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若清朝躲過“胡虜之咒”,列強未入侵,能否可以熬過300年?

在我國曆史長河中,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曆時兩百多年。在中國古代曆史中,曾有“胡虜之咒”一說,認為一個大一統王朝最多不過300年的命運,當然漢朝和宋朝除外,漢雖說有400多年的時間,但是分為東漢和西漢,宋朝相對來說稍微好點,持續了319年,但是也出現北宋和南宋。在衆多封建王朝中,清朝是最有可能突破300年的,但是卻因為一系列的事情,清朝隻持續了276年,曾有人提出,如果清朝沒有經曆外國列強侵略的話,清朝能否可以熬過300年呢?

若清朝躲過“胡虜之咒”,列強未入侵,能否可以熬過300年?

清朝是一個令人感到惋惜的朝代,這個朝代承載了太多屈辱的曆史。清朝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的正确上司下,國力強盛,經濟發達,即使在1895年甲午戰争的失敗,清朝當時的經濟依舊在當時全世界各國中排名靠前,但是即使在這樣繁榮的情況下,清朝延續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三百年。縱觀曆史上所有朝代的興起與衰落,我們不難發現,國家君主的統治能力、人口的快速增加、生産創造能力差這三個便是一個國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若清朝躲過“胡虜之咒”,列強未入侵,能否可以熬過300年?

一個朝代的開始,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收管權力、管制人民。清朝在這方面做得極好,吸取了前人古代的思想,中央集權發展到了頂峰。清朝在治理百姓這也方面十分嚴格,如果百姓私自讨論時事則是大罪,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使得清政府的管制十分順利。皇權高度集中的成本代價極高,例如外戚反抗、武将奪權、大臣架空王朝的事情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平庸無能的皇帝繼任,這對國家發展便産生了影響。皇權的集中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藩王企圖起義、慈禧太後等大臣的過度幹政,都使清朝岌岌可危,緻使清朝後期光緒帝、溥儀帝的權力極其微弱、不堪一擊。在這種君主獨斷的情況下,導緻國家對外界的發展一無所知,漸漸的在世界隊伍中落後。

若清朝躲過“胡虜之咒”,列強未入侵,能否可以熬過300年?

曆朝曆代随着國家的興盛發展,人口增長與土地沖突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問題。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便是沖突沖突的結果,人民的反抗,土地資源供不應求。清朝為了解決太平天國所帶來的影響,花費了幾十萬的兵力,兩億兩白銀來平息此事,這也預示着清朝逐漸衰敗。清朝時期,民間因為氣候災害問題,國家糧食大幅度減産,幹旱、洪澇、瘟疫頻頻發生,同時朝廷内出現了腐敗A錢現象、稅收加劇,導緻民不聊生,在這樣的種種條件下,農民揭竿而起隻是早晚的事情。

若清朝躲過“胡虜之咒”,列強未入侵,能否可以熬過300年?

清朝始終沒有越過大統一的封建王朝範圍,并沒有将曆朝曆代走向毀滅的原因解決,隻是在重複過往朝代的道路。就算清朝躲過了““胡虜之咒”,列強沒有入侵,清朝也不能熬過300年,随着農民起義、社會沖突的爆發,清朝的覆滅也是必然的結果。有人說外國侵略者的入侵,甚至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清朝的統治時間,這種說法是很可悲的,一個大的國家不僅遭受屈辱,還淪為外來統治者的工具。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王朝如若想持續的時間更長,就必須學習先進的東西,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國力,才能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