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争時期,中華民族出現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國難當頭,他們挺身而出,抛頭顱,灑熱血,舍小家,為大家,最終挽救了民族的危亡。今天要說的謝春生,就是他們中的一位。
謝春生出生在一個小鄉村裡,家裡有父母和妹妹四口人。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日軍的鐵蹄蹂躏了謝春生的家鄉,父母帶着他和妹妹四處逃亡。
在逃亡過程中,謝春生的父親不幸死去,留下他們娘仨,母親帶着他和妹妹躲進了一個山區裡艱難度日。這時的中國人,抗日情緒高漲,有志男兒都選擇參軍,為抗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早日把日本人趕出中國。

就在這時,有一支軍隊從他們的小村莊經過,那時謝春生隻有15歲,但是他太渴望能早點把日本人趕出中國,渴望母親和妹妹能夠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裡。可是,他也知道,戰争不是兒戲,是玩命的,一旦出去了,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再見到母親和妹妹,不知道将來還能不能在母親面前盡孝。
但他最終還是下決心參軍,他擔心母親心疼自己,不放自己走,就悄悄的背着母親離開村子,跟着軍隊走了。
誰知道這一走就是71年。八年抗戰,謝春生在殘酷的戰争中活了下來。但他沒想到的是,抗戰結束後又爆發了内戰。内戰快結束時,謝春生被裹挾到了台灣,他在台灣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娶妻生子。
當時,謝春生雖然無時無刻不在挂念着自己的妹妹和母親,可他無法與她們取得聯系,甚至不知道她們的死活。
71年後,89歲的謝春生終于可以回來找尋自己的家人。然而,長時間沒有聯系,他沒有母親和妹妹的下落。多方打聽下,在愛心人士的傾力幫助下,最後,他終于得到母親和妹妹的消息。
原來,抗戰勝利後,母親帶着妹妹回到了他們出生的地方,母親堅信兒子一定會回來的,是以一直在小山村等着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當年邁的謝春生蹒跚着走向村口時,同樣年邁的妹妹站在村口等着他歸來,他們相擁而泣。妹妹領着他回家看望母親,母親仍舊活着,已經106歲了。
看着年紀太大,躺在床上一動不能動的母親,謝春生放聲大哭。母親醒過神,像是有了一些意識。也許母親一直在等待見兒子這最後一面,當晚,她就去世了。
一個人無論離家多久,最為挂念他的總是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