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朝歌就是殷墟,這可是詩聖杜甫的祖先杜預的研究成果。然而,孟子教導我們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時我也認為全信的話就是愚魯。于是在下覺得杜預說的也是模棱兩可,我今天就把這個模棱兩可變成一錘定音。

最初我也曾認為杜預說得對,可對比神話影視、曆史文獻。我發現“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怎麼殷墟遺址在安陽?”這真是一個燒腦的問題,這不僅是一個神話與曆史相沖突的問題,更是曆史與曆史相沖突的地方。

《左傳·定公四年》載:“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虛。”杜預注曰:“殷虛,朝歌也。”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倒不是杜預把殷墟說成殷虛,因為左丘明記錄的也是殷虛,其實這裡的殷虛是通假字,通假的字正是殷墟。我們還是從商纣王的朝歌說起吧,這裡面也有很多颠覆你觀念的真相。很多人知道朝歌這個地方,還都是得益于大型古典神話連續劇《封神榜》。

不過,《封神榜》犯了一個發音的錯誤,這個錯誤倒不像把”耄耋(maodie)”說成“耄耋(maozhi)”那麼嚴重,但依然不能讓淇縣人民接受。

不過之前最不能接受的應該是浚縣人民,而現在最不能接受的是鶴壁開發區的人民。這個問題就連《封神榜》裡的演員都把朝歌(zhaoge(朝歌(chaoge)。

《封神榜》這部電視劇影響很大,很多人都把朝歌(chaoge)當成了正宗發音。淇縣人民不能接受的是,朝歌就是淇縣的古稱,在漢太祖時還設立了朝歌縣,朝歌被定為朝歌之前就是沬邑。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那為什麼之前為什麼浚(xun)縣人民不能接受呢?朝歌的确是淇縣的古稱,但商纣王的宮殿,尤其是“天子死社稷”地——鹿台并沒有在淇縣,而在浚縣。

漢高祖劉邦在河南省鶴壁市還成立了一個縣叫黎陽縣,黎陽是什麼意思呢?很明顯是黎明的太陽。而朝歌又是什麼意思呢?大抵是對着朝陽而歌唱。

據《淇濱文史資料》考證,商纣王的殉國地鹿台就在今天的鶴壁市淇濱開發區钜橋鎮劉寨社群、王寨社群之間。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鹿台其實是個錯别字,其正确用字則為廪台。廪生是廪膳生員,廪台其實就是商纣王的糧倉。明朝“嘉靖七年歲次”的石碑記載的今天钜橋鎮唐莊社群原名為宮堂村,這裡的宮堂就是商纣王的宮殿所在地。然而,個人認為在今天浚縣衛賢鎮前後公堂才是真正的商纣王的宮殿所在地。

公堂村本為宮堂村,宮堂是宮議堂的簡稱。我私下認為,前公堂當為前宮堂,是商纣王的辦公所在地;後公堂應是後宮堂,是商纣王寝殿後宮所在地。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既然宮殿都在浚縣,浚縣人民不能接受“朝歌”的錯誤發音也是可以了解的。更何況在2008年之前,不要說劉寨、王寨就是整個钜橋鎮也都是屬于浚縣,甚至來說,淇濱區的主體在2005年原本就是浚縣的大赉店鎮。

另外,我們一直以來有個誤區,商纣王的說法并不正确。這裡,我特别想補充的是,盡管我前邊多次提到商纣王,但準确的說法應該是殷纣王。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是殷墟而不是商墟,商朝從盤庚時期就改國号為殷了。可不是盤庚愛遷都,他的老祖先都愛遷都!

商朝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可從建國以來,商朝就成為了“流浪王朝”。

他們從番開始遷,陸續從商丘(亳)遷到鄭州(嚣),後來又一路向北走到了安陽。不過,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安陽是安陽西,可不是後來的殷而是相(地名)。根據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在《西京賦》的記載,商(殷)朝前後遷都了13次,王國維将這前八後五的遷都地方逐一考證。

(據王國維《說契至于成湯八遷》一文)可以歸納為:

亳(契居)番(契居)砥石(昭明居)商(昭明、相土)泰山下(相土)商丘(相土)殷商丘湯居亳。

五遷:中丁遷都于隞(今河南荥陽北敖山南);河亶甲遷都于相(今河南安陽市西),祖乙遷都于邢(今河北邢台);南庚遷都于奄(今山東曲阜舊城東),盤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西北)。

商朝君主愛遷都,也并不是什麼世界那麼大,他想去看看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安全、為了發展。

