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本能寺之變發生在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于天正十六年六月二日,公元1582年6月21日,發生在今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本能寺的一場叛亂。織田信長的家臣,戰國時期名将明智光秀在京都附近引兵叛變,讨伐了正位于本能寺之内的織田信長,并逼迫其長子織田信忠自殺。本能寺之變時發生火災,信長命喪火海屍骨難尋。而這次叛變使本快統一的日本再次陷入戰亂之中。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一、“吉法師”織田信長對部下“十兵衛”明智光秀的态度下滑轉變,本能寺之變的誘因

織田信長,生活于日本室町幕府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後世稱其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出生于尾張國那古野城,現日本名古屋市,尾張國大名織田信秀之子。因1560年在桶狹間奇襲今川義元的大軍并擊殺今川義元後名震全國,之後提出“天下布武”的政治思想,開始了統一全國的道路。

戰國時代是一個成王敗寇的時代,如若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守護自己的家園,就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其他大名使用刀劍作為武器的時候,織田信長卻已經對火器産生了興趣。織田信長自幼頑劣成性,從不循規蹈矩,對于頑皮之事更是為所欲為,由于父親對其溺愛,做出了清州城大火等令人目瞪口呆的舉動。天文二十年,其父去世,織田信長也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其大名之位。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桶狹間擊敗今川義元後,織田信長将目光投到危害尾張國利益的美濃國身上,但美濃領主齋藤義龍的突然去世使家臣們内部分裂。由于新任家主齋藤龍興平庸無為,大部分家臣們投靠織田信長,在1567年擊殺齋藤龍興後,将美濃國收入囊中。同時信長也開始使用“天下布武”思想,以武家政權統一天下。

次年,織田信長以統一天下為理由協助足利義昭成為幕府末代征夷大将軍,足利義昭同樣需要信長的力量便答應協助。這時,明智光秀已經在足利義昭的門下。随着織田信長的實力不斷擴大,逐漸限制了足利義昭的權利,使足利義昭開始對立織田信長。

武田信玄、淺井長政、三好三人衆等諸多大名甚至寺廟勢力為讨伐織田信長組成包圍網。過3年征戰,織田信長将包圍網勢力的大名們以及足利義昭逐個擊破,結束了長達200餘年的室町時代。在之後的五年裡,織田信長與盟友德川家康東征西讨,使包圍網徹底毀滅。

信長期間進行過一些舉措,政治上控制将軍的權力。1570年,信長對足利義昭制定

“将軍向大名發出的書狀,必須附有信長的信。封賞時将軍若無領地,可用信長領地予之。天下之事悉數由信長處理,可對諸侯征伐,無須過問将軍。”

這些規定皆是強迫足利義昭同意,可以看出信長奪得了将軍的權力。實行家臣統制,織田勢力擴張後,領土也在不斷擴張。在以前是一個國家一個領主,但信長将領土賜予家臣,豐臣秀吉與明智光秀就分别統制這江北以及志賀郡。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明智光秀出身美濃國,本是舊齋藤家臣,新家主即位後立刻對明智家族發起攻擊,明智光秀逃亡。在1568年相識足利義昭,出謀尋求織田信長的協助并成功使其成為征夷大将軍。出于對人才的渴求,織田信長請求光秀以足利家臣的身份出仕織田家。

在追随織田信長的幾年裡,明智光秀與之征讨,建下戰功無數,信長賜地志賀郡。1581年在安土城慶祝新年時,織田信長将祭典的置辦全部交給了光秀,而他也不負所托完成的十分出色,信長心情大好,将光秀視為心腹,在衆家臣中處于極高的地位,并将麾下山陰軍團交給光秀統領。

1582年5月15日,織田信長宴請盟友德川家康來到安土城,處于對德川家的重視,命明智光秀負責宴會以及全部接待。據說宴席中信長發現有魚不新鮮甚至發出異味,怒發沖冠當衆羞辱明智光秀,并立即卸任負責人的身份。

