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歲女童變成“小黃人”險些喪命,專家:這種菜有些人不能吃

近日

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

收治了一名外表看上去

像“小黃人”的

3歲女童

女童全身皮膚黃染

排茶色尿

精神很差

家長驚慌失措

經抽血檢查,女童血紅蛋白隻有65g(正常值120以上),總膽紅素超标明顯。追問病史,其奶奶說孫女2天前有進食過冷藏保鮮的蠶豆。完善相關檢查後,醫生最終診斷為“蠶豆病”,積極給予了輸血糾正貧血,激素阻抗溶血,堿化尿液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症治療,女童病情得以穩定。

市二醫院專家介紹,“蠶豆病”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疾病,大多在進食新鮮蠶豆後1到2天内發生溶血,最短隻有2小時。“蠶豆病”雖然在常德地區發病率低,但緻死率高,患者救治不及時可能因起病急、進展快、多器官損害嚴重而緻命。

患者今後要注意,不可食用蠶豆和蠶豆制品,慎重用藥不随意服藥,使用藥物均需經由醫師開處方,平時衣櫃、廁所要避免使用荼丸、臭丸、樟腦丸等,不要使用龍膽紫(紫藥水),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曾有過患病史。

3歲女童變成“小黃人”險些喪命,專家:這種菜有些人不能吃

“蠶豆病”是G6PD缺乏症的俗稱。蠶豆中含有多種呈現氧化劑功能的物質,正常人的紅細胞内有一種G6PD酶,能夠保護紅細胞不受到這些物質的傷害。而蠶豆病患者缺乏G6PD酶,當患者接觸蠶豆或蠶豆制品時,紅細胞會受到破壞,在短時間内破裂,導緻急性凝血功能障礙,造成頭暈、腹瀉、黃疸、貧血等症狀,甚至可能引起腎衰竭,危及生命。症狀的輕重與進食的蠶豆量關系不大,而是與其缺乏G6PD酶的程度有關。

蠶豆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父母隻要有一方攜帶顯性或隐性基因,孩子就會遺傳此病。患者多見于10歲以下的兒童,男孩比女孩多。

患病的誘因不少,母親在吃過蠶豆及相關制品後,再進行母乳喂養,很可能誘發孩子的蠶豆病症狀。除了蠶豆及相關制品以外,有些藥物也會引發蠶豆病,有時可能隻是接觸了含有相關成分的氣味,也可能讓新生兒患上蠶豆病。另外,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裡,也是蠶豆開花的季節,蠶豆病患者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正常情況下,患兒與普通孩子無異,不影響正常生長發育。而且,蠶豆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輕症患者在一段時間内不再接觸蠶豆或相關制品,即可逐漸好轉。蠶豆病隻能預防,無法治愈。想要确認孩子是否患有蠶豆病,可以到醫院就診,通過相應的血液檢查來确定。

對蠶豆病患兒不友好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中草藥。除了必須隔離的各種蠶豆以及蠶豆制品,一些中草藥也不能讓患兒服,如珍珠粉、金銀花、川蓮、牛黃、臘梅花、熊膽、保嬰丹等。

2.退燒藥等。去痛片、阿斯匹林、對乙酰氨基酚、使痛甯、奎尼丁、安他唑林、小兒退熱栓、左旋多巴、安痛定等要慎用,如有發熱,盡量選擇布洛芬。

3.消炎鎮痛藥等。消炎痛、甲芬那酸、保泰松等慎用。

4.其他禁用藥物。比如利眠甯、甲基多巴、利福平、奎甯、氯黴素、氯磺丙脲、大劑量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K等。

5.含牛黃成分制品等。薄荷、樟腦、臭丸、冬青油、顔料、平安膏等禁用,跌打酒等含有牛黃成分的也要禁用。

來源:尚一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