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在日本街邊,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店,隻要稍微打聽一下就會發現,它們動辄都有數百年曆史,這種老店裡面最著名的一個,恐怕就是金剛組。這家專門建造寺廟的家族企業,初創于公元578年,中國當時還是南北朝。金剛組1500年來一直都是家族經營,香火沒斷過,那麼這就産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日本人的事業可以代代相傳,子孫的生活富裕而殷實,而中國則一直說“富不過三代”?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金剛組

面對“富不過三代”的現象,我們往往把罪魁禍首鎖定在不肖子孫身上,認為敗家子掏空了家底兒。白手興家的父輩,夙興夜寐攢下一點家業,最終因為後代兒孫坐吃山空,不思進取,導緻富不過三代。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20世紀初的金剛組

然而,我們扪心自問,每一個古代家族式企業,都是被敗家子毀滅的嗎?恐怕未必。富不過三代,除了将問題原因歸結在個體因素外,忽視了社會背景和文化環境。敗家子再厲害,不可能一家人全都渾渾噩噩,畢竟家族财富是共同财産,任由一個人胡作非為的情況不現實。富不過三代,作為中國古代曆史的一個特殊現象,它的出現恐怕有三方面的原因。

古代政權的本質

中國古代王朝,本質上是一個身份依附社會,子女依附父母,百姓依附官僚,官僚依附皇帝,總結起來就是:貧者依附富豪,弱者依附強者。在這種情況下,古代中國人對财富的看法獨一無二,即财富安全必須依靠更進階的身份而存在。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中國古代最進階的身份就是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康熙和乾隆,二人踐祚六十年左右,甚至不夠三代人的時間,依附于乾隆的和珅,在乾隆去世後立刻失勢。從四大名著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關于依附關系的端倪,比如《紅樓夢》中,賈家的靠山是娘娘元春,她去世後,賈家失去了權力依靠,很快被抄家。另一個例子是《水浒傳》中的“快活林”,施恩被蔣門神以武力奪走了産業,隻能請來更加厲害的武松,幫他奪回産業,施恩的财富就是依附于武松的武力。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乾隆皇帝

因為古代社會的動蕩不安,不管财富依附的是權力、武力,最終都會随着靠山的倒塌而消失,這是社會環境決定的,不是一兩個敗家子所能左右的局面。是以,在中國幾乎找不到家族經營的百年老店,即便有,至多也隻是保留招牌,所有者一般都換人了。因為依附關系産生的财富,來得快,去得也快,經不起時間考驗,這就會産生第二個問題——揮霍。

今朝有酒今朝醉

因為财富無法長久,是以在中國古代,人們難免傾向于用最快的速度斂财,然後用最奢靡的方式炫耀和享樂。比如石崇燒蠟、王恺刷牆,他們雖然是鬥富,但背後還隐藏着對于财富轉瞬即逝的恐懼,是以用揮霍和浪費來實作對财富的“真正”占有。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由于積累财富的困難太大,持有财富的風險極高,失去财富輕而易舉,财富往往還沒有給人帶來好處,甚至會先引來殺身之禍,是以中國古代社會對财富的價值判斷兩極分化,不僅渴望獲得财富,又擔心甚至怨恨财富帶來危險。一旦獲得财富,難免形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的心理,反正财富守不住,不如揮霍一空。不管多麼殷實的家底,在一擲千金的揮霍下也會很快耗盡,是以富不過三代的現象也在情理之中。

缺乏個人産權的觀念

中國古代之是以産生富不過三代的現象,最主要的一點是沒有産生“個人财産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即沒有達成保護個人産權的全體共識。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工業革命

在西方社會,尤其是以清教徒為首的美國早期,個人産權是一切社會行為的根基:個人财産神聖不可侵犯,不能因為外界動蕩而被随意剝奪。這個思想成為共識之後,創造和累積财富的積極性就被激發了出來,西方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這是從古代一直到近代,中西方文化環境的一個顯著差別:中國古代是身份依附社會,不尊重私有産權,從陳勝吳廣開始一直到朱元璋,無不打着“均田”等重新配置設定财富的口号,這種不斷洗牌的财富配置設定方式,不可能造就“富過三代”的家庭和家族。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安東尼(Antinori)家族

近代西方率先提出了保護個人産權的思想,這也是被保守主義奉為圭臬的信條,不論是亞當·斯密,還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全都主張尊重個人财産,鼓勵創造财富,在這種觀念影響下,财富不但不會引來殺身之禍,還會帶來優渥的生活。比如意大利的安東尼(Antinori)酒莊,安東尼家族延續了600多年,一直以紅酒為業,數百年來他們兢兢業業,幾十代人将祖先的手藝不斷傳承下去。安東尼家族的成員并非聖人,他們當中也有害群之馬和敗家子,但這個家庭能走過600年,更多的還是依靠适合的文化環境和社會觀念。

富不過三代的社會曆史原因

著有《通俗經濟學》的著名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ThomasSowell)曾表示:貧窮是與生俱來的,人類的祖先就曾經是一無所有的。從曆史的角度來看,人類得以大規模創造财富的時間并不長,隻是從工業革命開始而已。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托馬斯·索維爾(ThomasSowell)

工業革命能夠發端于西方,基礎之一就是個人産權的确立,這也正是中國古代和近代缺少的一項特質,同時說明了為什麼中國近代沒有産生工業革命,甚至連“洋務運動”都無法成功。中國古人無法弄清楚“富不過三代”的原因,就依照直覺将罪過推到不肖子孫身上,這種看法既無法解釋“富不過三代”的普遍性,也無法解釋中外之間的差異,是以站不住腳。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日本卻有傳承幾百年的家族

所謂“富國不三代”,之是以成為中國古代乃至近代的特殊現象,有三個顯著原因:第一、古代身份依附社會無法保護财富;第二、古代社會無法讓财富穩定,是以促使人們揮霍;第三、古代缺少保護個人産權的共識。三個原因混合起來,使得大部分人對财富的觀念不斷扭曲,面對系統性的困境,隻能在貧窮中不斷徘徊,無法跳出曆史的怪圈。是以,“富不過三代”與其說是人禍,不如說是環境的必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