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号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卻在延安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1947年3月,“天子門生第一人”、蔣介石的愛将胡宗南“雙喜臨門”。

3月19日,胡宗南攻占了延安城,蔣介石給他頒發了一枚“河圖勳章”,同時晉升他為陸軍二級上将。

“加官晉爵”,此為一喜;

四天以後,51歲的胡宗南終于結婚了,新娘子是35歲的葉霞翟,胡宗南别出心裁地決定,婚禮就在延安的窯洞裡舉行。

“洞房花燭”,是為二喜。

不過,胡宗南還沒有過上幾天開心日子,就有麻煩找上門來了。

他号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卻在延安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國民政府國防部來電,經“蔣委員長”特批,“國統區”組織了一支龐大的記者團,即将來西安觀摩戰績、采訪“延安大捷”的新聞。

按理說,胡宗南占領延安,為“黨國”立下“蓋世之功”,有那麼多記者為他“捧場”,胡宗南應該欣喜若狂才是。

可是,胡宗南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反而抓耳撓腮、愁眉不展。

胡宗南開始後悔:自己把“牛”吹得過大了,此時已經成了“禍”。

在此前發往南京的戰報上,胡宗南聲稱“我部攻克延安,擊斃、俘敵5萬餘,繳獲武器彈藥無數。”

事實并非如此,首先,胡宗南雖然率部隊開進了延安,卻沒有與解放軍像模像樣打過一仗,是以,“攻克”二字無從說起;

其次,陝北的解放軍一共才4萬多人,就算一個不漏也湊不夠5萬;

至于其他繳獲,除了打掃得幹幹淨淨的窯洞和一些廢舊紙張外,胡宗南一無所獲。

不過,胡宗南個人倒是收到了中共首腦留給他的禮物-一張紙條,上面寫了這麼幾行字:

“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看到主席的“墨寶”後,胡宗南“哈哈大笑”,吩咐手下人“好好收着,留作紀念。”

據胡宗南的機要秘書熊向晖說,胡宗南在兩種情況下才會哈哈大笑,一是尴尬之時,二是自己的心事被别人猜透時。

記者團一到,所有的謊言極有可能被揭穿,現在的胡宗南果真“勢成騎虎”,上不得,下不了,這可怎麼辦?

情急之下,胡宗南使出了他的最後一招-“忽悠大法”。

讓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事件”的背景。

解放戰争時期,國民黨的内戰政策經曆了四個階段-全面進攻,重點進攻,全面防禦,重點防禦。

其中,所謂“重點進攻”,就是在“全面進攻”失利的情況下,國民黨方面不得已而進行的戰略調整。

國民黨把“重點進攻”的矛頭指向我陝北和山東根據地。

然而,随着張靈甫整編第74師兵敗孟良崮,國民黨在山東戰場徹底敗北。

陝北是國民黨另外一個戰略進攻重點,延安則是重中之重。

在蔣介石授意下,胡宗南親率幾十萬兵力突襲延安。

說是“突襲”,其實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胡宗南突襲延安的軍事會議剛剛結束不久,“突襲計劃”就已經“飛”到了延安,出現在主席的書桌上。

這個神秘的“信使”就是胡宗南的機要秘書,中共地下黨員熊向晖。

胡宗南此次來勢洶洶,而我軍守備力量單薄,中共将如何應對?

他号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卻在延安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中共的決定非常果斷:撤出延安,以儲存有生力量!

是以,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輕輕松松地“占領”了延安。

全面内戰以來,國軍第一次取得如此“大捷”,看到胡宗南的戰報,蔣介石整整高興了好幾天。

是以,就有了記者團戰地采訪的事。

此前,胡宗南的虛假戰報已經“忽悠”了蔣介石,那麼,胡宗南又将怎麼“忽悠”記者團呢?

