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近代以來最漫長的戰争,當屬1931年開始的14年抗日戰争了。14年裡,我國付出了近3500萬軍民的傷亡以及5600餘億美元(按當時的貨币折算)的代價,才趕走的日本侵略者,可謂艱苦卓絕,而這場戰争最後也止步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釋出《終戰诏書》。

按理來說,抗日戰争在8月15号這天便圓滿結束了,我國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日本投降之後,我國境内的侵華日軍宛如喪家之犬,也開始悉數撤離中國戰場。不過,也有一些不識時務的日本殘部,他們不願意接受天皇投降的事實,還準備負隅頑抗。
要是算上和這些日軍的戰争,抗戰其實并不是1945年8月15号這天結束的。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到底是支什麼樣的日本部隊,如此不識好歹。
這支隊伍是駐紮在高郵的日軍,高郵位于江蘇,是一個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2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這裡曾是堯帝的故鄉,也是江淮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如此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名城,日軍自然不肯輕易還給我國。
當時我軍也是忙于各種投降交接事務,并沒有注意到高郵地區還有這樣一支日軍。等到事情處理完後,高郵的日軍一下成了刺頭。1945年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開始前往收複高郵,這次戰役發生在日本投降後,其才是二戰時最後的一場中日較量。
沒有任何軍事援助的高郵日本駐軍顯然是打不過我國的,19日當晚,我軍對高郵發起了總攻。戰事持續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除了淨土寺的日軍外,高郵城内的其他日軍都已被清空。為何我軍不進攻淨土寺呢?
因為該寺是一座幾百年曆史的古刹,出于文物保護考慮,我軍隻是在淨土寺外喊話,并輪番播送日本民歌,發放日軍投降的傳單,試圖将這群頑固不化的日軍勸出來。就這樣僵持了一周後,這些日軍終于放棄了抵抗,繳械投降。我軍和日軍這鮮為人知的最後一仗,終于告一段落。
其實,這種不願接受現實的日軍,并不隻有我國高郵地區有。當年的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個叫小野田寬郎的日本兵,即便1945年日本政府投降後,還孤身一人在菲律賓的熱帶雨林裡打了29年遊擊戰,嚴重影響了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
直到1974年,一位當地旅遊的日本探險家鈴木紀夫發現了他,并将投降的消息确認無誤地告知小野田寬郎,他才接受了這一事實。
不難看出,日本人之是以這麼頑固,跟他們腦袋裡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思想不無關系。在日本兵看開,他們的天皇是不可戰勝的,是以才會陷入沒有失敗的幻覺中,可見軍國主義思想可怕的洗腦能力。
這也是為何直到今天,依然要提防軍國主義思想複蘇的原因。這一荼毒人類的極端法西斯思想,永遠是人類文明程序上的最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