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我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飽含血淚的民族屈辱史和戰鬥史,期間,無數西方列強都在對地廣物博的中華土地虎視眈眈,用無數不平等的割地賠款條約擠壓搶占着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以德日意為首的法西斯陣營國家,為了緩解并轉移國内沖突,對其它國家展開了瘋狂的掠奪,并發動了無數大規模戰争。其中,中國作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成為了東鄰島國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目标。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二戰法西斯

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中日戰争全面爆發。在日軍的瘋狂掠奪和殘忍行徑之下,原本就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中華民族一度走上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但是中華兒女永不服輸,在經過十四年抗戰保家衛國的艱辛歲月之後,抗日戰争最終取得了勝利。

期間,湧現了許多英雄熱血的愛國志士,向我們生動诠釋了抗戰精神和愛國熱血。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忘卻我們的敵人-那些殘忍殺害同胞們的日軍。是以,在抗戰期間,許多同胞稱這些殺人如麻的日軍為“日本鬼子”,可見人們對日軍的憎惡和憤怒。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抗日戰争

自然,在曆史戰争題材的影視作品裡,抗日戰争這段令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血淚曆史,也常常是吸引創作者的熱門題材之一。但是,這些影視作品往往不乏誇大的藝術加工成分,很多時候都脫離了曆史事實和現實邏輯,“手撕鬼子”的名場面也使得這些抗日題材的影視劇被戲稱為“抗日神劇”。

在這些抗日神劇裡,日軍往往都被塑造得滑稽可笑,十分弱智,以彰顯對比出主角團和中國軍隊的英勇智慧。在經典的“鬼子進村”橋段裡,日軍入村往往都會被主角團們百般捉弄,甚至一網打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曆史上真正的“鬼子進村”并非如此,别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抗日神劇手撕鬼子

二戰日軍-軍國主義的奴役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二戰發生的中日戰争時期,日軍的真實水準究竟如何。

在二戰時期,隸屬于法西斯陣營的日本,也深受法西斯的影響,将軍國主義貫穿荼毒于全國上下的意識形态之中。那麼,什麼是軍國主義呢?軍國主義,就是一種對外實施擴張侵略,崇尚軍事武力的極端意識形态。

而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其實與日本崇尚的“武士道精神”脫不了幹系。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由來已久,以效忠君王、崇尚武藝、絕對服從等封建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來規範人的自我意識和主張。是以,在日本,“武士”這一絕對忠誠和武藝高超的形象被視為至高無上的高尚殊榮,對日本文化和曆史都産生了很大的影響淵源。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日本武士道精神

同時,這種武士道精神也能成為封建時期統治者籠固統治、激勵士氣、禁锢思想的一種工具;但是随着資本主義在日本國内進行着并不徹底的發展,這種武士道精神依舊留存了下來,甚至還與資本擴張的屬性融合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在“富國強兵”的綱領下,日本通過對其它弱小鄰國進行領土擴張和侵略迅速崛起。

直到二戰時期,受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國内的經濟情況也十分蕭條,但是,為了轉移國内沖突、籠固統治;日本同樣将沖突主體轉向了其它弱小鄰國,并開始對它們實施瘋狂的擴張侵略,通過掠奪資源和土地的方式來填補國内經濟蕭條的空缺。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日本軍國主義

同時,由于受到二戰時期法西斯的影響,日本這種以武士道精神為核心的軍國主義燃燒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狂熱高度,瘋狂的日本已經産生了極強的民族優越感,為了擴張領土,他們堂而皇之設定了一個“大東亞共榮圈”的狂妄理想,試圖将整片東亞地區都納入自己的版圖。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開始将軍國主義的極端意識形态,和畸形發展的武士道精神灌輸到全民思想之中。他們甚至不惜将軍國主義納入教育内容,讓人民從小就接受軍事訓練和軍事教化,強調強絕對效忠,崇尚武藝。并且,這種軍國主義還否定和平的重要性,将侵略和擴張的行為正義化和神聖化,對群眾思想進行嚴重的毒害和控制。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從小被灌輸軍國主義意識的日本孩子

