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廈門海關人員合影。照片大約拍于1860年代。
1868 年,原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組建了清政府第一個外交使團出使美國,于7 月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中美續增條約》。在其後一年多的時間内使團走訪了英國、法國、普魯士、沙俄等地。照片中者為蒲安臣,兩側為随行參贊。這是紀錄中國外交史發端極為珍貴的影像資料。
南京,報恩寺塔附近的軍械庫,這是在中國的第一個現代武庫。約翰·湯姆森/攝,照片大約拍于1868-1872年之間。
帶劍的武士。照片約拍于1870年代。
上海,某棉紗廠内景 。 照片大約拍于1870年代。
常安軍合影。照片大約拍于1870年代。常安軍是太平天國時期,由外國人庫克上校和華生少校率領的在上海、甯波一帶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幫助清軍作戰的部隊中的一支。
福州船政全景。照片大約拍于1870年。福州船政局由左宗棠創辦于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産基地。後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經營下,船政局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1872年,香港,首批留美幼童。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選派120名幼童到美國留學,這是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批幼童原計劃留學15年,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差異,9年後就中途撤回,以失敗而告終。
清末學堂内,放學後,學生給私塾先生作揖。照片大約拍于1870年。
武将們舉辦的某個活動場面。照片大約拍于1880年代。
1881年,開平礦務局修建的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唐胥鐵路通車後,清直隸總督李鴻章率幕僚乘車視察。
山東威海衛,在戰艦上合影的北洋水兵。照片大約拍于1885年前後。
1895年,山東牛莊,甲午戰争中的清軍衛隊。
1900年,刑場。
陸軍速成學堂。照片大約拍于1890年代。1894 年,甲午戰敗後,清廷尋找改革軍隊的方法,下令由張之洞、袁世凱等創立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史稱新軍。
1910年8月31日,四川北茂州,清末四川松潘撫夷府親兵。
1906年,威海衛華民慶賀立憲。1906年開始,清廷出于各方壓力宣布實行“預備立憲”,其實這隻是個幌子而已。
清宣統(溥儀)年間的川漢鐵路。
張之洞創辦的漢冶萍公司(即漢陽鐵廠)全景。這是中國最早的近代化鋼鐵聯合企業。
袁世凱(中坐者)閱兵。
1902年1月,肅親王善耆、恭親王溥偉、,醇親王載沣、皇貝勒載濤、皇貝子溥倫等。
1907年,山西大學堂開學典禮。1902年創辦的山西大學系庚子賠款退還資金所創辦。
清末郵政所門口。
1909年,武漢第一次勸業獎進會留影。1906年,清朝農工商部開設京師勸工陳列所,各省會和通商大埠紛紛效仿,這便是中國最早、形式最簡單的博覽會。一時間,各種名目的地方性商品博覽會遍地開花,但,真正具有較大規模的地方性博覽會,則始于1909年在武昌舉辦的武漢勸業獎進會。
1911年10月,清軍通過漢口某浮橋。然後接下來,清廷就沒了,這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