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速度快于預期,下半場更關注智能化發展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速度快于預期,下半場更關注智能化發展

12月16-17日,以“智行·創駛新篇”為主題的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辦。在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開幕式上,多位專家學者分享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發展速度遠遠快于預期,已進入市場快速增長的爆發式階段。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進入新階段

“今年是我們智能新能源汽車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的産銷量突飛猛進,市場蓬勃發展。”16日上午的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新能源動力系統專家歐陽明高說,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到11月底,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産銷均接近300萬輛,這表明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市場驅動為主的新階段,也進入市場快速增長的爆發式階段。

“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歐陽明高對這句話表示認可。他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取得大規模突破的時候,應更加關注智能化的發展。對于未來智能汽車來說,智能化不僅是操控方面的智能化,例如車聯網、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而是一場汽車産業全方位的革命,也包括動力的智能化、制造的智能化等。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速度快于預期,下半場更關注智能化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新能源動力系統專家歐陽明高分享

“電動化也需要智能化,沒有智能化,電動化也不可能更新。”歐陽明高說,智能電池革命十分重要,從電池安全需要靠智能的監控來發現、預警事故,到三電系統需要靠智能化進行驅動控制,再到充換電需要智能化應用推動電動汽車最終形成智慧能源的核心基礎。将來新能源汽車将會作為一個最大的分布式儲能系統,這麼多的車輛要內建起來就必須有智能化網絡的應用。

“我希望大家能夠把智能汽車的概念擴充到廣義的汽車智能化,把智能化的這場革命推向深入,全方位地普及。” 歐陽明高說,智能化是下一步汽車全方位創新最重要的武器。在這一趨勢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科技創新的活躍地,在智能化相關領域具有明顯優勢。

L2級乘用車滲透率已達21.4%

随着電動汽車發展進入新階段,智能化“上車”也已經越來越普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柳燕在會上分享,目前,我國L2級自動駕駛功能市場滲透率正在逐年遞增。今年前三個季度,智能網聯L2級乘用車銷量為318.6萬輛,滲透率為21.4%,與2020年同期資料對比,銷量大幅增長,L2級滲透率明顯提高。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速度快于預期,下半場更關注智能化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柳燕

柳燕表示,目前,“軟體定義汽車、資料驅動汽車“已形成行業共識,行業企業對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安全的關注、投入不斷提升,與ICT相關技術的融合不斷加深。伴随着技術不斷融合突破,在高階輔助駕駛應用、智能座艙、車規級晶片、中央計算平台等領域均湧現出了一批世界先進水準的企業和産品,不斷為智能駕駛、V2X等領域注入新活力,助力以“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為核心的中國特色智能網聯汽車方案推廣應用。

不過柳燕也指出,雖然在政、産、學、研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面對國際競争,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發展仍然面臨标準法規制定、核心零部件研發、産業安全保障、商業模式創新四個主要方面的問題與挑戰。

例如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晶片短缺是近期行業的痛點和熱點。柳燕表示,今年幾乎是以汽車行業論壇都必會談及晶片。柳燕指出,早期晶片制造相關基礎科研投入不足、車規工藝缺乏積累等問題導緻了我國汽車産品用晶片進口占90%,關鍵系統晶片大部分為國外壟斷。進口管道風險對汽車産業和國民經濟構成緻命影響。除晶片外,車用作業系統是另一大挑戰。目前,作業系統核心是我國車載軟體産業鍊的薄弱環節,應用較廣泛的作業系統核心均為國外産品。

産業安全保障方面,柳燕主要指出了智能網聯汽車産品需滿足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和資料安全等相關要求。對于自動駕駛安全方面,柳燕表示我國正在填補相關空白,例如有望以自動化等級對駕駛員與車輛的要求為标準,明确責任主體,解決技術過快發展與法規制定落後的沖突。

