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澳洲籍,1994年出生于中國甘肅嘉峪關,曾通過自主招生管道入讀中國傳媒大學,後移居國外。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嘉峪關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

這個人,讓我想到了秦大士。今天,南京市秦淮區長樂路上,有一座曆經300餘年滄桑的院落,樓宇重疊,氣勢恢宏。這就是被人們稱為狀元府的清代狀元秦大士故居,現為秦大士紀念館。

秦大士,漢族,1715年出生,江甯(今南京)人。自幼聰慧,10歲時就能寫詩,38歲時參加皇太後誕辰的恩科,拔得頭籌,成為清朝第43位狀元。據說,當時清廷的乾隆皇帝召見他時,随口問了一句:“你是秦桧後代?”他略加思考,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意思很明顯,說是自己不與秦桧同流合污。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秦大士故居

乾隆聽後大笑,讓人去查,結果發現秦大士的祖上還真與秦桧有着親屬關系,但秦大士已在乾隆面前機智地表明了自己忠君愛國的态度,也便得乾隆的信任。其後,秦大士被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因乾隆賞識他的才華和氣節,讓他擔任了科舉考試的考官。

秦大士恪盡職守,卷卷盡閱,盡職盡責,得人才頗豐。同時,不忘個人的修煉,名儒碩德,名重一時,詩、書、畫稱三絕,尤其是書法直逼歐、柳,又工篆、隸,直至1777年去世。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與以上經曆同時存在的還有秦大士被後人熟知的一段故事、一句詩或一副對聯,即某天他和一幫文友來到西湖遊玩,看到嶽飛墓前,秦桧夫婦反綁雙手,朝着嶽王墳下跪。一位朋友故意拉他題寫對聯,他沒有推辭,也未作任何解釋,提筆寫道:“人從宋後羞名桧;我到墳前愧姓秦。”從此,西湖多出了一段佳話。

許秀中為什麼會讓我想到秦大士呢?因為她讓我見識了人和人的不同。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秀中,大約秀外慧中,意思是指外表秀麗,内心聰明。出自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反義詞是獐頭鼠目和賊眉賊眼等。顯而易見,許秀中的父母給她取的名字,就是寄望她能内化于心,秀麗聰明,遠離獐頭鼠目或賊眉賊眼。也是很顯然,許秀中的父母為她取秀中這個名字,說明其家庭背景還不錯,父母是有文化的人。

事實也是這樣的,許秀中的父母都是銀行的職員,有着不錯的收入,也都受過高等教育。因為許秀中是獨女,是以獨自承載着父母的将來或者是晚年的希望,父母一心将她向着人才的方向培養,如同現在很多人一樣,對她學習的管教很嚴,在很多地方都要求她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總要她的成績是第一,還為她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盡可能地想讓她出人頭地,甚至光宗耀祖。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起初時,因為年幼,衣食錢财都要靠父母,很多事也不能自作主張,許秀中對父母寵愛和教育都很配合,但在2012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後,情況就有了一些變化。許秀中不但沒有感恩父母,反而對父母此前給她的含辛茹苦培養心生怨恨了起來,認為自己應該到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加光彩照人。為此,2014年,許秀中從中國傳媒大學英語廣播專業退學,要到國外發展。

嘉峪關是地級市,甘肅西部的一座小城,很精緻也很美麗,因為西北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酒泉鋼鐵集團所在地,被稱為“戈壁鋼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逸幸福,但不是人人都是大富翁,都可以拿出讓孩子去國外發展的巨額費用。許秀中的父母雖都在銀行工作,但在銀行工作不等于銀行裡的錢是自家的,和太多的人一樣,他們拿不出這筆錢來。兩口子一合計,覺得為了孩子必須砸鍋賣鐵,但鍋裡的那點鐵能賣多少呢?自然而然地,兩口子想到了房子,自家的住房,态度堅決地賣掉了自家的住房。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嘉峪關市區目前的房價每平也就5000元,2014年估計也就4000元左右,因為是二手房子,可能還賣不到這個價錢。為了女兒,許秀中的父母刨掉老根也在所不惜,賣房所得與家中所有積蓄加在一起,湊了數十萬,讓許秀中出了國。讓孩子去國外學習深造、見見世面,本身也沒什麼不好,但不幸的是許秀中在澳洲墨爾本大學墜入了紙醉金迷的生活。

這種生活是需要巨大開銷的,并不是許秀中的父母所能供起的,榨幹了父母最後一滴油水後,據說許秀中和父親斷絕了關系。為了滿足所需,一方面許秀中四處交友,也交男朋友;另一方面表演脫口秀節目。朋友結交了很多,但觀看節目的人寥寥無幾,沒什麼收獲和收入。為了能夠在國外活下去,許秀中在寫一些貶低中國人的所謂文章的同時,開始演講貶低中國以及中國人的脫口秀内容,很快引起當地反華組織的注意。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2018年,大學畢業後,許秀中擁有了以反華出名的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以及記者等所謂職業身份。資料顯示:2020年3月,許秀中執筆ASPI釋出《待售的維吾爾人、超越新疆的“再教育”、強制勞動及監視》報告,謊稱:在2017年至2019年間,至少8萬名維吾爾族被強迫轉移至内地工廠勞作,這是中國政府針對維吾爾族的“強迫勞動”,是“再教育營”政策的延伸。

