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十五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開始興起奴隸貿易,在奧斯曼帝國向歐洲進軍的那段時期,無數歐洲人被迫進入奧斯曼帝國的奴隸市場。直到1830年的時候,位于阿爾及爾的土耳其和阿拉伯海盜的大學營被歐洲海軍摧毀,曆時四百多年的“白奴貿易”才宣告結束。根據不完全統計,在那段時期,大約有三百多萬白人被販賣到奧斯曼帝國為奴。

克裡米亞鞑靼人
在奧斯曼帝國早期,曾一直有将戰争中俘虜的歐洲人變賣成奴隸的傳統,但是這些奴隸大多都被送給了土耳其貴族,直到紅胡子海盜海雷丁和克裡米亞鞑靼人的加入,奧斯曼帝國的奴隸貿易才開始真正興起。在那段時期,效忠于土耳其蘇丹的北非海盜,經常襲擊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他們擄走海岸附近的歐洲居民,然後将這些可憐人送往奧斯曼帝國,以換取蘇丹對他們的支援。
除了從海上輸入奴隸之外,奧斯曼帝國奴隸貿易的另一條支柱則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克裡米亞鞑靼人。公元1475年,奧斯曼帝國成為了克裡米亞汗國的宗主國,生活在草原上的克裡米亞鞑靼人開始效忠土耳其人,他們除了參與奧斯曼帝國的對外戰争,還經常掠奪東歐的居民販賣到奧斯曼帝國為奴,導緻歐洲史學家常常稱呼鞑靼人為“奧斯曼雄獅的鷹犬”。
克裡米亞汗國曾是金帳汗國的一部分
由于草原上的生産力較為落後,是以克裡米亞汗國為了擴大汗國的收入,便開始積極參與奧斯曼帝國的奴隸貿易。在古代的遊牧民族中,一直存在“掠奴”的習俗,克裡米亞鞑靼人也不例外,當他們成為為奧斯曼帝國服務的奴隸販子之後,便開始頻繁的進入東歐和南俄的鄉村,為自己的主公物色可以成為奴隸的居民,并且從中擷取大量的财富。
從東歐的編年史中,就能看出當地人對這些奴隸販子的恐懼:
“這些頭發被削掉一半的鞑靼人,騎着馬成群結隊的進入斯拉夫人的聚集地,他們可怕的大胡子在風中飛舞,他們從母親的手裡奪走兒子,從丈夫手裡搶走妻子,然後将這些可憐人驅趕到海邊,每年都有一萬多名奴隸被他們從卡法城的港口運往伊斯坦布爾的奴隸市場。”
克裡米亞汗國的遊牧民
奧斯曼帝國的奴隸貿易興起之後,鞑靼人很快就變成了高明的奴隸販子,他們不但懂得如何掠奪奴隸,還懂得如何分辨奴隸的價值。在這些鞑靼人眼中,匈牙利人和德國人是不太适合成為奴隸的,因為鞑靼人認為德國和匈牙利的男人身材柔弱,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導緻在那段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奴隸市場,德國人和匈牙利人一直有着無法幹苦工的“壞名聲”。
除此之外,鞑靼人還認為德國的女人不适合做女奴,當他們擄走德國的女人後,便發現這些女人的身體非常僵硬,并且缺乏女人味。由于被鞑靼人販賣的歐洲女奴大多都會被送進奧斯曼帝國的後宮,她們有的負責土耳其貴族端茶倒水,有的專門為蘇丹服務,
而鞑靼人認為德國女人的身材太僵硬,不适合做為奧斯曼貴族提供娛樂的舞女,更不适合成為蘇丹的後妃。
斯拉夫人
而鞑靼人奴隸販子眼中最“優秀”的奴隸,則是生活在俄羅斯西南部的切爾克斯人,這個民族雖然人口不多,但是鞑靼人卻對他們評價很高。在鞑靼人的眼中,切爾克斯人都非常溫順并且聰明伶俐,他們的身材也都非常勻稱,幾乎沒有太胖的人。在當時奧斯曼帝國的奴隸市場,切爾克斯人就是昂貴的代言詞,四個斯拉夫人的價格才能比得上一個切爾克斯人。
而以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為首的斯拉夫人,之是以價格十分低廉,隻是因為他們人口衆多,更容易被鞑靼人擄走。比如在1572年的時候,克裡米亞汗國的騎兵攻陷了莫斯科,
并且從城中擄走了近十萬俄羅斯人,這場戰争直接震動了奧斯曼帝國的奴隸市場,到底斯拉夫奴隸的價格大跌,甚至出現了一匹馬可以換取三位斯拉夫奴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