汽車如何從燃油司機手中分蛋糕?如果海外品牌大規模進入市場,新能源汽車的産業結構會調整到什麼樣?

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表示,要確定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不能隻關注整車制造,必須更加注重上遊産品的供給,特别是要盡快建立動力電池原材料供給穩定和安全可控的産業鍊和供應鍊。據了解,作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電池可達到整車成本的40%,同時電池也是引發新能源汽車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我國基本建構起自主可控的供應鍊體系,但部分核心材料、晶片、裝備等仍受制于人,如钴、鎳資源進口達到了97%和92%,車用晶片自主率不足10%,受自然災害、基礎設施障礙或地緣政治摩擦等影響導緻的斷供風險依然存在。對汽車企業來講,供應鍊已經成為決定企業生存的戰略因素。解決供應鍊短闆将成為發展的重點,新能源汽車賽道未來的競争将聚焦智能網聯,下一代汽車超過80%的變革會來自電子電氣架構、晶片和軟體。

新能源車企如何搶占車險戰略高地?

主場白熱化,新風口卻已來。

上一個秋天,國産锂電池“一哥”甯德時代與人保财險簽署了戰略合作架構協定。根據協定,雙方此次合作将重點聚焦新能源汽車後市場領域。甯德時代作為特斯拉、蔚來、大衆等多家車企電池供應商,發展新能源保險相關業務或許能為電池主業帶來新的增長點。資料顯示,僅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險新能源汽車保費收入40.3億元,同比增長60%。

是的,與車主同樣期盼新能源車險的,還有全國近200家新能源車企及超33萬家相關企業,随之也将誕生全新的新能源車主服務生态。

新能源直營模式興起之後,訂車、傳遞、投保等權利開始回歸車企。而車險的剛需屬性非常強,新能源車險是車企直接連接配接C端使用者的“金線”,車企可以就此拓展汽車保養、理賠維修、汽車金融等汽車後市場業務,成為消費者用車綜合服務的主要提供方。

桔子财經|新能源車險背後的夢想與挑戰

在産品端,車企掌握了車主駕駛行為、行駛裡程、用車時長,而這些正是車險定價的重要依據。在理賠端,智能汽車可以通過幹預危險駕駛行為降低事故發生率,進而控制車險賠付率。在服務端,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行車過程資料遠端認責定損并推薦修理廠,提升服務效率。

近年來,一些汽車廠商早已認證收購保險公司、保險中介股權的方式在保險業進行深度布局,例如,吉利參股合衆财險,小鵬汽車成立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成立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長城收購老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此外,有車企參股的保險公司還有華泰保險、國任财險、泰山财險、北部灣财險,以及衆誠車險和鑫安車險兩家專業汽車險公司。在這些車企系保險公司中,不同車企投資的比例不同,在險企中發揮的作用、合作的路徑也不同。

車企下場做車險難在哪兒?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曾評價特斯拉進軍保險業務時說過,汽車公司開展保險業務的難度不亞于保險公司去做汽車。曾經宣布推出特斯拉自營UBI車險(Usage-based insurance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費的保險)的馬斯克也在推特上承認,準許提供保險的監管過程極其緩慢和複雜。

日前,特斯拉CEO馬斯克在德克薩斯州工廠舉行的2021年股東大會上宣布,特斯拉将進軍車險服務。早在去年,馬斯克已展露出對新能源車險極大的興趣,其曾表示,保險将成為特斯拉的主要産品,保險業務價值将占到整車業務價值的30%到40%。基于此,特斯拉已于2020年8月在國内成立了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約5000萬元,專注于保險業務。

艾瑞咨詢指出,無論是傳統大型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入局車險行業将面臨諸多痛點:車企為開展車險業務獲得必備的經營牌照存在一定難題,直銷的模式要求車企必須具備功能完善的線上系統,不僅建設成本大、時間周期長,而且與保司系統對接複雜。再者,車險具備屬地化特征,全國範圍線下服務網絡是其保證使用者服務的觸角,需要長期積累。

新能源汽車擁有線上化、資料化、智能化的屬性,是未來車險變革創新的重要場景端。UBI車險(Usage-based insurance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費的保險)是車險發展的必然趨勢,跟随監管腳步,未來,新能源汽車公司可根據使用者屬性、駕駛習慣等次元,推出根據“裡程”、“時長”的個性化産品,人們可以像“用電”一樣使用車險。UBI車險開車少,保費就少,将大大降低使用者的保費支出,也能增加使用者參與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積極性。

記得去年12月份舉行的2020全球保險科技大會上,車車科技創始人兼CEO張磊在發表題為《保險科技創造新價值》的主旨演講時表示,無科技不保險,保險科技重構行業競争力。保險科技創造“5”新在于新技術、新産品、新管道、新風控、新理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