他馬上召開了緊急會議,商定應對措施。

首先,胡宗南把記者采訪地點由西安改為延安。

其次,胡宗南要求手下人立即動手,突擊搞一個戰績陳列室。

既然是“大捷”,當然就要有戰利品了。

他們從國軍第17師抽調來大批在用的步槍、沖鋒槍,又從警備部隊調來一些輕重機槍。

要求所有槍支都要貼上标簽,注明繳獲時間、地點。

每天一大早,相關部隊要把這些槍支送到戰績陳列室,天黑以後再送還部隊。

戰績陳列室的“講解員”則由一些參謀人員充當,要求他們事先準備好“講解詞”,死記硬背。

第三,“戰報”聲稱國軍抓了大量解放軍俘虜,這個問題怎麼辦?

辦事人員急中生智,他們腦洞大開,在延安周圍設了10座戰俘營,抓來500個村民,又從國軍部隊裡選拔了兩三千士兵,讓他們充當“群衆演員”,扮演“俘虜”。

他們還臨時堆出了不少假墳,立了碑,寫上解放軍部隊的番号,再胡亂編造個姓名。

他們對“群衆演員”進行了嚴格的“教育訓練”,還立下這樣的規矩:誰說漏嘴,說錯話的,一律槍斃!

他号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卻在延安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可是,胡宗南顯然小看了那些記者,善于發現蛛絲馬迹是他們的職業基本功,記者們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參觀戰績陳列室時,記者盯着美式機槍、沖鋒槍、中正式步槍,問“講解員”:“這是共軍的裝備嗎?”

“講解員”尴尬地讪笑,支支吾吾了半晌才說:“這些槍支原來是我們的,後來被共軍繳了械,這次又奪了回來……”

記者們看到的疑點越多,提出的問題也就越難回答,“講解員”實在招架不住,隻好不斷地轉移話題。

在第一俘虜營,一位英國記者在給一些“俘虜”拍照時,突然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

記者試探着問:“昨天我們不是在第二俘虜營見過面嗎?你怎麼來這裡了?”

這個“俘虜”知道“露了餡”,又怕被上司知道了挨整,甚至被槍斃,吓得一言不發,全身發抖。

旁邊一個“俘虜”小聲嘀咕道:“俘虜人數不夠,我們是剛剛從那裡調過來的。”

英國記者感到受到了愚弄,當場責問陪同的國軍軍官:“這究竟是怎樣回事?”

那位軍官“王顧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是以然來。

他号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卻在延安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在“群衆演員”中有一位國軍軍官,他“扮演”的角色是被俘的解放軍旅長。

記者剛開始與他交談時,他滿口都是革命道理,時不時還喊出幾句革命口号。

可是,幾分鐘過後,記者談話的内容超出了“劇本”範疇,脫離了“劇本”,這位國軍軍官也就演不下去了,最終原形畢露。

胡宗南弄巧成拙,騎虎難下,他把負責此事的幾個部下痛罵了一頓。

但是,一切都晚了,記者們不但知道了延安是座空城的實情,也知道了所謂“大捷”的種種内幕和假象。

幾天後,一批胡宗南最怕看到的文章見諸報端……

于是,“延安大捷”真相大白,胡宗南“自編、自導、自演”這出鬧劇廣為傳播,成為戰争史上罕見的笑談。

回頭再看這件事情,胡宗南謊報戰績的事并不是個孤立的事件。

整個解放戰争時期,蔣介石那裡“捷報頻傳”,國軍可以把“小勝仗”報成“大勝仗”,也可以把“敗仗”報成“勝仗”,戰績怎麼樣,全看你怎麼報。

他号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卻在延安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久而久之,在國軍内部就形成了一種套路:會打的不如會報的,會報的不如會吹的;膽小點不如膽大的,吹得越大,獎賞越多。

與之相對應的是,内戰一開始,蔣介石就頭腦發熱,喊出了“三個月消滅共産黨”的狂言。

這确實是蔣介石孜孜以求的目标。

于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國民黨軍上上下下就放出了許多顆“衛星”,何應欽、陳誠等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胡宗南不過是其中一個“倒黴蛋”,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鬧劇,最後“演砸了”,鬧了個天大的笑話,如此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