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個詞叫“年坎兒”,一般是指病弱的人年末,也就是在寒冬臘月左右,若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會很難平安度過。是以,每年都有不少老人、體弱的人在冬天去世。但如果邁過了這道坎,來年就會平安大半年。

據史書記載,清朝的五位皇帝,分别是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同治也是在臘月和正月駕崩的,有五位皇帝在七八月去世。這一切,是巧合,還是另有隐情?清朝宮裡的醫書檔案記載:清朝皇帝的死因主要有兩類,一個是天花,一個是因為飲食問題導緻的。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強,病情重,沒有得過天花或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都能被感染。由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性質,人接種牛痘疫苗後,同時也能獲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而牛痘疫苗,一直到十八世紀後,才被發現。再加上天花病毒抵抗力較強,能對抗幹燥和低溫,是以冬天是天花爆發的高峰期。順治帝和同治帝,就是因為得了天花,才去世的。康熙的兒子中,因這病而死的,高達十二人。清朝的皇帝會死于天花,不足為奇。
在很多古代人的觀念裡,蔬菜、五谷雜糧都是平民老百姓吃的東西,王公貴族、富貴人家和皇上都是吃的飛禽走獸。這些都是動物,能不油膩嗎?而且皇上的身份尊貴,是不會吃或者很少吃蔬菜,進而導緻了飲食不健康。
有人說吃油膩一點兒,問題不大。但問題就在于皇帝不僅吃得油膩,還不愛運動。先不說冬天氣溫低,皇帝不愛運動。就算是其他季節,皇帝也不愛運動。一是因為皇帝朝政繁忙,要處理很多國家大事,沒有時間出去運動。二是因為皇帝的身份尊貴,出門都是有馬車和轎子等交通工具可以乘坐,基本上不用他們自己走路。
清朝的皇帝們吃得肥膩,還不愛吃蔬菜,再加上他們不運動,寒冷的冬季血管本來就要收縮以保持體溫。而他們的飲食習慣再次讓血管收縮,血液一供應不上來,是以很多皇帝在冬季出事兒,最終去世。
直到現在,不少人也在冬季去世。由清朝皇帝在冬天去世的原因得出,這個季節多注意飲食、多出去運動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