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返鄉4年,安徽黃山95後自媒體創業者張喆矢志不渝在做一件事——如何用創意讓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出圈。
作為松子傳媒創始人,她經曆了一次次燒腦的嘗試,終于和同伴打造出一檔徽文化脫口秀欄目《松子叨哔叨》。汪滿田嬉魚燈、嵌字豆糖……流傳千年的徽州民俗和技藝,卸下曆史的厚重感,以靈動的姿态破土而出、以青春的風貌重新上線。當爆款短視訊閃現在不計其數的移動終端時,人們對于古老的徽州的審美距離越來越短,随即開始用現代休閑的方式再度打開徽州、體驗徽州。
創意離不開文化的土壤,黃山與生俱來蘊藏着創意的基因,除了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的黃山景區,曆史上的徽州就是一片觀念碰撞、學派林立、文化融合的沃土。今年黃山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山水人文之城、創意創新之城、開放樞紐之城、青春活力之城、美麗幸福之城“五個之城”。
顯然,“青春”“創意”二詞已然成為黃山新發展階段的關鍵詞,扶持青年、培育創意成為全市上下、各行各業不約而同的自覺追求,“創意黃山”成為這片文化厚土的又一張時代名片。
當創意青年遇上創意城市,究竟會釋放出怎樣的青春活力?在黃山市委書記淩雲看來,青年是城市的希望,黃山市把青年放在黃山發展C位,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以青春之城彙集天下英才,以青年之才成就青春黃山,讓黃山成為一座拔節向上、澎湃向前的青春之城,成為多元訪客、創新人群的活力之都。
一、出圈:創意青年為黃山代言
2017年,一度北漂的張喆選擇回鄉發展。她發現,市場上都是戶外、平面廣告業務,設計、策劃的元素極少。“我喜歡研究創意視訊,當地沒有視訊自媒體,想通過創業填補這塊空白”。
張喆還記得,2017年12月,首期節目《90後女生逆天解說許國牌坊》上線,雖然引發一定關注,但文案策劃不太成熟,一些梗更像是尬聊。背景有人留言,“接受不了這種語言方式”。為此,團隊請來文旅領域專家顧問,反複研究徽文化和民俗,夯實基本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張喆來到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錄制《徽州大山裡的‘迪士尼’》,探尋流傳千年的“嬉魚燈”——一項目前由年輕人自發承辦的民俗活動。視訊播出後火了,有網友不遠千裡趕來,隻為看一眼“嬉魚燈”。更令她感動的是,B站上一位陌生網友發來私信,“看到你的視訊,我不放過每個畫面,最終摸索出做魚燈骨架的方法”。
近年來,張喆拍攝制作的《黃山一分鐘》《年輕,是什麼形狀?》等作品好評如潮。團隊在傳播黃山自然風光與徽州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安徽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朱偉也在苦苦追尋“創意”。他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後回到黃山,為傳統工藝産品注入現代審美元素,将茶器、花器、香器、家具等現代徽雕藝術品帶進了高鐵站的主題商店。
“創意最終帶動黃山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将優質産品創意和文化輸送出去,将優秀創意人才請進來。”在他看來,通過打造體驗類研學産品和文創産品,将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徽州”這個了不起的文化IP,讓傳統變得時尚。
創意不僅是激活曆史,更是對接未來,擁抱時尚。初冬時節,專為年輕人定制的節目,好戲連台。在黃山城市展示館,黃山首屆電競嘉年華酣戰正歡;館外,黃山市首屆青年創意市集帶來全新體驗,潮玩互動、文創趣玩、美食暢享、後備箱市集……

同一時間,位于黟縣的中國書畫小鎮,秋葉金黃,第二屆黃山青年寫生藝術季作品展拉開序幕,“新銳表達”“潮流無界”“風物人間”等八大分區,集中展現了藝術新生代創作風采。
“創意呼喚青年,希望青年傳承徽商精神,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宣傳黃山、推介黃山,善于運用市場邏輯和資本力量,樹立創意思維、捕捉創意靈感,讓創意産生效益,讓智慧帶來實惠。”黃山市委書記淩雲說。
二、延伸:青年返鄉投身“創意+”
近年來,越來越多青年開始踏上歸鄉旅程,他們延展創意的産業鍊條,推動文化、藝術、旅遊等多業态融合發展。
