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1900年震驚中外的八國聯軍侵華戰争,導緻清王朝簽訂了辛醜條約。

而辛醜條約的簽訂直接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自此開始中國也正式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那有人就會好奇了,為什麼清王朝在末期的時候都淪落成這個樣子了,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朝沒有完全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清朝到最後仍然有反擊之力?還是說清朝落得如此地步隻能是僥幸中的僥幸呢?

第1點:清朝即便是在晚期,也屬于列強之一

我們要明白1點,清政府其實也屬于列強,隻不過在列強當中的排名地位沒有那麼高而已。

列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一般指的是在同一行列當中的強者或者佼佼者,比如在清政府統治時期與之做對标的美國,英國,德國,俄國等這些國家都屬于列強。

但是問題詭異就詭異在這裡了,一個腐朽無能、幾乎沒有任何統治力度且皇帝極為荒謬,滿朝文臣武将全都聽從慈禧太後控制下的清政府,在西方國家的眼中竟然是列強。

之是以出現這樣詭異且滑稽的場面,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清朝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經濟力量雄厚,而且清政府是一個完整且不受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橫加染指的政府。

在當時無論是南美洲,非洲甚至亞洲的部分地區,其實都已經被歐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國家所掌控,這些政府是沒有任何可行使的權利的。

而清政府是個例外,雖然清政府處在半殖民地狀态當中,但依然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

即便清政府在後期的表現實在不敢恭維,但是按照上述标準衡量來看,清政府仍然可以被歸類為列強。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第2點:清政府晚期時有一系列的自救運動

你說清政府腐朽,沒錯,的确是腐朽。你說清政府,也的确是無能。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清政府晚期的時候也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運動。

而在這一系列的自救運動中,除了政治思想沒有改變,經濟問題沒有改變之外,軍事力量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崛起。

在中日甲午海戰之前,西方的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甚至直接押寶清政府能赢。

因為清政府能赢對于亞洲的統治階層來說對于部分西方國家來說好處遠大于壞處。

如果清政府能打赢這場戰争,既能夠牽制日本也能夠牽制沙俄。

可是結果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清政府非但沒有赢,反而輸得比誰都慘。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要注意洋務運動的時候,清政府的海軍力量就不亞于日軍的作戰部隊,另外清政府的各種近代化的根基,包括軍事、工業以及農業等方方面面都有了迅猛發展。

隻不過這些迅猛發展仍然收拾不了這個爛攤子而已,但相比于當時的其他小國家或者弱國家而言,不知道強上幾十倍幾百倍。

第3點:清政府的主要對手都是當時的列強

我們别的不說,從1840年開始,清政府所經曆的這些戰争,不能說全是慘敗,但大體也差不多。

不過我們想象一下清政府是和哪些國家行軍作戰的,是和當時的非洲?南亞?南美洲?

都不是,而是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日本和美國,當時這些國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

随便舉出一場戰争,當時參與的國家那可是正兒八經的資本主義強國,比如荷蘭、法國、英國。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要注意荷蘭這個國家在第1次世界大戰之前也就是清政府統治時期,其實力和底蘊是不容小觑的。

再加上北方的沙俄剛剛經曆了一系列的洗禮,戰鬥力簡直是直線飙升,鄰國日本也經過一系列的革命,在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當中也能夠排到前列。

換句話來說,清政府和這些國家作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雖然打的不是很光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難發現雖然清政府時期各種問題層出不窮,但是整體的作戰實力不可小觑。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他不能完全淩駕于列強之上,但是淩駕于那些小國家或者沒有主權的國家,在或者殖民地國家之上,則是綽綽有餘。

第4點:絕對沒有給清政府洗白的必要

那有人就說了我看到你這篇文章的時候畫風不太對勁,你怎麼一直站在清朝的腳步去說話,你是否準備給清朝洗白?

我也得确會有這方面的顧慮,但作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曆史方面的興趣愛好學者,在這裡我重申一點,我不會為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去洗白,我隻是站在一個相對客觀公正的角度來具體分析這件事情。

是以我們不妨做幾點總結:

首先,清政府的綜合國力不可小觑。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即便是在清朝末期,甚至是清朝被解體的前一年前兩年,清政府都有足夠多的實力,如果死磕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都能夠給對方帶來重創。

其次,清政府的懦弱無能腐敗叢生,以及上層的諸多政策錯誤,必須為清政府的滅亡買單。

慈禧太後以及部分朝中大臣八旗貴胄他們做出來的錯誤決策,必須為清政府所遭受到的諸多不公平不公正,尤其是清政府控制下的子民所遭受到的痛苦買單。

這一點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他們推脫,一個懦弱且腐朽的政府走到了最後也終于走到了末期,隻不過在這過程當中受苦受罪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

最後,清政府其實有很多次力挽狂瀾的機會。

但是清政府自下至上的不敢動,不能動,為了維護所謂的階級穩定放棄絕大多數機會,隻是盡最大可能拿到的利潤和資本,這才是最大的敗筆。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第5點:辛醜條約所帶來的可怕後果

大家知道辛醜條約有一個别名嗎?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小名一樣,辛醜條約的别名叫做辛醜各國條約。

這也意味着辛醜條約不是清政府單獨和某一個國家簽訂的,而是和數不清的國家簽訂的。

這些條約包括賠款道歉、拆毀炮台及劃定使館區。

在這裡說一下,此時清政府給各個列強劃定的使館區幾乎等于國中國不同于現階段的使館區,而且辛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量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簽訂辛醜條約的是以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清朝政府,以及與當時的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11個國家共使簽訂的12款,19個附件。

為什麼清朝沒有淪為殖民地?列強雖強,可清王朝也沒有想得那麼弱

先來說一下辛醜條約簽訂之後的特點吧,咱們在中學時期應該學過不止一次了。

辛醜條約的主要懲罰對象就是清朝的底層百姓,列強要求的賠款是4.5億兩白銀,凡是經過反帝鬥争的城市,全部停止科考5年。

要求清政府主動維護統治秩序,絕對不允許出現義和團運動等相關事件,要求以華制華。

同時由于清政府短期之内無法賠償多數的白銀,迫不得已隻能簽訂大額度的貸款,使得在之後數10年時間裡面,清政府以及民國時期陷入經濟被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