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1912年,辛亥革命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推翻,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随着倒塌。對于晚清貴族而言,享受人上人的時間已經宣告結束,即将面對一個全民平等的時代。

對此,最為不習慣的當屬愛新覺羅一族。溥儀雖是被迫坐上皇位,但在被逼着退位之後,他還是感到了極大的人生落差。從萬人之上到淪為平民,巨大的落差使他再次走上了不歸路。即便是當個傀儡皇帝,他也決心再次坐上龍椅。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這是他人生最為錯誤的決定,倘若當時坦然接受成為平民的命運,溥儀的人生或許可以免去很多苦難。日軍投降之後,溥儀驚慌出逃,随後被關押在國外好幾年再輾轉國内看守。等到有幸被特赦時,已來到了1959年。為了多當幾天皇帝,他最終多吃了十年牢飯。

相比之下,愛新覺羅一族的另外一個人,面對人生轉變時倒是非常坦然。家族沒落之後,他看準商機在京城裡蹬起了三輪車。靠賣氣力活了大半輩子之後,他成了京城内出了名的車夫。現如今,他高調收費一小時150元,找他拉車的人卻依然絡繹不絕。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會講故事的車夫

在北京城内,有一位出了名的三輪車夫。多年來,他在京城内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别人拉車純粹是靠力氣賺錢,而此人卻是個文化人,在賺拉車錢的同時,還兼給人講故事賺錢。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之後,如果要請此人拉車講故事,已經需要支付一小時150元的費用了。

拉車能拉出這麼高的價錢,車夫的本事自然是不一般。坐上車夫的車在京城裡走一圈,會發現他對于任何一條胡同的故事都了如指掌。講述的故事又并非都是書裡照搬來的,而是結合了多年的生活實際,才将一條條胡同的曆史講活了。

以至于,即便是報上一小時一百多塊的高價,來請他拉車講故事的人還是排起了長龍。這還是一門需要雙方認真對待的生意,倘若來人坐車聽故事,卻聽得興趣乏乏的話,車夫也要不歡喜了,便請人下車請回。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這樣傲氣又特殊的車夫,究竟是什麼來頭?

這個人的特殊之處在于,他本身的身份,就很有曆史特征。他名叫安林,看似普普通通沒有任何特别,卻偏偏冠上了“愛新覺羅”的姓。這并非是為了出名的噱頭,早在幾十年前第一次拉車時,安林就不曾隐瞞曾經的皇族身份。

他的父輩是清朝的王爺,隻可惜趕上了王朝覆滅的時代。來到安林生活的這一輩時,家裡早已是平民,靠父親做工為生。

等到自己成家之後擇業,安林沒有再像父親一樣做一個安分的木匠,他瞄準了京城裡的另外一個商機—蹬三輪車。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不辭辛苦的三輪車夫

安林第一次決定上街蹬三輪車時,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交通非常落後的年代裡,出行坐三輪車還是人們的第一選擇。安林看準了這個商機,認為是賺錢的好機會,便花大價錢去買了一輛三輪車。

當時為了買車,還花掉了他不少的積蓄,但顯然安林是一個有着長遠目光的人,在第一天出車之後,他幾乎就将成本差不多都賺了回來,比起先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工作,他的錢賺得要容易些許。

起初安林也像其他人一樣單純賣力氣,畢竟是拉車,埋頭苦幹曾經是最好的方法,安林的成功來自于他的天生健談,在偶然一次與顧客拉家常時,他一時興起給對方講起了曆史故事。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原本隻是為解解悶,可不曾想使得對方十分滿意,最終給錢時,還多給了他許多小費。安林原本就很有生意頭腦,在這偶然的收獲之後,他也開始了全新的嘗試:将講故事也作為收費的一部分。

三十多年前,專門為聽故事而去坐車的人終歸還是比較少。安林便一邊專心拉車,一邊找機會賺文化錢。等到如今,北京老胡同的記憶逐漸被淡忘,這個車夫所講的真實故事,倒是更加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如今去到北京城遊玩的人,大多也要跟跟潮流,去聽聽車夫講的故事。即便他要價一小時一百五十元,還是天天有好生意。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自此,拉了38年的車夫體力活,也開始有了明顯的轉變。人們更當他是一個文化人,一個懂得老北京故事的文化人。

除了他之外,愛新覺羅一族中,也有人在清朝覆滅後幹起了拉車的工作。但和安林相比起來,此人的醒悟要晚了十幾年。

從驕橫公子哥到黃包車夫

1912年之後,所有愛新覺羅皇族的人,面對的命運都是一樣的。即便是貝勒爺,也不得不面對自己手中已再無權力和大量财産的事實。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但在最初,清朝末代多羅克勤郡王晏森可不肯接受現實。他還是習慣了整日無所事事的公子哥生活,即便已明知沒有了當初的生活條件,他還是不肯老老實實地改變生活方式。

起初為了繼續支撐自己奢華的生活,他甚至開始變賣家産。先是古董花瓶,再是文玩字畫。但是,這依舊不夠晏森的開銷。倘若不是大清已經亡了,旁人還要以為他依然有着富裕皇族的财力支撐。等到逐漸坐吃山空之後,晏森才逐漸從生活的窘迫中開始醒悟,是時候要去找另外一門營生了。

和安林的選擇差不多,在沒有什麼生路的情況下,他首選了拉車的體力活。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就這樣,曾經不可一世的貝勒爺開始面對現實,在城裡拉起了黃包車。可惜,由于他并不低調,在拉車的同時,還一直在透露自己昔日的風光。

1931年,不知何人将晏森曾是王爺的往事揭露了當初,還登上報紙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一時間來看熱鬧的人也非常多。畢竟是昔日王爺淪落為黃包車夫的落魄故事,大多數都是趕來看笑話的,真正敢再讓王爺拉車的,卻變得非常少了。

這也使得他好不容易做起來的生意毀于一旦,成了網紅之後,旁人也不敢像平常一樣找他拉車了。雖然清朝早已結束,王爺隻是一個過去了的虛名而已,但找王爺來拉車,很多人也隻是當個笑談罷了。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人稱“京城第一車夫”,收費1小時150塊

小結:

晏森和安林最終結局的不同,還是被虛名給害了。說起晏森拉車時,也是有着自己的本事。安林能講故事,而他則會說英語,是以有了很多外國客人。其他車夫面對外國人時連連擺手,是以隻要有外國客人時,晏森不必去争,也自然是外國人們的第一選擇。可惜,他的财路,也因為自己的身份而受了影響。

當面對生活困境的時候,最佳的辦法便是去面對,而不是以另外一種方式逃避。大清亡了,自然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根本不存在天是以而塌了的情況。

若像溥儀一樣,不能接受生活突如其來的巨大變故,最終隻會走入一個更加艱難的結局。複辟帝制是一個愚蠢的做法,溥儀不該為日本的傀儡皇帝,帝制也無法在新時代死灰複燃。

皇親國戚做不成,在新時代的北京城裡,當一個拉着客人走街串巷的車夫,再講講過去的輝煌曆史,也不失是一件快活事。安林的坦蕩和無畏,倒是促使他成了一個了不起的車夫。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遭遇從皇親到平民的巨大變故之後,安林還能如此坦然,倒是該讓那些不能認清現實的複辟皇族覺得羞愧了。如此在偌大的北京城,再聽聽安林講的故事,或許就能明白這個昔日皇族轉化成平民後的人生态度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