安徽省民宿協會秘書長葉昕剛回黃山創業時,開了一家傳媒公司,随着業務拓展,公司集合了70名年輕人。正是青年的聚集讓他意識到,籌建主題民宿,可以給來往遊客搭建交流的平台。目前,公司已開設4處特色民宿。
葉昕在籌辦民宿的過程中了解到,一方面不少人都有投資鄉村民宿的需求,另一方面農村大量資源閑置。為破解這一難題,由黟縣縣委縣政府指導,縣國投公司牽頭,“兩山銀行”農村資源資産交易平台應運而生。葉昕的公司參與了平台的資訊化建設,并成為營運方。
葉昕介紹,平台借鑒銀行吸收零散儲戶閑置資金的模式,把碎片化的山、水、林、田、湖、草、閑置農房等生态資源進行規模化收儲和市場化運作,引入社會資本和營運管理方,将生态資源轉化為優質的“資産包”。“這從根本上破解農村經營用地資産閑置難題,将農村閑置土地權益交易變成現實。”葉昕說。
“我們營運團隊幾乎都是黃山本地人。”他堅信,有了好平台,更能讓青年沉下心來,把精力和情感投入鄉村建設,帶着村民一起發展民宿、康養、研學産業,将産品變禮品、田園變公園、創意變生意。
85後的返鄉創業青年胡高峰在休甯縣白際鄉試水創意農業,從不起眼的蕃薯幹産品做起。
他的創業理念簡單且純粹——聯合村民生産純天然的農副産品。他和黃山學院開展産學研合作,測定農産品營養元素,實作加工過程可控、來源可溯、結果可檢,主營幹貨、山珍、雜糧、湯料、生鮮等200多款産品。
“創意農業,就要講究個性和創新,我們有義務将家鄉的IP擦亮。”胡高峰介紹,公司的創意展現在産品包裝上,“茂徽”産品的包裝沒有使用迎客松等傳統的黃山元素,而是隐約地嵌入花格窗之類的徽州文化印記。營運上展現了跨界思維,與保險、金融等行業合作,打造福康禮伴手禮包。
來自黃山歙縣的90後程雪風曾在阿裡巴巴工作,在客戶開發管理、電商營運推廣等領域積累大量經驗。2020年5月,她回到黃山創業,迅速對黃山電商産業現狀進行摸底,找準自己的路。“家鄉資源很豐富,做電商機會和空間很大”。
2020年6月11日,她成立電商公司,業務分自營和代營運兩大闆塊。通過大資料分析,公司精準定位出售禮品茶,從茶葉選取,到包裝設計,再到營運售後,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務,把茶的禮品屬性發揮到極緻。
她同時發現,黃山不少傳統企業渴望轉型,但對電商營運了解不多或缺乏專業人才。個子嬌小、風風火火的她先一舉拿下本地老牌家具生産企業的代營運授權,又将代營運闆塊逐漸向美發産品、快消服飾拓展。
程雪風說,“公司借助網際網路将徽文化和黃山特産推向全國,也将營運技術和經驗分享給更多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希望激活更多創意電商模式”。
三、渴望:憑什麼吸引青年人才
今年以來,在黃山從事新媒體營運的陳倩最直覺的感受是,客戶對創意的要求越來越高,她打趣地說,負責策劃的年輕人“頭發掉個不停”,幾乎每天開展頭腦風暴,再和客戶進行數輪溝通。從語言表達方式到腳本寫作再到視訊成像,都在不斷更新重塑。
事實上,好的創意離不開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為此,今年團黃山市委牽頭成立青年創意(黃山)聯盟,旨在整合全市創意創新創業青年資源,打造集研發生産、學習教育訓練、應用推廣、産業發展于一體的産學研用合作平台,建構聯盟共同體,提高創意産品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争力,形成區域特色品牌。
毋庸置疑,要想吸引青年創意人才,必須拿出真金白銀的政策。日前,備受關注的黃山迎客松英才計劃正式出爐,将于明年元月開始實施。其重點在于,推出生命健康産業人才、青年創意創新創業人才、徽州古建産業人才等專項引育計劃。
将創意創新創業人才列為專項人才,在全國也不多見。黃山市人才辦主任陳誠介紹,“創意黃山”給人才政策制定提供新思路——政策制定要因地制宜,立足創意賦能要求,推進産業發展和人才成長深度融合。人才專項引育計劃旨在推動産業鍊、創新鍊、資金鍊、人才鍊深度融合貫通。
為進一步落實迎客松英才計劃,團黃山市委正在牽頭制定青年創意創新創業人才專項實施細則,專門為創意青年量身定做一套扶持政策,其中包括重點選拔優秀青年人才,聯合當地高校資助大學生創業項目等。
“創意人才多是返鄉來黃的年輕人,營運的多是初創企業、輕資産,主要集中在智慧文旅體、廣告會展、創意設計、影視演藝、新媒體服務、動漫遊戲等領域。”團黃山市委書記曹宇表示,團組織要圍繞“留住青年,助力創意産業發展”做文章,從創意理念培育到創業過程扶持,再到創意項目落地,提供全鍊條服務和全流程幫扶,共同建構與黃山生态環境相适應、與徽州文化底蘊相融合的産業體系。
在曹宇看來,“創意黃山”的發展理念為共青團組織指明了工作方向,今後将服務發展大局,建構全要素創業服務體系,為創業青年提供政策扶持、導師幫扶等服務,讓青春夢想在創意創新中破土。
(團黃山市委孫科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