從天上突然掉落到地獄的心情,任誰也難以忍受,況且是明智光秀這等自負之人,這也許就是他突然兵變的導火索。

二、“敵在本能寺!”——明智光秀為何兵變,使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命喪京都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織田信長雖當衆羞辱了明智光秀,但對他還是保持着信任,這時候信長的統一大業指日可待。家臣豐臣秀吉15日正與毛利氏的對戰,不曾想毛利氏軍隊強大,向信長請求派兵增援。17日,信長立即命明智光秀傳回坂本城準備迎戰,26日光秀抵達丹波備戰,信長作為總指揮也于29日到達本能寺。

6月1日,明智光秀率領13000士兵以接受信長之檢閱為由到達京都,此時信長正在舉辦茶會。早有反叛之心的明智光秀悄悄對本能寺進行重重包圍,而士兵們并不知道他們要進攻的是織田信長,在明智光秀“敵在本能寺!”的指令下,士兵們一擁而上。

信長聽見刀劍聲音,不知情況如何,侍衛森蘭丸回報軍隊為桔梗旗印,似是明智光秀大人發動了叛變,信長則回應無暇深究原因,拿起兵器帶頭迎敵,但身邊侍衛隻有百人,怎敵得過光秀萬人軍馬。6月2日淩晨,光秀軍将本能寺圍得水洩不通,而信長的侍衛也全部戰死,信長受傷退入内屋,點燃火焰,切腹身亡。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此時,禦殿上已經烈火熊熊,難以見到信長公最後的身影,料想他已在禦殿深處自盡。”

明智光秀的兵變看似突然,實則應早有想法。根據後世的記載,主要有

光秀周到的招待德川家康,但準備的料理有異味,信長發現後拒聽解釋直接卸任負責人身份。信長曾有驅逐國重臣的先例,讓光秀産生了巨大的危機感以及心生怨恨進而兵變。

也有說法是明智光秀作為足利義昭的家臣,希望恢複室町幕府的統治,而日漸強大的織田軍已經難以從軍事力量上阻擋,而本能寺是一個極佳的機會,明智光秀便實施了這一行動。

更有說法是皇室曾讓織田信長在征夷大将軍、關白、太政大臣中任選其一任職,但是他沒有進行選擇,這就使三職推任。皇室認為他想得到皇位,于是找來明智光秀與皇室簽訂了“反信長同盟”的密約,本能寺之變是為了阻止織田信長統一天下取得皇位的野心。

仍有說法是明智光秀想要坐享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果實,在本能寺等到機會發起叛變。但這一說法并無史料記載,可信度也非常低。

三、織田信長隕落,“猴子”豐臣秀吉繼承全盤大業,最終完成日本的統一

不管明智光秀的動機如何,曆史都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原本快要統一的日本再一次進入了戰亂,而織田氏從此退出曆史舞台。

明智光秀在兵變第二天、第三天間企圖勸降各地大名,但大名們都震驚于織田信長死亡的消息并無投降之意。第四天傳回安土城并被皇室任命為京都守護,随之便展開了天王山之戰,于戰争中戰敗身亡。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信長死亡後,德川家康與織田氏的同盟也解除。在服部半藏的護送下回到三河國,養精蓄銳為決定天下的關原合戰做準備,也為德川幕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織田信長的家臣豐臣秀吉得到主公死亡的消息後,與正在對陣的毛利氏講和并立即傳回中國地方(日本本州島西部的稱呼),聯合池田恒興、中川清秀、高山右近等人,在天王山之戰中戰勝明智光秀。

織田家因誰來繼承政權導緻分裂,最終秀吉成為新的家主。信長次子織田信雄反對這一決定,在1584年與秀吉對戰被降服退兵。1585年豐臣秀吉開始征戰四國,1587年進行九州征戰,随後繼而發起小田原之戰完成了日本的基本統一。

參考文獻

《織田信長》

《中世法制史史料》

《信長公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