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要問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我想莫過于疫苗的發明。

在人類進化的曆史長河中,我們在不斷地與各種病毒、細菌搏鬥,而疫苗消滅了天花、控制住了結核病、破傷風,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但在醫學史上,對于疫苗的研發也充滿了一些挑戰倫理和人權,存在着極其殘忍、用血書寫的曆史。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為了研發B肝疫苗,這位美國醫生用了800名兒童的性命

我們都知道,B肝(HBV)是由B肝病毒而引發,這是一種DNA病毒,屬于嗜肝DNA病毒科。

據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這種病毒隻對人體和猩猩有易感性,在感染之後可誘發乙型病毒性肝炎,造成肝髒不可逆轉性損傷,甚至是發展為肝硬化、肝癌。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而在上個世紀50年代,醫學界就已經發現了B肝病毒,于是開始嘗試研究乙型肝炎疫苗。

而當時美國著名的醫學家薩爾.克魯格曼,這位被譽為“B肝疫苗之父”,在當時隻是紐約大學的一名外科醫生。

在當時的醫療和醫學條件之下,人工難以培養病原體,于是他開始喪心病狂,讓人感染病毒再進行人體試驗,進而進行實驗疫苗的研發。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薩爾·克魯格曼)

而1956年,美國威洛布魯克州立大學醫院收容的殘障兒童們便成為他們實驗的對象,這些孩子多數都是患有精神障礙的兒童。

于是該醫生以及他的研究團隊選擇了29名2-11歲的殘障兒童,團隊将這些孩子分為兩組,一組兒童服用了預防B肝的藥物,另一組兒童則是對照組,他們暴露在B肝病毒之下,且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在實驗正式開始之後,首批參與實驗的兒童,僅僅隻有1人沒有感染B肝病毒。

随後通過證據顯示,29名兒童注射了滅活的帶病毒血清,這些血清中的B肝病毒并未能全部被殺死。

很快,在幾個月後,服用球蛋白的染病孩子活了下來,但存在嚴重的後遺症,而不用藥物的孩子很快就死去。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這種短暫性的成功,刺激了克魯格曼,他開始變得不可理智。

為了人為地将兒童患上肝炎,為了擴大實驗的人數,醫院開始制定了一項殘忍的規定,如果父母要将殘障兒童送到這裡接受生活和治療,必須要同意孩子參與實驗。

要知道,在當時,不少父母被醫院裡的“糖衣炮彈”給誘惑,隻要能進醫院,就能換取進入威洛布魯克州立大學的名額,還能減免高額住院費、擷取最佳醫療機會,還能免去照顧殘障兒童的種種麻煩。

是以,這就吸引了很多貧困的父母在協定上簽字。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威洛布魯克州立大學醫院)

而那些沒有感染的兒童中,為了測試注射滅活血清是否能産生免疫以及免疫效果如何。

克魯格曼又給他們注射了完全沒有加熱滅活的B肝病人血清,随後結果顯示:59%的試驗對象獲得完全的疫苗。

就這樣,經過一系列的16年活體實驗之後,克魯格曼和他的團隊終于成功地研發出了B肝疫苗。

此後,克魯格曼也被稱為了“B肝疫苗之父”,易感染者血清制備疫苗的方法此後也逐漸完善,并且開始走向商業化生産。

直到1981年,第一種經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所準許的血清B肝疫苗在美國成功上市,這也意味着數以千萬人不再受B肝病毒所威脅。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B肝疫苗開始造福人類,克魯格曼也收獲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但在備受醫學界的贊譽,至少埋葬了800名無辜兒童的性命。

直到1972年,該醫院的一名行政人員,最終迫于道德譴責和壓力,向媒體披露了這段罪惡的曆史。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縱觀曆史,克魯格曼的貢獻的确是打開了人類戰勝B肝病毒最關鍵的一步,但其發現疫苗的過早,卻是如此地殘忍和滅絕人性。

我們不禁思考:這種試驗,到底值不值得?醫學進步,真的需要用這種不道德實驗來推動嗎?

這種如此殘忍的醫學實驗,是否又想到了----

這跟當年罪惡滔天的731部隊的本質,又有何不同呢?

“B肝疫苗之父”?為了研制疫苗,這位醫生竟用孩子來做活體實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