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曾維根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普外科)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發熱
在老百姓的眼中,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感冒,其實除了感冒,很多原因都可以導緻發熱,最常見為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扁桃體發炎、肺炎、腸炎、尿道炎、膽囊炎等。
除了感染性疾病,很多其他疾病也可以導緻發熱,如惡性良性腫瘤、外傷、手術後、某些藥物、甲亢、變态反應、大腦中樞疾病等。
發熱是一種保護機制
我們人類的大腦有體溫調節中樞,身體的産熱和散熱是基本平衡的,是以人類是恒溫動物。
除了恒溫動物,地球上大部分動物為變溫動物,也叫作冷血動物,它們的體内沒有體溫調節機制,僅能靠自身行為來調節熱量的散發或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的體溫。冷血動物的體溫随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魚類、蛙類、蛇類、蜥蜴類、鳄魚類、龜類、甲殼類等都屬于冷血動物。
對于我們人類這樣的恒溫動物,當機體在緻熱原作用下或體溫中樞出現功能障礙時,會導緻産熱增加,而散熱不能相應地随之增加,進而使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這就是發熱。
發熱時體溫升高,有毒有害的微生物繁殖活性下降。而我們的免疫系統反應性增強,免疫細胞數量增加,殺菌活性增強。一定程度的發燒可以有效地抵抗病原微生物,并殺滅它們。
是以,發熱是一種保護機制,有助于我們清除有毒有害物質,如果體溫沒有超過38.5℃,醫生一般不建議使用退燒藥。但是長期的高燒對身體也是有害的,特别是對大腦的損害很大,可造成高熱驚厥、休克,甚至死亡,需要及時處理。
長期不發燒是怎麼回事
長期不發燒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身體素質好,或者平時非常注意保養,遠離了細菌和病毒,讓它們沒有可乘之機。或者,細菌和病毒還沒有進入到血液循環裡,就被免疫細胞殺死,沒有機會引起身體發熱,在局部就被消滅了。
但是發熱隻是一個方面,不能全面地反映身體健康情況,因為很多疾病是不會引起發燒的,如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大部分惡性良性腫瘤等。長期不發燒,不代表不會得這些疾病。
長期不發熱容易患癌症?
這種說法其實并沒有科學依據。癌症是因為各種緻癌因素作用于人體,導緻細胞發生基因突變,最終變為癌症,與發燒沒有任何聯系。發燒主要是由細菌、病毒等緻熱原導緻體溫調節點上移,引起體溫升高。
之是以很多人會産生這樣的錯覺,原因可能是這樣的:很多人長期不發燒,自認為或者别人均認為他的身體非常好,進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異常,沒有按時參加體檢,沒有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并及時幹預。當被診斷為癌症的時候,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為什麼平時身體這麼好卻突然患上癌症了?是不是與長期不發燒有關?其實,這隻不過是一種錯覺而已。
總而言之,長期不發燒、不感冒是好事,從一個方面說明身體是不錯的。但是也不能大意,發不發燒與癌症沒有必然關系,大家還是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
【醫食參考】視訊号又更新了!
特邀專家【陶醫生】分享健康小常識
想要了解更多,請到視訊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