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的日本兵小野田寬郎,回國不久就移民巴西,他真的愛國嗎?

小野簡介

1974年,日本軍士小野田寬郎在菲律賓向菲律賓當局投降,成為二戰曆史上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士兵。

小野之是以最後投降,是因為二戰後期,小野奉命在菲律賓的山區帶領部隊打遊擊戰,山區的優勢在于可以防止對方大部隊的圍剿,而弊端在于消息不暢——比如日本投降的消息,小野直到1974年才輾轉得知這個消息,最終才考慮投降——這時候,小野帶領的小部隊,隻剩下自己一個人。

最後的日本兵小野田寬郎,回國不久就移民巴西,他真的愛國嗎?

小野向菲律賓當局投降後,菲律賓當局宣布赦免小野,小野由此回到了日本,并于2014年的元旦去世。在1974年——2014年四十年的時間裡,小野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巴西,而且,移民巴西是從小野回日本的第二年開始的,小野因何這樣做?

小野的縮影

從社會學意義來說,小野田寬郎在代表着自己個人的同時,還代表着一個時代,一個群體。

近年來,我國網站上流行這樣一句話:核彈之下無冤魂。理由是雖然在美國核攻擊廣島和長崎的階段中,大量日本的平民遭到殺害。但是,這些日本平民對于日本的擴張行為,是持支援态度的。

二戰期間的日本,除了少數進步人士對于戰争的态度持反對以外,大量的日本平民,尤其是窮人,反而積極支援戰争。原因之一就是戰争可以有利于日本的對外掠奪,并且,戰争過程中,窮人子弟可以利用這個奇迹迎來逆襲和翻身。是以,日本平民是日本對外戰争的積極支援者。

最後的日本兵小野田寬郎,回國不久就移民巴西,他真的愛國嗎?

少年時的小野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長大,并成為軍國主義的積極支援者。軍國主義所發動的戰争也确實讓小野享受到了福利——成為了一名小軍官,這讓小野更加為軍國主義死心塌地的賣命。

是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很多和小野相似的日本軍官甚至士兵,頓時感覺信仰破滅、前途渺茫,于是選擇自殺身亡。

小野對新日本的态度

支援小野在戰後數十年繼續孤軍奮戰的動力,來自小野對軍國主義的信仰。而當小野重返日本後,發現經美國等西方勢力重新建構後的日本,已經和軍國時代完全不同了——尤其是軍國主義被扼殺,戰争權被剝奪,這些,讓小野感到十分憤怒和不接受。但不接受之後,小野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最後的日本兵小野田寬郎,回國不久就移民巴西,他真的愛國嗎?

于是,在萬分傷心之下,小野離開了日本前往巴西——這算是小野的一種抗議,一種對和平日本的抗議。

對于小野這種“愛國賊”,惟願人類曆史上不要再出現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