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意”黄山:举全市之力把青年放在发展“C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返乡4年,安徽黄山95后自媒体创业者张喆矢志不渝在做一件事——如何用创意让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出圈。

作为松子传媒创始人,她经历了一次次烧脑的尝试,终于和同伴打造出一档徽文化脱口秀栏目《松子叨哔叨》。汪满田嬉鱼灯、嵌字豆糖……流传千年的徽州民俗和技艺,卸下历史的厚重感,以灵动的姿态破土而出、以青春的风貌重新上线。当爆款短视频闪现在不计其数的移动终端时,人们对于古老的徽州的审美距离越来越短,随即开始用现代休闲的方式再度打开徽州、体验徽州。

创意离不开文化的土壤,黄山与生俱来蕴藏着创意的基因,除了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黄山景区,历史上的徽州就是一片观念碰撞、学派林立、文化融合的沃土。今年黄山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山水人文之城、创意创新之城、开放枢纽之城、青春活力之城、美丽幸福之城“五个之城”。

显然,“青春”“创意”二词已然成为黄山新发展阶段的关键词,扶持青年、培育创意成为全市上下、各行各业不约而同的自觉追求,“创意黄山”成为这片文化厚土的又一张时代名片。

当创意青年遇上创意城市,究竟会释放出怎样的青春活力?在黄山市委书记凌云看来,青年是城市的希望,黄山市把青年放在黄山发展C位,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以青春之城汇集天下英才,以青年之才成就青春黄山,让黄山成为一座拔节向上、澎湃向前的青春之城,成为多元访客、创新人群的活力之都。

一、出圈:创意青年为黄山代言

2017年,一度北漂的张喆选择回乡发展。她发现,市场上都是户外、平面广告业务,设计、策划的元素极少。“我喜欢研究创意视频,当地没有视频自媒体,想通过创业填补这块空白”。

张喆还记得,2017年12月,首期节目《90后女生逆天解说许国牌坊》上线,虽然引发一定关注,但文案策划不太成熟,一些梗更像是尬聊。后台有人留言,“接受不了这种语言方式”。为此,团队请来文旅领域专家顾问,反复研究徽文化和民俗,夯实基本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张喆来到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录制《徽州大山里的‘迪士尼’》,探寻流传千年的“嬉鱼灯”——一项目前由年轻人自发承办的民俗活动。视频播出后火了,有网友不远千里赶来,只为看一眼“嬉鱼灯”。更令她感动的是,B站上一位陌生网友发来私信,“看到你的视频,我不放过每个画面,最终摸索出做鱼灯骨架的方法”。

近年来,张喆拍摄制作的《黄山一分钟》《年轻,是什么形状?》等作品好评如潮。团队在传播黄山自然风光与徽州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安徽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伟也在苦苦追寻“创意”。他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黄山,为传统工艺产品注入现代审美元素,将茶器、花器、香器、家具等现代徽雕艺术品带进了高铁站的主题商店。

“创意最终带动黄山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将优质产品创意和文化输送出去,将优秀创意人才请进来。”在他看来,通过打造体验类研学产品和文创产品,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这个了不起的文化IP,让传统变得时尚。

创意不仅是激活历史,更是对接未来,拥抱时尚。初冬时节,专为年轻人定制的节目,好戏连台。在黄山城市展示馆,黄山首届电竞嘉年华酣战正欢;馆外,黄山市首届青年创意市集带来全新体验,潮玩互动、文创趣玩、美食畅享、后备箱市集……

“创意”黄山:举全市之力把青年放在发展“C位”

同一时间,位于黟县的中国书画小镇,秋叶金黄,第二届黄山青年写生艺术季作品展拉开序幕,“新锐表达”“潮流无界”“风物人间”等八大分区,集中展现了艺术新生代创作风采。

“创意”黄山:举全市之力把青年放在发展“C位”
“创意”黄山:举全市之力把青年放在发展“C位”

“创意呼唤青年,希望青年传承徽商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宣传黄山、推介黄山,善于运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树立创意思维、捕捉创意灵感,让创意产生效益,让智慧带来实惠。”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说。

二、延伸:青年返乡投身“创意+”

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开始踏上归乡旅程,他们延展创意的产业链条,推动文化、艺术、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安徽省民宿协会秘书长叶昕刚回黄山创业时,开了一家传媒公司,随着业务拓展,公司集合了70名年轻人。正是青年的聚集让他意识到,筹建主题民宿,可以给来往游客搭建交流的平台。目前,公司已开设4处特色民宿。

