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作為清朝名将,并且還是皇帝的親信,一生中為了清朝政府出生入死,然而在他功成名就之後卻開始驕奢淫逸,引得朝廷上下頗為不滿,但是最後雍正皇帝還是沒有辦法下定決心殺害年羹堯,這個時候張廷玉卻明确表态要殺年羹堯,張廷玉一輩子謹小慎微,步步為營,為何一定要置年羹堯于死地呢?我們細細道來。

年羹堯作為雍正皇帝的親信,戎馬一生,雍正皇帝也是因為年羹堯平定西北才坐穩了皇位。并且雍正對于年羹堯的感情十分深厚,作為值得信賴的親信,年羹堯絕對不會是雍正皇帝輕易下手殺害的對象,然而年羹堯不幸的就是招惹了張廷玉。
張廷玉作為朝廷重臣,先後擔任過四部尚書,并且做過内閣首輔,這樣的人權利巨大,但是要小心謹慎的生活。年羹堯是怎樣惹到張廷玉的呢?張廷玉本身和年羹堯是沒有太多交集的,唯一的交集也隻是在張廷玉生日的時候,年羹堯送過禮,張廷玉當時就勸說年羹堯要收斂,不要太多戾氣,結果顯而易見,年羹堯并沒有聽進去。
随着年羹堯的功績越來越大,他也越來越嚣張跋扈,甚至面對百官的跪拜都不作反應,這讓朝廷百官都覺得氣憤,是以得罪了很多的人。但是年羹堯作為皇帝内臣,皇帝也樂意看到這一副情景,是以有着皇帝這把天下最大的保護傘,年羹堯就更加胡作非為。
孫嘉誠作為朝廷清流派的首領,自然看不下去,于是和自己的派系成員一起彈劾年羹堯,結果年羹堯沒有彈劾成功,反而雍正開始正視清流派的實力。孫嘉誠被下派到西北,最終被雍正處死。
誰知道孫嘉誠是張廷玉的唯一朋友,張廷玉作為朝廷首輔一直都謹小慎微,是以朋友也很少,但是孫嘉誠在科場舞弊案中給了張廷玉幫助,張廷玉也是以躲過一劫,是以兩人表面上關系一般,但是實際上卻是摯友。孫嘉誠被處死的時候張廷玉沒有去,張廷玉不想招惹雍正的懷疑,并伺機為孫嘉誠報仇。因為當時雍正的眼中隻有結交黨羽的的危害,聽不進去别的話,是以等這一陣風波過去之後,張廷玉開始他的報仇。除此之外,年羹堯越來越放肆,已經逐漸威脅張廷玉的地位,除掉年羹堯是必走之路。
張廷玉向雍正上書了一封奏折,上面寫道年羹堯身穿黃馬褂,在鬧市招搖路過,這是何居心,無非就是需要他的功績,這個人一天在世上,皇上你就要受到一天的玷污。明确地表達了要殺掉年羹堯,可見張廷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年羹堯面對這樣的狠人也隻能說他太倒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