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2021年12月,小鵬汽車命犯水逆。數天以前,一場“陰陽合同騙補”的糾紛就已經将小鵬汽車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小鵬汽車官方的回應是:管理失誤,後續将履約。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鵬汽車的“管理失誤”在短短幾天内又以另外一種形式在網絡上再度引起了熱議。據悉,小鵬近日又因為違規采集客戶人臉資料被罰款10萬元。

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書内容顯示,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購買具有人臉識别功能的攝像裝置22台,硬體及軟體采購費共計人民币17.38萬元,并全部安裝在其旗下門店,涉及5個直營店及2個加盟店。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素材來源:天眼查

在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間,上述人臉識别攝像裝置共計采集人臉431623張。該行為未經得消費者同意,也無明示、告知消費者收集、使用目的,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被徐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并責令改正。

針對違規問題,小鵬汽車對本次行政處罰表示完全服從,并對此作出深刻檢討。小鵬汽車稱,資料已經全部删除,不存在洩露或違法使用個人資訊的情況,僅通過客流到訪量等非個人關聯的數字資料作為經營狀況的參考。

采集客戶資料,并非小鵬首創

對于小鵬汽車門店裝攝像頭這件事,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現在很多商場、賣場都裝有監控攝像頭,甚至我們公司都裝了好幾個攝像頭。然而,此攝像頭非彼攝像頭。

小鵬汽車裝的人臉識别攝像頭可以在你到店的瞬間識别到你的面部,并且存檔,這樣未獲得消費者許可的人臉采集已經觸犯了消費者的利益,屬于違法行為。假如小鵬汽車隻是為了采集非個人關聯的資料,那麼它有必要花費17.38萬元成本采購安裝人臉識别攝像頭嗎?人臉識别攝像頭又到底是用來幹嘛的呢?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事實上汽車經銷商一直都存在收集客戶資訊的情況,隻是小鵬汽車恰好因為安裝了人臉識别攝像頭被逮到了而已。以小雷此前在4S店從事汽車銷售的工作經驗上來看,采集使用者資料隻是汽車銷售顧問的日常工作。

在汽車銷售行業當中,銷售顧問會以“三表兩卡”的形式采集使用者資料,而這些資料對客戶的購車意向、喜好作出分析。有資料顯示,建卡的成交率要比不建卡高30%左右,是以“三表兩卡”對每一個銷售顧問,乃至是每一家汽車經銷商的銷售政策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簡單來說,從你進到4S店,留下聯系方式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記錄在案。這份客戶檔案直到交車回訪才會被宣告初步終結,然後售後部門再接着采集資料。在小雷看來,小鵬汽車在門店安裝人臉識别攝像頭的初衷就是為了讓“三表兩卡”式的客戶管理變得更加高效。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例如,當客戶第一次到店時,人臉識别攝像頭就會存下客戶的人臉資料,等到客戶第二次到店時,系統會在第一時間從資料庫當中擷取客戶資料,并且通知與之對接的銷售顧問為客戶提供服務。

從好的方面來看,這套人臉識别系統确實可以大幅提升銷售顧問的工作效率,以及客戶的等待時間。當然,這套系統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它在采集客戶資料時并沒有獲得客戶許可。在小雷看來,如果小鵬汽車能夠在使用這一系統時提前取得客戶的許可,并且在客戶産生抵觸心理之前删除客戶資料,那麼它或許就能夠逃過一劫。

另外,從資料洩露的角度來看,“三表兩卡”作為核心機密,可謂是汽車銷售部門的生存之本。是以,這類高度保密的資料基本沒有洩露出去的可能性。

從小鵬汽車的處罰力度上來看,它在采集43萬張使用者人臉照片,但是卻隻處罰了10萬元。這樣的處罰力度即便是在小鵬汽車自己看來都隻能算是“從輕處罰”。小雷認為,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之是以隻對它進行了從輕處罰,也是因為小鵬汽車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隐私問題被推上風口浪尖