在這種思潮的荼毒下,日本人民掀起參戰熱潮,為天皇“效忠”和“精忠報國”成為他們生存的唯一意志和使命。是以,在對外侵略擴張的戰鬥之中,這些日本軍人往往都喪失人性,看淡生死,勇猛沖鋒,視戰勝為榮,戰敗為恥辱,一旦戰敗,不惜“剖腹自盡,以死謝罪。”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日軍甚至已經扭曲變态到草菅人命,以殺人為樂趣的變态程度,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就是在軍國主義的荼毒和擴張的過程之中産生的悲劇。是以,在抗日戰争之中的日本士兵,其實也就正處于軍國主義的極端思想統治下,淪為了戰争的奴役和殺人的機器。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邪惡日軍

是以,抗日戰争之中的日軍其實并不像抗日神劇之中的那樣滑稽可笑、愚蠢軟弱。相反,經受過軍國主義教育、喪失人性的日軍,往往是邪惡強大而殘忍的對手,不能輕視。

侵華戰争

在日本對外擴張發展的侵略史之中,對中國發動的侵華戰争是其規模最大、損失也最為慘重的一次侵略戰争。那麼,二戰時期的日本又是為何會盯上中國這片廣袤土地的?

其實中日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在古代強盛的唐漢時期,日本作為東島倭國,對泱泱華夏的文明古國其實是充滿着敬仰的,他們不斷向中國交流學習,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頗深。但随着近代西方列強對于中國的不斷侵略和瓜分,中國強盛帝國的形象一夕之間轟然倒塌。日本便開始向西方列強學習資本主義,嘗試進行對外擴張和侵略,與此同時軍國主義悄然蔓延滋長。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中日甲午戰争繪畫作品

面對已經不再強大的東方帝國,迅速崛起的日本不再滿足于島國方寸之間的狹小領土,而是想将中國這個昔日大國吞并囊中:在1894年,日本第一次對中國發動了甲午戰争,并成功地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白銀和資源。這場戰争嘗到的甜頭無疑使得日本的野心愈發強烈,很快,日本便将中國納入了侵略版圖之中,作為“東亞共榮國”規劃的重要區域。

後來,日本又相繼在日俄戰争、日德争奪山東膠州灣一戰之中取得勝利。這些戰争的勝利在進一步澆灌日本階段軍國主義的同時,也為日本全面侵華打下了思想基礎。随着中國國民革命的迅速發展,日本開始在中國東北策劃僞滿蒙政權,并以扶持滿蒙獨立為借口,借此操縱和占領中國東北和滿蒙區域,在此基礎上逐漸确立了全面侵華的擴張政策。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在當時日本首相上奏天皇的奏折之中,就明确提出: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在侵華藍圖的規劃之下,日本很快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全面發動侵華戰争。“鬼子進村”正式拉開帷幕。

真實的“鬼子進村”

那麼,“鬼子”為何要進村呢?-在近代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都還極其落後,城鎮占比并不高,大部分群眾主要還是依靠傳統農耕業建立的村莊為主,交通道路房屋等基礎建設普遍較差,而這也給日軍侵華的後勤保障補給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阻礙。是以,在日軍糧食短缺問題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采取民間搜刮的辦法,對以農耕為主的村莊進行掃蕩,掠奪村中的糧食和資源,并犯下種種燒殺搶掠的惡行。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日軍對中國人民展開屠戮

當然,這些日軍并不是随随便便、明目張膽地進村掃蕩。從小接受軍事訓練和軍事教育的他們在掃蕩過程之中也會十分謹慎,會在進村之前做好戰略部署,先派遣一小支小隊探明村中人數和資源分布情況,明确了解到村裡的軍火配置和潛在敵人分布狀況之後,确定十分安全沒有威脅,才會堂而皇之地進村掃蕩。

抗戰時期,真實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大不相同,别再被騙了

日軍逼迫百姓下跪

除此之外,村民們為了守護自己一年到頭攢來的糧食,也會與日軍“鬥智鬥勇”,提前望風轉移糧食已經是他們最後的抵抗了;大部分時候,無辜的村民都會被軍國主義洗腦下的日軍進行殘忍的“清洗”,落得“屠村”的悲慘結局。

至于影視劇之中那些憑一己之力全殲進村鬼子的誇張橋段,雖然看上去十分解恨,但是在現實裡根本不可能發生。而我們也要銘記“落後就要挨打”,永遠不能原諒和忘卻日軍在中國領土上犯下的殘忍罪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