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職、軍銜、資曆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為何卻是功德林頭号戰犯?

新中國成立後,國民黨在北平的“第二模範監獄”被公安部接管,改名為“北京戰犯管理所”,也稱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被俘的國民黨軍、政、特等要員後來基本都在功德林改造。

功德林裡面的原國民黨要員不少,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杜聿明了,他也是成功改造的典型。在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和王耀武、曾擴情、宋希濂、鄭庭笈、周振強、盧浚泉、陳長捷、楊伯濤和邱行湘共十人,成為功德林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員。

在宣讀功德林特赦戰犯時,杜聿明是排在第一個的。不少人以此為據,得出杜聿明是功德林戰犯中,職務和軍銜最高的,這其實是錯誤的。單就被俘時的職務而言,和杜聿明相仿的就有好幾人,如果再加上資曆、軍銜等考量杜聿明還真算不上戰犯第一人。

功德林唯一貨真價實的上将

軍職、軍銜、資曆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為何卻是功德林頭号戰犯?

王陵基

在整個解放戰争中,被俘的國民黨少将以上(含少将)将領超過千人,但貨真價實的上将卻隻有一人,那就是四川軍閥王陵基。

王陵基在川軍中資曆極深,當年連劉湘、楊森等人都得叫他一聲老師。不過在四川軍閥的混戰中,後浪擊敗了前浪,失去自己武裝的王陵基相繼投靠楊森、劉湘等後輩。

抗戰期間,王陵基擔任過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江西省主席等職務。1940年5月,王陵基授陸軍中将加二級上将軍銜,1946年7月31日正式晉升為陸軍上将軍銜。

由于國民黨軍的二級上将有限額,是以在原有二級上将滿額的情況下,蔣介石别出心裁得搞了一個”中将加上将銜“,等到有二級上将退役後,這些“加上将銜”的可以論資排輩的替補。比如有“天子第一門生”,在大陸期間最受蔣介石重用的黃埔一期生胡宗南,在逃往台灣前也隻是“中将加上将銜”。

在解放戰争中,和解放軍曾經作戰過的國民黨上将有哪些呢?以四大“剿總”為例,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在沈陽解放前夕逃離,回去後被蔣介石追究東北戰敗之責,将其軟禁,後來在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上台後,得以逃去香港,新中國成立後傳回;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在北平率部和平起義,接受改編;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早早就脫離前線,把爛攤子交給了副手杜聿明,後來跑到印尼當了教書先生,蔣介石得知後感覺實在太丢臉,便将其召回台灣養老;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後任華中軍政長官),在喪失桂系的老本部隊後,乘飛機逃去了台灣,從此虎落平陽被蔣欺。

在一線和解放軍作戰的四個“剿總”司令,兩個後來在人民政府任職,兩個跑去了台灣。其他國民黨上将,陳誠在東北連戰連敗後,老早被蔣介石派到台灣,何應欽、顧祝同、閻錫山(太原解放前夕乘飛機逃離)等不在一線作戰的,後來也都跟着蔣介石逃去了台灣,程潛、唐生智等人則通電起義。

由此可以看出,在解放戰争中,想要俘虜一個貨真價實的國民黨軍的上将,難度是相當大的,就是當年解放大西南,把胡宗南給活捉了,他也隻是一個中将罷了。

即使是這個貨真價實的王陵基,在被俘時也已是個退役的二級上将了,當然退役的上将也是上将啊。

誰的軍職最高?并不是湯堯

軍職、軍銜、資曆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為何卻是功德林頭号戰犯?

宋希濂

功德林的戰犯中,誰被俘時的軍職最高?現在有一個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被俘時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的湯堯,是被俘的國民黨将領中軍職最高的。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關于湯堯的這個說法,最早出現于沈醉(功德林戰犯,原保密局雲南站站長)的回憶錄中。但是,如果湯堯這個陸軍副總司令能算作最高軍職的話,那麼範漢傑是被蔣介石給降職了嗎?

範漢傑被蔣介石派去擔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之前,就已經是陸軍副總司令,如果按照沈醉對湯堯的這個說法,那麼範漢傑去東北任職難道是開倒擋?

