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官場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訣: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文/霧隐殘雲

做官五十餘載,曆三朝,二帝,生極恩寵,死亦哀榮——揭秘官場不倒翁曹振镛的從政秘訣

清朝有個叫曹振镛的奇人,26歲中舉,80歲緻仕退休,足足當了53年的官,更厲害的是他不僅當得久而且當得好,曆經乾隆、嘉慶、道光三位性格迥異的皇帝,他始終聖眷在身,沒遭遇過貶黜,官運亨通到極點,從正七品編修一路做到正一品太傅,死後道光帝不僅親臨憑吊,還追谥他文正。"文正"是最高規格的谥号,清朝得谥文正的不過區區8人。是以曹振镛一生可謂榮寵備至。回顧曹振镛這一生,我認為他的從政秘訣主要有三點:

清朝官場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訣: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一、謹慎克制、言行得體

曹振镛個性内向穩重,《清史稿》對他的評價是"小心謹慎,一守文法","實心任事,外貌讷然"。自古官場風雲變幻,稍有不慎,輕則丢官,重則喪命,這樣的例子曆史上有很多,僅嘉慶、道光兩朝因種種原因而被罷黜革職、坐牢、流放充軍和被殺的官員就有450多人。而曹振镛則一生謹慎,處處小心,循規蹈矩,從不會有出格的舉動、過激的言論,甚至給人以"木讷"的印象,但這些特點卻很好地保護了他,使他在官場不會成為被攻擊的目标,相反是一帆風順,如魚得水。

清朝官場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訣: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他把自己的經驗精辟地概括為"多磕頭,少說話",雖然這六字經後來備受批評,但認真思量,這未嘗不是種自我保護的手段,是以有史書說他"服官五十餘年,曆事三朝,身跻崇要,從未稍蹈愆尤,動循矩法。"

清朝官場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訣: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二、體會上意,投其所好

道光帝可以說是一個"非典型皇帝",與父祖兒孫都不同,他年輕的時候就崇尚節儉,認為大清王朝創業艱難,守業更難,隻有崇儉去奢,才能保持王朝萬世不衰。當皇帝後,他将節儉思想上升為治國方略的重要内容,并帶頭踐行自己的主張,衣服破了他命人縫補後接着穿,嫌禦膳規格過于龐大,便消減禦膳菜肴數量,就連筆墨紙硯他都覺得所用過于珍貴,命人到坊間購買一般的毛筆使用。而在前朝,他召來閱曆豐富、人脈廣泛的曹振镛,任命他為軍機大臣兼武英殿大學士,即實際上的宰相,配合皇帝推行新政。

清朝官場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訣: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按照一般人的思路,曹振镛完全可以借着皇帝喜好節儉這個理由,大肆排除異己。然而曹振镛卻沒有"燒"任何人,他的第一把火直接燒到了自己身上,他帶頭效仿道光帝的行為,每日穿着打了更新檔故意做舊的官服上朝,同時加緊補充功課,向家裡的奴仆雜役請教"省錢小妙招",然後在皇帝召見他的時候,他就與皇帝大談如何節儉。宰相與自己如此合拍,道光帝自然高興非常,大筆一揮給曹振镛題了四個大字:恭儉惟德!

清朝官場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訣: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三、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清代官場傾軋排擠之風嚴重 , 稍有不慎辄被中傷。曹振镛混出頭自然也是一位鬥争高手。他的鬥争政策非常巧妙,他團結大多數威脅不到他的官員,甚至常有分功之舉,據《清史稿》記載,曹振镛曾為平叛立下大功,道光帝打算繪制他的肖像陳列在紫光閣中以表彰他的功勳。而曹振镛則堅決推辭,并上書希望給所有參與此事的軍機大臣們都繪圖列于紫光閣中。這樣的要求讓其他大臣對他非常感激,是以如果你和他同殿為官,那你一定覺得曹振镛讓人如沐春風,是個"老好人"。

清朝官場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訣: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如果有人威脅到了他的地位,他便毫不留情的鏟除異己,比如道光朝有一大臣名阮元與曹振镛同為三朝元老,阮元在很多省份擔任過總督,政績斐然,曹振镛相比之下就遜色多了。而且阮元還是大學問家,書法精深、文采出衆。這樣一來曹振镛自然對他忌憚非常,但他明白皇帝對阮元青睐有加,決不能貿然打擊,于是他一直等待着機會,直到某一天皇帝偶然對他談起阮元,皇帝說:"阮元擔任一方大員已有30年,他三十多歲就升到了正二品,他為什麼升官這麼快?",曹振镛誠懇的誇贊阮元的學問高深,能力出衆。皇帝又問,你怎麼知道他學問高深?曹振镛話鋒一轉綿裡藏針的回答到:臣在京城常能看到有人傳頌阮元的文章,聽說他在雲貴地區舉辦文會,與當地的文人彼此應和,創作出許多佳作。雲貴地區素來難以治理,阮元卻尚有時間吟詩作對可見能力非常出衆。道光帝聽完果然大怒,不久就把阮元召回京城安置在一個閑職上直到退休。

清朝官場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訣:明處不争,暗處殺人

借刀殺人是曹振镛一貫的手段,其手段高超令人贊歎,就連被他排擠的蔣襄平都對家人言"曹之智巧,含意不,而出自上意。當面排擠,真可畏也"。

職場與官場有許多共同之處,不知各位看客,看到這是否有什麼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