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将的背後:淺談三國亂世中的文官英雄

三國亂世,莫過于戰争最精彩,但是,三國中不僅僅隻是有大動幹戈,賣弄武藝的戰鬥的,也同樣,不是隻有舞刀弄劍的英雄的。于是三國中有了諸葛亮,郭嘉,這些可敬可愛的文官英雄。

武将的背後:淺談三國亂世中的文官英雄

在我之前,大概已有許多人為文官排過名評論過了,但是我還是希望此文能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

首先先要厘清一個概念,文官非謀士,是以評論文官不能隻用智力這樣一個籠統的概念來評價,這跟評論武将不能隻靠武力是一樣的。文官有多種官職和用處,自然無法用一個數值來評定其好壞,更無法排名了。

文官可籠統分為以下幾類:

謀略類,戰略類,内政類,外交類,後勤類,統率類、文書類、駐守類。

另說明一點,一位文官,不僅僅屬于這八類中的一類,往往是各類都有,但隻是一類顯著的。

而這八類,又可以分為戰鬥和政治兩大類。

武将的背後:淺談三國亂世中的文官英雄

先說戰鬥類,他們也就是謀士,對于戰役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包括謀略類、戰略類、統率類三種。

謀略類,是所有謀士中用處最實際的一類,他們主要是針對某場戰鬥的情況,出謀畫策,是行軍必帶的人才,但是他們的位置一般不高,主要是因為他們隻能保證某場戰鬥的勝利,但對局勢沒有影響。這一類的代表人物是蜀的法正和魏的程昱。

再說戰略類,與謀略類正相反,是提出局勢發展方向而非實際計策,如荀愈的逢迎獻帝,郭嘉的十勝十敗還有諸葛亮的隆中對。代表人物是呂布的陳宮和魏的郭嘉。

最後談統帥類,是所有文官中,地位較高,且偏武官的一種,他們一般有建議者變為決斷者,擔任如都督、丞相、司馬一類的官職,一般是造就大戰的主動力,如吳的周瑜和魏的司馬懿。

武将的背後:淺談三國亂世中的文官英雄

接下來是政治類,是除文書類外的其他四類文官。一般來說,他們被人們了解的比較少。

内政類,是主要行政治安,經濟一類的官員,最著名的有魏的陳群,還有東漢獻帝時的棗诋。吳國的張弘等人也屬于這類人。

外交類,顧名思義是對外進行政策的,一般要具有随機應變的能力,是口才要求最高的一種謀士,一般來說好的外交性人才要作到既完成任務,又不能委然曲求全,是以象張松、宋果這類人都不能成為一等外交人才,較好的外交人才都集中在蜀國,如秦必和鄧芝,當然别國也非是沒有。

武将的背後:淺談三國亂世中的文官英雄

後勤類,其實也可以歸為戰鬥類中,是負責押運糧草和補給的,這方面人不需要過多說明,代表人物是蜀的蔣琬。

駐守類,即太守,最低等級的文官,當然也不是沒有才人,代表人物嗎,三國志上有三四卷專門寫的就是他們。

你們可能注意到文書類既未歸戰鬥,也未歸政治。對了,他們就是極特殊的一種人,是身居高官,才華橫溢但并無用處的人,如建安七子中的陳琳和丁儀等。

當然還有一些特殊效用的文官,如谏官,在這裡不一一介紹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