事實上,國民黨軍的陸軍副總司令從級别上,和四大“剿總”的副總司令,以及後來的西南、西北、華中的軍政副長官,是平級的。而這些副司令、副長官如果再兼任省主席或兵團司令,那麼可比一個單純的陸軍副總司令要重要的多了。

同時也要考慮到,湯堯被俘的時候已經是1950年1月23日,他提升為陸軍副總司令不過幾個月。俘虜一個湯堯的含金量,還不如俘虜一個兵團司令黃維或者廖耀湘。

在功德林的戰犯中,軍職最高的是擔任過”剿總“副司令的杜聿明、範漢傑、宋希濂等人。

還有人認為宋希濂的軍職最高,因為他在被俘前,擔任的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川湘鄂黔邊區“最高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這兩個頭銜看起來很唬人。但是不要忘了,當時國民黨在西南的最高軍政機構是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連胡宗南也隻是代行長官職權的副長官,是以宋希濂這兩個頭銜的上限,也就是副長官。國民黨後期的軍政副長官,其實和此前的”剿總“副總司令是類似的。

是以,杜聿明、範漢傑、宋希濂再加上湯堯等人,如果讨論誰厲害,那麼可以讨論一番,若說誰的軍職最高?單看職務,完全是一個級别。

誰在地方的職務最高?

軍職、軍銜、資曆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為何卻是功德林頭号戰犯?

王耀武

如果黃埔一期的杜聿明、範漢傑、宋希濂等人讨論誰被俘時的軍職最高的話,那麼王耀武這個黃埔三期生,恐怕會忍不住說一句:我當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的時候,你們在幹什麼?(1945年的湘西會戰中,王耀武率部斃傷日軍二萬八千人,戰後40歲的王耀武因功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在國民黨軍的黃埔三期生中,恐怕沒人比王耀武更有能力了。和一期的杜聿明、宋希濂、相比,王耀武的軍事能力也至少和這兩人是持平的,至于為人處世和從政的水準,那就遠勝過杜、宋二人了。

王耀武被俘前的頭銜很多,有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山東一指揮部主任、山東省保安司令、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

被俘的國民黨省主席不止王耀武一個,但是王耀武是軍政一把抓,權力之大是其他省主席所不能比的。因為王耀武的頭銜很多,導緻他名義上的權力很大,比如這個“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就可以指揮好幾個綏靖區,再比如這個”山東省保安司令“,讓王耀武除了正規軍之外,山東所有的遊雜部隊也歸他指揮。

但是,這些頭銜都是“名義上權力很大”,因為從王耀武上任省主席後,山東的大部已經是解放區了,随着時間的推移,王耀武所管轄的地盤越來越少,到後來就變成了“打下濟南城,活捉王耀武”。

王耀武沒有擔任過”剿總“副總司令這個級别的軍職,但是他是山東省主席,還當過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從政這方面來講,王耀武可是超過杜聿明和宋希濂不少的。這也是為何有不少人認為,王耀武才是功德林最有”含金量“的人。

誰的資曆最老

軍職、軍銜、資曆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為何卻是功德林頭号戰犯?

曾擴情

功德林中,王陵基的資曆無疑是最老的,但是如果不算雜牌,在被俘的蔣介石嫡系中,誰的資曆最高呢?那麼,隻能是曾擴情了,這可是連軍統特務頭子戴笠見面都要叫一聲“擴大哥”的人。

曾擴情被俘時的職務是國民黨四川省黨部主任委員,這個職務說小也不小,畢竟是一省的黨部一把手,但是說大吧,也不是特别大,比如濟南戰役在抓獲王耀武的同時,也順便抓了一個國民黨山東省黨部主任委員龐鏡塘。

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曾擴情的坎坷仕途,他被俘時已經十幾年在職務上原地踏步了。當年的曾擴情,可是國民黨陣營的黃埔生中,混得風生水起之人。

在黃埔一期生中,早期的曾擴情可比杜聿明、宋希濂這些人成長得快多了。簡單地看一下曾擴情的履曆,1926年,他擔任第20師政治部主任,1927年擔任蔣介石随從秘書兼黃埔同學會秘書,不久後又擔任南京中央軍校政治部少将主任。同時期的杜聿明,還隻是一個連長。