叶昕在筹办民宿的过程中了解到,一方面不少人都有投资乡村民宿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大量资源闲置。为破解这一难题,由黟县县委县政府指导,县国投公司牵头,“两山银行”农村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应运而生。叶昕的公司参与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并成为运营方。

叶昕介绍,平台借鉴银行吸收零散储户闲置资金的模式,把碎片化的山、水、林、田、湖、草、闲置农房等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和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和运营管理方,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的“资产包”。“这从根本上破解农村经营用地资产闲置难题,将农村闲置土地权益交易变成现实。”叶昕说。

“我们运营团队几乎都是黄山本地人。”他坚信,有了好平台,更能让青年沉下心来,把精力和情感投入乡村建设,带着村民一起发展民宿、康养、研学产业,将产品变礼品、田园变公园、创意变生意。

85后的返乡创业青年胡高峰在休宁县白际乡试水创意农业,从不起眼的红薯干产品做起。

他的创业理念简单且纯粹——联合村民生产纯天然的农副产品。他和黄山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测定农产品营养元素,实现加工过程可控、来源可溯、结果可检,主营干货、山珍、杂粮、汤料、生鲜等200多款产品。

“创意农业,就要讲究个性和创新,我们有义务将家乡的IP擦亮。”胡高峰介绍,公司的创意体现在产品包装上,“茂徽”产品的包装没有使用迎客松等传统的黄山元素,而是隐约地嵌入花格窗之类的徽州文化印记。运营上体现了跨界思维,与保险、金融等行业合作,打造福康礼伴手礼包。

来自黄山歙县的90后程雪风曾在阿里巴巴工作,在客户开发管理、电商运营推广等领域积累大量经验。2020年5月,她回到黄山创业,迅速对黄山电商产业现状进行摸底,找准自己的路。“家乡资源很丰富,做电商机会和空间很大”。

2020年6月11日,她成立电商公司,业务分自营和代运营两大板块。通过大数据分析,公司精准定位出售礼品茶,从茶叶选取,到包装设计,再到运营售后,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务,把茶的礼品属性发挥到极致。

她同时发现,黄山不少传统企业渴望转型,但对电商运营了解不多或缺乏专业人才。个子娇小、风风火火的她先一举拿下本地老牌家具生产企业的代运营授权,又将代运营板块逐步向美发产品、快消服饰拓展。

程雪风说,“公司借助互联网将徽文化和黄山特产推向全国,也将运营技术和经验分享给更多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希望激活更多创意电商模式”。

三、渴望:凭什么吸引青年人才

今年以来,在黄山从事新媒体运营的陈倩最直观的感受是,客户对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她打趣地说,负责策划的年轻人“头发掉个不停”,几乎每天开展头脑风暴,再和客户进行数轮沟通。从语言表达方式到脚本写作再到视频成像,都在不断升级重塑。

事实上,好的创意离不开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为此,今年团黄山市委牵头成立青年创意(黄山)联盟,旨在整合全市创意创新创业青年资源,打造集研发生产、学习培训、应用推广、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构建联盟共同体,提高创意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域特色品牌。

“创意”黄山:举全市之力把青年放在发展“C位”

毋庸置疑,要想吸引青年创意人才,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日前,备受关注的黄山迎客松英才计划正式出炉,将于明年元月开始实施。其重点在于,推出生命健康产业人才、青年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徽州古建产业人才等专项引育计划。

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列为专项人才,在全国也不多见。黄山市人才办主任陈诚介绍,“创意黄山”给人才政策制定提供新思路——政策制定要因地制宜,立足创意赋能要求,推进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深度融合。人才专项引育计划旨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贯通。

为进一步落实迎客松英才计划,团黄山市委正在牵头制定青年创意创新创业人才专项实施细则,专门为创意青年量身定做一套扶持政策,其中包括重点选拔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当地高校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等。

“创意人才多是返乡来黄的年轻人,运营的多是初创企业、轻资产,主要集中在智慧文旅体、广告会展、创意设计、影视演艺、新媒体服务、动漫游戏等领域。”团黄山市委书记曹宇表示,团组织要围绕“留住青年,助力创意产业发展”做文章,从创意理念培育到创业过程扶持,再到创意项目落地,提供全链条服务和全流程帮扶,共同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产业体系。

“创意”黄山:举全市之力把青年放在发展“C位”

在曹宇看来,“创意黄山”的发展理念为共青团组织指明了工作方向,今后将服务发展大局,构建全要素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扶持、导师帮扶等服务,让青春梦想在创意创新中破土。

(团黄山市委孙科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