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子當了7天皇帝喪命,劉淵為父的選擇,可稱為玄武門之變的預演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28,

敬請點選

"關注",

檢視更精彩故事

626年發生的玄武門之變很有名,其結果是秦王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淵讓出了權力。兒子們親兄弟骨肉相殘,是作為父親的李淵絕不希望看到的,

但其将皇權傳于太子、軍事仰仗秦王的安排,客觀上促成了兄弟争位。

其實,玄武門的一幕,早在事變發生的

316年前

,即公元310年就上演過一次,隻不過漢趙的開國皇帝劉淵沒親眼目睹兄弟相殺。

太子當了7天皇帝喪命,劉淵為父的選擇,可稱為玄武門之變的預演

一、背離了匈奴的傳統

漢趙的皇帝劉淵雖然是匈奴族,但其從小接受了儒家的傳統教育,已是相當程度上漢化了。建立政權後,官制很大程度采用的漢制,

其思維模式已與傳統的草原民族有所差異。

在劉淵攻打西晉的過程中,大将軍劉景攻克黎陽、延津後,将三萬男女平民淹死于黃河。劉淵聞訊很憤怒,将其降為平虜将軍。

"景何面複見朕!且天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資治通鑒》

可見,劉淵與以殺戮開創偉業的匈奴前輩、冒頓單于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在接班人的處理上也是如此,匈奴的傳統并沒有嫡子繼承一說,但劉淵要考慮這個問題。

劉和是呼延皇後嫡子,被立為太子

,但他的能力顯然不如張夫人所生的四子劉聰,楚王劉聰輔助父親建國,征讨四方,是劉淵倚重的領兵将領。

太子當了7天皇帝喪命,劉淵為父的選擇,可稱為玄武門之變的預演

310年7月,劉淵病重,開始安排後事:

"以歡樂為太宰,洋為太傅,延年為太保,聰為大司馬、大單于,并錄尚書事,置單于台于平陽西,以其子裕為大司徒。"《晉書》

8月,劉淵去世,劉和即位。劉淵想不到的是,自己臨終前召見幾位重臣托付後事,

幾個沒被顧命的近臣卻在人心裡由此埋下了嫉恨

二、一刻都無法忍受的皇帝

劉淵生前最後的安排,是以皇帝劉和為中心,重臣及各皇子在四周輔助,各展所長。但是,其給予劉聰的權力和權限明顯超越了君臣間應有的平衡,不僅任命其為大司馬,掌管全國軍權,還為他量身恢複了匈奴的大單于一職,将匈奴部族的管理交到他的手中。

究其原因,可能是三種

1、認為劉聰有能力,可以也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是以賦予了他更大的權力。

2、對劉聰心有愧疚,想用更多的權力補償他。

3、以權力平衡二人,劉和憑借至上的皇權安身,劉聰依仗強大的武力值自保。

當嫡賢不能集于一身的時候,選擇繼承人的皇帝難免會心有憾焉,隻是前兩種原因無論哪一個,都隻是太過一廂情願的想法,至于第三種,貌似的确可以使二人相安無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

劉和上台,雖為皇帝,政權隻有一部分,立國之本的匈奴各部都不歸自己管,軍權更是無從染指。

他在寶座上如坐針氈,幾個心懷不滿的大臣也乘機進言,親舅呼延攸說道:

"先帝不惟輕重之計,而使三王總強兵于内,大司馬握十萬勁卒居于近郊,陛下今便為寄坐耳。此之禍難,未可測也,顧陛下早為之所。"《晉書》

幾句話說到了劉和的心裡,他立即召來顧命的領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馬景等人,共同商量此事。

太子當了7天皇帝喪命,劉淵為父的選擇,可稱為玄武門之變的預演

安昌王劉盛想

打消皇帝手足相殘的念頭

,他列舉了幾條理由:

1、先帝還未安葬,一切該以此為先。

2、齊王劉裕、魯王劉隆、北海王劉乂、楚王劉聰,雖有兵權,但是為國掌兵,并未叛亂。

3、皇帝應以先帝統一天下的大業為念。

4、不相信骨肉至親,還能相信誰。

5、不要聽信讒言。

挑事的劉銳、呼延攸見矛頭指向了自己,大怒,呼喚左右殺了劉盛。"今日之議,理無有二。"其他人見狀,不敢再有他議。

太子當了7天皇帝喪命,劉淵為父的選擇,可稱為玄武門之變的預演

三、自相殘殺

意見統一後,劉和立即分派任務,劉銳、馬景攻打劉聰;呼延攸、劉安國攻打劉裕;劉乘、武衛攻打劉隆;田密、劉璿去攻打劉乂。

意外發生了,田密、劉璿一路非但沒和劉乂兵戎相見,反而帶着劉乂闖關殺出城去,直奔劉聰的大營,劉聰緊急部署,兵營戒備森嚴

。劉銳、馬景見其有備,不敢強攻,退回城去,協助另外兩路作戰。鑒于田密、劉璿的教訓,揣測另兩路的劉安國、劉欽恐怕也不可靠,劉銳、呼延攸索性将他們殺了,并攻入劉裕、劉隆府中,一并殺死。

"聰攻西明門,克之。銳等奔入南宮,前鋒随之,斬和于光極西室。銳、攸枭首通衢。"《晉書》

太子當了7天皇帝喪命,劉淵為父的選擇,可稱為玄武門之變的預演

才搞清楚狀況的劉聰開始反擊。他在城外發兵攻打首都平陽的西明門,劉聰手下都是前趙軍隊的主力,很快,劉聰軍破城而入,劉銳、呼延攸保着劉和退守皇城南宮,劉聰軍尾随而至,

在光極西室殺死登基7天的劉和,劉銳、呼延攸被擒後,當街處斬。

群臣推舉劉聰繼位,劉聰推讓劉乂,因劉乂的母親是單皇後。劉乂堅辭不受,劉聰最終答應。

結語:

皇位之争曆來殘酷,前趙的這次事變雖不及玄武門之變有名,但血腥程度不遑多讓。

在嫡長子繼承制下,有個能打仗的兄弟,或許是太子的噩夢

。李世民的能力大過劉聰,而同為太子,李建成的能力也遠超劉和。

太子當了7天皇帝喪命,劉淵為父的選擇,可稱為玄武門之變的預演

劉淵當初的安排,造就了兄弟相殘的結果。隻是他比唐高祖李淵幸運,他沒有看見骨肉相殘,不必像李淵那樣,承受内心的折磨。

檢視更多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