許秀中任憑自己的腦洞想象出被“強迫勞動”的人有百萬之多。随後,這封胡說八道的所謂報告被利用,一個出生于中國甘肅嘉峪關成了西方圍堵新疆棉花的始作俑者,抹黑了的不僅僅是新疆的潔白棉花。她本人的生活經曆與細節被多家媒體起底後,在國内輿論場暴得臭名,不少人用“漢奸”、“反華妖女”等名頭稱呼她,澳洲還有人扒出她的一些很不符合常人道德水準的行為,做成了紀錄片。就這樣,一個被夢想“秀中”的人成了獐頭鼠目或賊眉賊眼的角色,無恥地成為了别人利用的不光彩的棋子(張周項《移居海外又反華的許秀中,不過是顆棋子而已》,中國日報網,2021-04-03)。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不能說“漢奸”、“反華妖女”之類的話太過分了,更需要說我們的曆史、我們的邊疆。嘉峪關這座城市我無數次地到過,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長城博物館見過的鋼刀與鐵衣。我曾經是一名軍人,也曾是一名邊防軍人,長城博物館那近一人高的鋼刀泛出的寒光,讓我望而生畏;鐵衣是已經鏽了的,遠遠看上去,仿佛一件暗紅的羊毛衫,讓我忍不住想摸,摸到當年穿它的邊關将士熱烈的心跳。它們,和嘉峪關這座城市一起一次次激發着人們來自心底的愛國熱情。

嘉峪關是中國西部的邊疆城市,這座城市裡充滿了英雄的故事,而中國的邊疆史其實就是一部壯懷激烈的英雄愛國詩史。但是,近些年來,人們可能對它關注得少了一些,尤其在子女的教育方面采取的通常是,不是在去學校和輔導班的路上就是在學校和輔導班回家的路上,讓孩子們學到了課本之外很多東西,卻很少學到英雄的愛國史,以及英雄們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和偉大情懷。這門課已有許多人沒時間或不願再上了。

嘉峪關作為古代中國絲綢之路交通要沖,是中國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的交彙點,英雄的故事一抓一大把,都是鼓舞人心并可以讓人淚流滿面的。如被稱為大唐最後的“鐵血郡王”郭昕,率領守衛西域的唐朝軍隊在安西、北庭及四鎮等地,在與唐王朝中央政府失去聯系和斷絕外援的情況下,孤懸塞外十多年,留下了“滿城白發兵,怎敢忘大唐”悲壯詩句,最終以身殉國,成為了對祖國耿耿忠心的曆史見證。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唐朝軍隊畫像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十三将士歸玉門(影視)

再如發生于東漢時期的曆史事件十三将士歸玉門,是東漢軍隊一次跨越數千裡、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軍的行動。故事的主角耿恭,率數百人駐守車師後國之金蒲城,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與數十倍于自己的匈奴人打了一場漫長而殘酷的戰鬥。城中“食盡窮困”,士兵們把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統統煮着吃了,一個個戰死,但要塞仍然沒有陷落,幸存者甯死不降,漢軍大旗高高飄揚。

匈奴人精疲力竭,前來招降,許諾給耿恭高官,還給他找美女老婆。耿恭将使者一刀殺了,火烤其肉。一千年之後,嶽飛寫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即典出于此。東漢出動兵力,營救了這支孤軍。回到玉門關時,這支軍隊隻剩下了13人,一個個衣衫褴褛、傷痕累累,但始終沒丢掉的是軍人的使命和尊嚴。

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将鄭衆,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感動不已,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史書裡說他們是“卒(戰士)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耿恭)之節義,古今未有”,而他們身上強烈的國家意識和願為國赴湯蹈火的生命價值取向,讓他們成了偉大的勝利者。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耿恭

如此等等,邊疆的曆史被英雄們一次次壯麗抒寫,置身其中,人們應該更多地受到感染和教育。曆史就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是對所有人、所有事的記錄和寫實。曆史上的英雄們寫就了英雄的史詩,而活在當下的人們也不能局限于每天接送孩子去各類淡忘了曆史的教育訓練班,讓我們的未來少卻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的家國情懷。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邊關

棉花和嘉峪關的巧合是,嘉峪關作為明代萬裡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将它由新疆經嘉峪關大範圍地引入内地種植的。許秀中抹黑新疆棉花的時候,也許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棉花在新疆已有千年的種植史,它對曆史的最大貢獻是,讓穿不起絲綢的人們有了棉被、棉衣。用詩人們的話說,它就是大地上的雲朵,不僅僅是浪漫的,還吸收了陽光恒久的溫暖,溫柔地貼緊肌膚,讓人們不懼寒流更加富有人性的體面,也溫暖了整個人類史。每一個穿過棉衣、蓋過棉被的人都應該懂得對它的尊重和感恩,但許秀中卻成了個例外。

我,如今已無心關注許秀中數典忘祖、賣國求榮的表演,因為曆史的經驗告訴人們:類似于此的跳梁小醜一般都蹦跶不過幾天。隻是,對面許秀中的謊言,我忽然有了秦大士在嶽飛墓前時的那種心情,羞愧難當,不敢輕易再說自己是甘肅人。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許秀中:女,出生于甘肅嘉峪關,抹黑新疆棉花,被稱“反華妖女”

本文部分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