“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發展離不開安全的資料互動生态。” 柳燕表示,智能網聯汽車資料互動及其政府監管活動需要以真實可信的資料為前提,目前,汽車産業“資料孤島”現象嚴重,需通過運用區塊鍊技術建構資料可信存證與互動平台,進而打造開放、安全、可信的資料互動生态。

商業化走通把握需求是關鍵

在汽車産業發展和相關政策配套發展的大趨勢下,具體到市場消費環節有哪些新趨勢?當日會上,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金軍對記者分享了他的觀察。根據普華永道的相關消費者調研,汽車“新四化”已經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速度快于預期,下半場更關注智能化發展

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啟動

其中,電動化是目前“新四化”中發展最快、對整個行業驅動影響最大的部分,在全球市場都是如此。在中國市場電動汽車發展速度遠遠快于預期,原本到2025年占有率超過20%的目标有望提前實作。而對于“新四化”中的共享化,金軍表示,疫情後,消費者對于出行的變化、安全、隐私等方面提出了許多不同的需求,市場需求更加指向智慧出行的方面。

金軍表示,回顧2021年,在整個“新四化”中有兩個值得關注的話題。一是可持續發展方面,不僅僅隻有碳排放、碳達峰目标。調研發現,公衆對于可持續發展的了解越來越豐富,首先公衆對于綠色出行的認知度和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不僅僅是使用電動車,對于未來的一種綜合交通模式如何更綠色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這和智能出行息息相關。而從就業角度,公司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否能夠得到充分貫徹、實行,什麼樣的公司是最值得尊敬、最值得工作的,正越來越影響就業者對選擇公司就業時的認可度。

二是“後浪”來襲。金軍表示,不同的新勢力正不斷在市場湧現、發展,其中有幾個共性點值得探索。比如都在考慮全價值鍊的覆寫,重視非一次性銷售,講求智能高效生産,以及精簡化的産品組合等。金軍認為,這四個方面既是造車新勢力的共性,也是未來是否成功的核心要素。

此外金軍還指出,消費者調研發現,對無人駕駛的信任度并非持續上升,特别在歐美消費者心目中信任度反而有所下降,對無人駕駛的技術仍存在懷疑。消費者并不覺得無人駕駛能在短時間進行大量、大幅度替代,認為這項技術發展還需時間。而在購車模式和更多服務上,消費者更希望看到更好服務和更多模式的同時,付費意願的提升并不明顯。金軍認為,将來如何把服務重新進一步提升、包裝,同時能夠讓消費者意識到服務的價值,使意願真正轉化成付費,對于整個商業化價值的展現非常重要。

南沙目标打造新千億新能源汽車産業

此次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辦。據了解,南沙近年來在汽車産業蓬勃發展,今年1-11月汽車制造業産值1342.75億元,同比增長13%,連續四年突破千億規模。在千億量級的傳統造車産業之上,南沙還将孵化又一個千億級的新能源汽車産業。

“廣汽豐田新能源車産能擴建項目一期今年投産,明年二期投産,都将生産新能源汽車。合創汽車在南沙落地三年以來,已經推出兩款全新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攜手電競明星EDG推出的冠軍車型成為爆款。南沙近年來建成的已有新能源整車品牌也在進行重組,争取盡快發揮産能。”南沙區政協副主席、商務局局長謝曉晖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謝曉晖還提及,目前南沙還在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的關鍵零部件,如晶片、電池、電控等部分深度布局。自動駕駛的龍頭企業小馬智行這兩年已在南沙全區域進行乘用車試營運,近期計劃在南沙高速公路和港口區域推行自動駕駛重卡營運。

據悉,目前南沙聚焦建構北部黃閣國際汽車城、中部明珠灣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區、南部萬頃沙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園,形成了以廣汽豐田整車為龍頭、新能源汽車為擴充、智能網聯汽車為拓展的發展格局。汽車産能已超80萬輛,産值已連續四年突破千億元,正加速打造新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産業叢集。

出品:南都智能汽車産業生态研究課題組

采寫:南都記者 徐勁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