1928年10月,曾擴情挂陸軍中将銜,任軍事委員會四川軍事特派員,到了四川後,各路軍閥是笑臉相迎,将他看做蔣介石身邊的大紅人。這個時候在黃埔一期生中擢升極快的胡宗南,雖然已經是少将旅長了,但是軍銜上比曾擴情還是差點。

到了1931年11月,曾擴情當選為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成為黃埔生進入國民黨中委第一人,這個時候的胡宗南還算不上”黃埔第一人“,曾擴情才是。

那麼,如此“高光”的曾擴情,為何到了1949年的時候,居然隻是一個省黨部的主任委員?

一切源于”西安事變“,可以說”西安事變“改變了不少人的仕途,像胡宗南、宋希濂、戴笠這些表現得非常忠心的,事後都得到蔣介石的大力提拔。曾擴情則是那些錯誤估計了形勢的”倒黴蛋“。

在“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扣押後,曾擴情認為”校長”這下肯定是要交待在西安了,于是他為了保命,答應張學良的要求,在廣播上以黃埔老大哥的身份發表了支援”西安事變“的講話。

蔣介石回到南京後,對于曾擴情的表現是恨之入骨,讓戴笠将曾擴情關押。曾擴情這個人在黃埔系的人緣還不錯,戴笠和胡宗南都稱他為“擴大哥”,在戴、胡的擔保下,蔣介石同意釋放曾擴情,但是從此不再重用。

是以,雖然曾擴情被俘時的職務不是特别高,但畢竟有曾經的“黃埔第一人”的光環,論資曆,在功德林的黃埔生中,他要說第二,那就沒人是第一了。

為什麼杜聿明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軍職、軍銜、資曆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為何卻是功德林頭号戰犯?

杜聿明

論軍銜,除了一個上将銜的王陵基外,功德林和杜聿明一樣的中将銜一抓一大把;論資曆,杜聿明純粹是一步一個腳印,比杜聿明小三歲的宋希濂1941年當第11集團軍總司令的時候,杜聿明還在軍長這個職務上徘徊,連王耀武的擢升也比杜聿明快;論被俘前的職務,杜聿明和宋希濂、範漢傑等人相當。

但是,杜聿明還是排在了功德林戰犯的第一位,不僅在特赦名單上排第一位,此後,也都是以曾經的功德林首号戰犯的身份出現的。

其實仔細分析,俘虜杜聿明的含金量,确實是高于功德林其他戰犯的。首先,杜聿明是功德林的戰犯中,指揮過最多軍隊的人。1945年10月,杜聿明以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的身份,帶着國民黨軍打響了搶占東北的第一槍,他指揮的是新一軍(軍長孫立人)、新六軍(軍長廖耀湘)、52軍(軍長趙公武)、71軍(軍長陳明仁)等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在淮海戰役中,杜聿明雖然是徐州“剿總”的副總司令,但是在中後期實際取代總司令劉峙行使職權,淮海戰役可是國共雙方傷亡最大的一場大決戰。

杜聿明是蔣介石的“救火隊長”,遼沈戰役中後期,蔣介石一度想讓他取代衛立煌,不過東北國軍的潰敗速度讓這個想法未能實作;淮海戰役,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在陳官莊的覆滅(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孫元良兵團),代表着蔣介石精銳部隊損失殆盡。杜聿明的被俘和蔣介石的下野幾乎是同時進行的。杜聿明集團是蔣介石最後的救命稻草,覆滅後蔣軍别看數量也不少,但再無精銳。

是以,軍銜、軍職、資曆等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卻是實至名歸的功德林頭号國民黨戰犯。被特赦的杜聿明也獲得了新生,晚年的他十分關心祖國的統一。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享年77歲。杜聿明去世後,成為唯二的同時受到兩岸同時悼念的黃埔生(另一人是鄭洞國)。杜聿明晚年的幸福生活,是讓人欣慰的,畢竟一個抗日名将能有一個好的結局,這是再好不過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