商王朝自盤庚至纣的都城。

公元前1298年(前1319【1046+273】),盤庚從奄遷移到了老家的老家商丘,可沒多久就又遷到了北蒙。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北遷的過程很曲折,貴族都不願意,這次遷都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躲避自然災害,同時也是為了強化對貴族的控制。奄就是後來孔子的老家曲阜,而北蒙(今河南安陽市西北小屯村)就在今天的安陽,被盤庚改為殷,同時也将國号改為殷。這就有意思了,殷王朝的就是殷,這就和新加坡的首都是新加坡城一樣有趣。

《古本竹書紀年》:“盤庚即位,自奄遷于北蒙,曰‘殷’。”《史記·殷本紀》 《正義》 引 《括地志》:“ 《竹書紀年》: 自盤庚徙殷,至纣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魏國的《竹書紀年》說的是盤庚自從遷都到安陽到殷纣王自焚,這273年都沒有遷都。可您一想,不對呀。《封神榜》裡明明記載殷纣王的首都是朝歌呀!

《封神榜》是神話電視劇,最初源自于明朝隆慶、萬曆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也叫《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纣外史》、《封神傳》)。别看又是神話電視劇,又是神話小說,但說的朝歌是首都也不算太大的錯誤。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這《商周列國全傳》話本最早在南宋時已形成,話本再不靠譜,也不至于編造首都吧。更何況,把朝歌定為首都,古典文獻都有記載。第一段,我不是說了嗎?杜甫的祖先杜預還說朝歌就是殷墟呢!真相是什麼呢?

其實,将朝歌定為殷朝的都城帝辛(殷纣王)并不是第一人。

《史記正義》似乎和《竹書紀年》很過去,後者說二百多年沒遷都,前者說盤庚的侄子一代明君殷高宗(經常訛稱為商高宗)的武丁(婦好的老公)就在南邊的沬邑設立都城,還被稱為武丁城,這武丁城就是後來的朝歌城。

不過武丁很快又遷回北蒙,然後武乙、文丁、帝乙、帝辛也都一次又一次地遷過來,還把沬邑改為沬都。殷纣王還對沬都進行舊城改造大更新,其規模很大,已經毗鄰了城西的朝歌山。熱愛遊山玩水的殷纣王,在山上俯視沬都,向陽而歌,遂将沬都改為朝歌。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朝歌是殷朝的都城,後來成為了廢墟,稱之為殷墟也說得過去。我們經常所說的殷墟一般都是河南五陽(包括縣級有十五陽)之北的安陽。

如果沒有《封神榜》電視劇,也許有太多太多的人隻知道殷朝的首都是安陽,殷墟是安陽,而不知道朝歌也是都城的事兒。那麼問題來了,安陽與鶴壁市開發區南邊(不能狹義地了解為淇縣)哪個是正宗的殷墟?或者換句話來說,安陽與鶴壁市開發區南邊哪個才是殷朝的首都呢?莫非殷朝有兩個首都嗎?

殷朝何止有兩個首都,人家有四個首都好不好?正宗的首都就是安陽,安陽是名副其實的首都,而包括鶴壁南部在内的三個首都,隻能算行宮陪都。

熟悉曆史的都知道,我們曆史有兩京制、三都制、五京制什麼的?其實發源最早的還屬于殷朝(商朝)。在殷朝晚年設立四都,分别是國都安陽、陪都朝歌、陪都沙丘、陪都邯鄲。而這種“合縱”一條線的四都制,正是殷纣王的首創,而這可不是我亂說的是。有史冊記載為證。

“纣廣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鄲及沙丘,皆離宮别館。”(《竹書紀年》)

很明顯從曆史的記載上來看,朝歌的“存在感”、“出鏡率”很明顯高于邯鄲還有沙丘,由此可以看出朝歌的地位。也就是說這陪都也是有等級的,也是要分個一二三等的。

如果按陪都尤其是第一陪都來說,杜預所說的是殷墟是朝歌也不錯,畢竟朝歌不僅是殷朝的地方而且還是第一陪都嘛!倘若把殷墟定位真正的、唯一的、正式的國度的外,那答案隻有一個,就是安陽。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殷墟遺址為何在安陽?

朝歌和安陽的關系像極了今天的斯裡蘭卡、德國等國家的首都和行政中心(陪都)。斯裡蘭卡的首都是斯裡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其行政駐地卻在科倫坡。德國的首都是柏林,但他的政府所在地卻是波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