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纨绔子弟到戰場英雄,他浪子回頭,青史留名,隻因看到這一幕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可是他人的金玉良言往往無力促使一個人改過自新。能促使一個人轉變的,往往是能震撼其心靈的殘酷現實。今天要說的主角,是一位抵抗外族侵略的戰場英雄。但是這個戰場英雄的一生應當分成兩部分來看。他的前半生是一名出身豪貴之家的纨绔子弟,整日不務正業,虛耗時光,甚至曾深度參與了統治集團的權力内鬥,給百姓造成過深重災難。他的後半生是一位百折不撓、舍身忘我的戰場英雄。為抵抗外族侵略者,他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帶領軍民抵抗侵略,最後壯烈犧牲。這個戰場英雄就是東晉名将劉琨。而使劉琨浪子回頭的原因,并不是什麼人的勸誡,而是因為他曾看到過觸動心靈的人間慘劇。

從纨绔子弟到戰場英雄,他浪子回頭,青史留名,隻因看到這一幕

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祖、父在魏晉之際曆仕高官。他的家族是漢室後裔,在晉國很有威望。後來在動亂中,劉琨也曾借此威望保命。劉琨少年時長得“俊朗”,常常與都城的纨绔子弟們厮混玩樂。劉琨有個兄弟劉輿,善于寫詩,頗有名氣,堪稱風流才子。當時,賈後之侄賈谧權過人主,喜歡附庸風雅,身旁聚集了一班出身于豪族貴戚的文人,為之歌功頌德。這班人号稱“二十四友”,名氣很大,而劉琨兄弟也廁身其間。“二十四友”的首領是以奢侈聞名天下的石崇,他在金谷澗有一處無比豪華的别墅,成了這班人的聚會場所,他們在這裡飲酒賦詩,作無病呻吟。劉琨早年的才華都抛擲在這種庸俗的酬答之中,不過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這也是不足為怪的。

從纨绔子弟到戰場英雄,他浪子回頭,青史留名,隻因看到這一幕

後來,劉琨曆職太尉掾等職務。八王之亂中期,趙王司馬倫執政時,劉琨父子兄弟以趙王姻親被委以重任,進而卷入了“八王之亂”的漩渦中。司馬倫篡位,劉琨遷太子詹事。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聚兵數十萬進攻洛陽,劉琨奉命與孫會率領三萬宿衛兵迎戰司馬穎于湨水,大敗而還。司馬倫失敗後,入朝輔政的司馬冏因劉琨父兄名望很高,故不加罪,并且以他為尚書左丞,轉司徒左長史。後來司馬冏戰敗,範陽王司馬虓引劉琨為司馬。東海王司馬越執政時,以司馬虓代劉喬為豫州刺史,劉喬舉兵抵抗,劉琨率領突騎五千救虓,因兵敗與虓俱逃往河北,父母卻陷于劉喬。司馬虓領冀州,劉琨到幽州向王浚借突騎八百,渡河擊敗劉喬,才救還父母。接着,劉琨又與虓連敗司馬穎部,因功封廣武侯,封邑二千戶。由此可見,劉輿、劉琨兄弟在“八王之亂”中陷得很深,充當了這群殺人魔王的幫兇。然而很快,催使劉琨轉變的一幕來了。

從纨绔子弟到戰場英雄,他浪子回頭,青史留名,隻因看到這一幕

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越準備篡權奪位。為此,司馬越需要先把親信安插到各地任職。于是劉輿給劉琨出主意,讓劉琨上表出任并州刺史。公元306年,劉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軍,領匈奴中郎将,并即刻赴任。彼時,已在左國城稱王的匈奴族劉淵已占據了并州大部分地區,并驅逐了原并州刺史司馬騰。劉淵的部将倒行逆施,實行民族報複政策,大肆屠殺漢族軍民。劉琨在上任路上,看到到處是逃難的難民扶老攜幼,用孩子和妻子換糧食的難民數不勝數,哭嚎聲不絕于耳,路邊全部是人的白骨,還有沒腐爛完的屍體,到處是豺狼野狗在啃食死掉難民的屍體,路過的村莊裡活着的人不到十分之二,如此悲慘至極的人間慘像,深深震撼了劉琨的内心。就在這一刻,劉琨開始逐漸轉變,曆史把他引上了抗擊少數民族反動統治者的戰鬥道路,使他的後半生多少閃現出一些光彩來。

從纨绔子弟到戰場英雄,他浪子回頭,青史留名,隻因看到這一幕

劉琨帶領招募來的千餘人,跋山涉水,沖破漢劉淵部的重重障礙,終于在元嘉元年(公元307年)三月轉戰到了晉陽(今太原)。這時,經曆了戰亂和饑馑洗劫之後,并州已經剩下不到兩萬人戶,而晉陽僅是一座空城,“府寺焚毀,僵屍蔽地,其有存者,饑羸無複人色,荊棘成林,豺狼滿道”。即便如此,劉淵的部衆還常常來騷擾搶掠。

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劉琨安撫百姓,招徕流民,一面加強軍事防禦,一面抓緊生産自救。老百姓攜帶着武器下地耕耨,士兵在周圍警惕地守衛。雖然也偶爾發生戰事,但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生産得到恢複。不到一年光景,這塊荒蕪的土地又有了生氣,流亡在外的人民群衆逐漸傳回家園,雞犬之聲重新連成一片了。可以說昔日腐朽統治集團的幫兇劉琨,此時已徹底脫胎換骨,成長為以大義為重的戰場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