小鵬汽車并不是第一家使用人臉識别攝像頭非法采集消費者資料的公司。早在今年央視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晚會期間,寶馬4S店就曾因非法采集人臉資料而引起廣泛争議,讓“隐私保護”這一詞彙沖上了熱搜。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據央視報道,時值寶馬經銷商正通汽車旗下有上百家4S店都安裝可以擷取顧客人臉資訊的攝像頭。面對央視的曝光,寶馬汽車很快就作出回應并表示其沒有在經銷商端利用過人臉識别裝置擷取過客戶資訊。此外,針對旗下經銷商收集客戶資訊的行為,寶馬汽車也表示,“已經敦促正通汽車停止使用人臉識别裝置和整改,并針對所有寶馬品牌經銷商進行檢查以落實相關要求,以及對于個别經銷商的不當行為表示歉意。“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事件中心的主角正通汽車在面對央視的曝光也很快敗下陣來,迅速做出了回應,其表示已經第一時間停止所有裝置使用并開展自查以核實情況。對于該事件公衆和客戶造成的困擾,正通汽車也表示了歉意。此次小鵬汽車被曝光收集客戶隐私事件其實與此前正通汽車的操作也如出一轍,隻不過随着監管的越發嚴格,對于類似的事件,相關的機構執法在處理時也變得更加的嚴厲。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另外随着智能汽車的興起,涉嫌侵犯隐私的話題在全車遍布攝像頭的智能汽車之上也已經屢見不鮮。早在今年3月份,美國知名雜志《消費者報告》就曾經表示,特斯拉汽車利用攝像頭拍攝、上傳乘客影像的行為,引發了人們對隐私安全的擔憂。對此,特斯拉CEO馬斯克承認了特斯拉存在監控車主的現象,并且表示監控車主隻是為了確定使用者使用FSD beta時的安全性。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事實上除了特斯拉之外,包括小鵬、蔚來、比亞迪、長安、福特、通用等多家車企旗下的衆多智能汽車,都需要通過車内攝像頭來實時監控使用者的精神狀态。由此可見,随着智能汽車的出現,攝像頭這類視覺傳感器已經成為了智能汽車不可或缺的硬體配置。

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并不成熟,而且目前很多汽車使用者都存在過度依賴L2級别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情況。如果汽車無法做到對使用者的實時監控,那麼在車輛需要使用者接管時就會存在很大的風險。是以,出于安全考慮,車企在車内配備一顆用于監控使用者精神狀态的攝像頭也有它的必要性。

然而,無論車企在車内配備攝像頭的初衷為何,它終究是以犧牲使用者隐私換取的科技優勢。要知道,攝像頭作為智能汽車上的必備硬體,它就像是一柄雙刃劍,既能夠在關鍵時刻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也能讓使用者的隐私無處可藏。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顯然,車企給汽車配備車内攝像頭是為了使用者的用車安全以及便利性着想,而不是為了竊取使用者的隐私資料,因為竊取使用者資料對于車企而言就是損人不利己。

如何用好攝像頭這把雙刃劍?

在攝像頭這件事情上,車企的初衷是好的,大多數使用者在意的也并非是車上多了顆攝像頭,而是害怕自己在用車過程中的隐私問題會被這顆攝像頭所竊取。是以,這件事情的症結并非攝像頭本身,而在于車企對這顆攝像頭所表達出來的态度。基于這一點,小雷認為想要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其一,在政策方面,我國有關部門應該制定一些列關于智能汽車資料采集的隐私保護條款,確定采集到的資料不會被另作它途。隻有國家制定了強制标準,才會在車企之間形成強有效的執行力。

在今年8月份,工信部和公安部就相繼釋出了《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的意見》以及《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其中《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有明确規定,“未經被收集者的單獨同意,網聯汽車不得通過網絡、實體接口向車外傳輸包含個人資訊的資料,但将清晰度轉換為120萬像素以下且已擦除可識别個人身份的人臉、車牌等資訊的視訊、圖像資料除外。同時,網聯汽車不得通過網絡、實體接口向車外傳輸汽車座艙内采集的音頻、視訊、圖像等資料及經其處理得到的資料。”在該規定發行後不久,特斯拉就開始在中國境内建立了專屬的資料中心。由此可見,近兩年我國在智能汽車隐私保護方面已經開始逐漸加大管控力度,未來我國的智能汽車在隐私保護方面将會更加規範。

小鵬因采集人臉被罰,又一次替行業背鍋?

其二,在新車傳遞時,車企銷售、傳遞人員有義務明确告知使用者智能汽車上所搭載的攝像頭的用途,而不是在《車輛使用手冊》當中的某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上做出标注。要知道,如今會看說明書的汽車使用者已經寥寥無幾。

其三,使用者必須要有攝像頭的最終控制權。在這方面,其實有許多車企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它們在車内攝像頭前方安裝了一塊用于遮擋攝像頭的蓋闆,當使用者不需要用到攝像頭時随手關上蓋闆即可保護自己的隐私。這樣的做法其實花費不了車企太多的成本,但是卻能展現出車企對于使用者隐私保護的用心。

注: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