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廣西出生的名人偉人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岑春煊(1861年5月2日-1933年4月27日),字雲階,号炯堂老人,曾用名雲霭、春澤,廣西西林人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争爆發,岑春煊率軍至北京"勤王",并護送慈禧太後和光緒帝至西安,因功擢陝西巡撫,次年任山西巡撫,創辦山西大學堂。後署理四川總督,旋署兩廣總督,任内積極推行新政,大舉懲辦貪官,有"官屠"之稱,與直隸總督袁世凱并稱"南岑北袁"。

黃明堂(1866-1938),廣西欽州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清代壯族農民起義首領之一。初以鎮南關那棋村為基地,組織反清抗法武裝。後接受孫中山上司,成為革命軍重要将領。上司鎮南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1920年參加孫中山上司的讨伐桂系軍閥戰争。1922年,在讨伐陳炯明叛亂中任南路讨賊軍總司令。1925年蔣介石上台,憤然辭職,晚年閑居廣州。1938年日寇進占廣州,回家鄉欽州組織群眾抗日,不料途中病發逝世,時年72歲。
王和順(1868-1934),字德馨,廣西省邕甯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899年,王和順成為廣西著名會黨領袖,公開反清。1905年,王和順加入中國同盟會,表示将追随孫中山先生革命到底。1908年,孫中山派王和順、黃明堂、關仁甫籌劃雲南河口起義。激戰二十多天,終因寡不敵衆,起義宣告失敗。武昌起義爆發後,王和順赴廣東組建民軍,先後攻克惠州、廣州。1915年王和順組織護國軍聲讨袁世凱複辟帝制。1922年,在梧州興兵讨伐陳炯明。陳炯明倉皇逃往香港,孫中山在廣州成立大元帥府。王和順功成身退,在廣州隐居,1934年王和順在廣州病逝,終年66歲。
劉古香(1869-1913),廣西柳州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廣西辛亥革命上司人之一。1906年入廣東将弁學堂習陸軍。1907年赴中國香港地區,加入孫中山上司的中國同盟會,後在香港、廣州、梧州、浔州、柳州等地從事革命活動,策劃反清起義,并在柳州組織建立中國同盟會廣西分會,為辛亥革命培養了衆多骨幹。1913年,因沈鴻英出賣,不幸被袁世凱的爪牙陸榮廷逮捕。1913年10月14日,在柳州東門從容就義。
劉崛(1878年-1964年) ,又名美延,字尊權。廣西容縣人 。中國民主革命家,中國政治人物。1905年,加入同盟會,擔任中國同盟會廣西分會會長兼主盟人,創辦《粵廣》月刊(又名《粵西》雜志)。1908年,劉崛被孫中山任為同盟會專使。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劉崛參加了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爆發後,劉崛通過發動桂東數縣迫使清朝梧州官府宣布獨立。後劉崛參加中華革命黨,并任中華革命黨軍廣西司令長官,參加了讨伐袁世凱的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崛擔任廣西文史研究館館員。
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原名道凝,又名同,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出生于廣西桂林恭城縣。 中國近代獲得德國工學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動家、教育家。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廣西大學的建立人和首任校長。中國同盟會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報》的主要撰稿人,中國國民黨元老級人物。與主張"思想自由,相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馬"之譽。
蘇祖馨(1896年11月13日-1963年5月3日),字馥甫,出生于廣西容縣楊梅鎮新塘村,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将。北伐時期任營長、團長,抗日戰争時期任師長、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抗戰期間因戰功卓著,榮獲國民政府授予忠勤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和美國政府授予的自由勳章。
俞作豫(1901年-1930年9月6日),廣西北流人,1927年10月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産黨。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上司人之一,紅七軍、紅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建立者之一,紅八軍軍長 。930年9月6日,俞作豫在廣州黃花崗英勇就義,時年29歲。
龐漢桢(1901-1937.10.23),出生于廣西靖西縣,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軍170師510旅旅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南甯分校畢業,參加過反袁戰争和北伐戰争。1937年在淞滬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龐漢桢為革命烈士。
謝鼎新(1901-1937),廣西蒼梧人,陸軍第176師上校團長。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一二八事變,發動了對上海的武裝進攻。時任第19路軍團長的謝鼎新,奉命率部參戰,戰功卓著。1937年,謝鼎新又率部參加八一三淞滬戰。在固守陳行的戰鬥中,謝鼎新團長及其全團官兵全部壯烈犧牲,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戰歌。
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了,喜歡就點贊關注小編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