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打開世界地圖,我們會發現,中國是世界上陸地邊境線最長的國家,全長約2.28萬公裡,漫長的邊境線為我國在邊境治理上提出了不少的難題。

近代中國由于國力的衰弱以及政權的更替,曾經被西方列強肆意地瓜分,讓大量的領土離開了祖國的懷抱,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領土争端。解放之後,我國在領土争議問題上,不斷取得突破,同時也為世界創下了解決領土争端的典範。

而在此過程中,中國與塔吉克斯坦領土争議問題的解決,則是一個讓世界稱贊的典型案例。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1.世界屋脊華夏占,清廷衰落拱手讓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帕米爾高原。從小我們就從課本上了解到,帕米爾高原有着“世界屋脊”的稱号,這一稱号展現出了帕米爾既高又大的地理特征。

說她“高”,是因為帕米爾高原上的山體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其主要的山峰海拔甚至超過6000米,高原西部的兩座著名的山峰“共産主義峰”和“列甯峰”高度都在7000米以上;

說她“大”,是因為帕米爾高原整體面積超過十萬平方公裡,地跨中國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東南部以及阿富汗東北部。

帕米爾高原地處中亞的東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地理版圖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在中國境内的,是帕米爾高原的東部,目前處于新疆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區境内。

自古以來,我國記錄帕米爾的曆史著作不計其數,最早出現在《山海經》内,稱作“不周山”。春秋戰國時期,更是有天神共工怒撞不周山的神話,在後世廣為流傳。

西漢時期,國家繁榮昌盛,中原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通商,帕米爾高原成為了商人們往來貿易的重要通道,從此,中國各個朝代都有着對帕米爾高原的曆史記載。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到後來帕米爾高原又會成為中國與别國的領土争端呢?這就要從清政府的衰落開始說起了。

乾隆時期,國力尚在頂峰,1759年,清軍完成了對西北準格爾部以及大小和卓的平定,這使得西域諸國紛紛歸降,而當時的帕米爾被叫作“蔥嶺”,中國的西部版圖也得以延續到巴爾喀什湖和噴赤河。鼎盛時期的清王朝,将整個帕米爾高原置于國家的版圖之内。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然而,随着清王朝逐漸衰落,以及沙俄國力的不斷增強,此消彼長之下,沙皇的野心也終于藏不住了。沙俄軍隊不斷推進,向喀什湖以東的區域入侵,多次侵擾中國國土。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昏庸無能的鹹豐皇帝與沙俄簽訂了《北京條約》,對西北的邊界做出了一系列妥協,這也為後來西北邊界的混亂埋下了禍根。

1864年,新疆地區發生回族動亂,在邊界線上觊觎已久的沙俄軍隊終于等到了機會,他們與亂軍勾結,公然入侵我國西部領土,發動戰争,直接威逼清政府。

而當時的清廷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氣魄,軟弱的同治帝很快就屈服于敵人的威脅之下,與沙俄簽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直接将西部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俄國,涉及的土地面積足有44萬平方公裡。

《勘分西北界約記》的簽訂,讓我國失去了大片的領土,同時也直接造成了此後很長一段時期西部邊界混亂的局面。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縱觀人類文明的曆史,每一個王朝的崩塌必然伴随着邊境的動亂,當時的清王朝也不例外。《勘分西北界約記》簽訂之後,中國西北邊境地區的局勢愈發動蕩,各族相繼發生暴動,其中“阿古柏之亂”造成的影響最大。

阿古柏被稱為“中亞屠夫”,原為烏茲别克人的他,生性殘暴、骁勇善戰,1865年至1877年期間,在英國和沙俄的煽動下,率軍入侵新疆,搶奪了我國大片土地。

後來,清政府派出左宗棠入疆平亂,通過一年時間将阿古柏消滅,收複新疆。

此後,清政府也曾多次派出使者與沙俄交涉,希望收回割讓的領土,但幾乎都是無功而返,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清廷割讓給俄國的土地面積達到60萬平方公裡之多。

2.狼子野心仍不滿,英俄私分帕米爾

盡管俄國已經通過非法的手段攫取了我國大量的領土,但其野心仍未得到滿足。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在左宗棠消滅阿古柏之後,清政府曾經要求俄國歸還伊犁,但對方又狡猾地提出“勒索”的條件,要求将俄國的邊界向中國一方繼續延伸。

這樣無恥的條件先是遭到了清廷的拒絕,可是在後來的談判中,俄國人通過威逼利誘的手段,終讓清政府的代表做出了妥協,簽訂下《續勘喀什噶爾界約》。

在條約的規定下,中俄兩國重新劃定了邊界線,這也等同于中國再次割讓了西北的領土。而讓人更加無奈的是,條約把中俄邊界線之間的一塊三角地帶劃定成了“待議地區”,這也為貪婪的俄國人留下了繼續“幻想”的空間。

1891年,欲望膨脹的沙俄再次大舉出兵帕米爾,他們親手撕毀了當初的約定,入侵“待議區”,并繼續向東推進到薩雷闊勒嶺。而此時,英國人看到俄國在帕米爾上的橫沖直撞,毫無顧忌,也生起了貪念,同時他們也擔心俄國人遲早會觸動到自己的利益。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于是,英俄兩國暗中勾結,企圖私分中國領土。就在中日甲午戰争之後,清政府的實力被再度削弱,英俄兩國也趁機在1895年達成協定,私自瓜分中國在帕米爾的領土。

此時的清政府顯然已經沒有能力改變這喪權辱國的局面了,不過卻依然在為保護領土邊界做了最後的努力。

一方面,清政府宣布“絕不承認”英俄對我領土的侵占,并對其強盜行為表示了強烈的譴責和不滿;另一方面,朝廷也向邊界區域增派了軍隊,沿薩雷闊勒嶺加強邊界的守衛。雖然領土的損失已成事實,但清政府這“最後的倔強”,也讓往後領土的收複留下了希望。

3.中塔談判定基調,領土争議終解決

清朝滅亡之後,近代中國雖然曆經了混亂局面,但也都秉持着同一個原則,那就是堅持帕米爾西北部中國領土的主權,不承認英俄的非法侵占。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成立的蘇聯政府,也承認中俄兩國在帕米爾的邊界争議,不過争議區域的實際控制權依然掌握在對方手中。而由于社會的動蕩以及國家實力的羸弱,在此後的幾十年内,中國政府始終無法收回失去的領土。

時間又來到了1991年,此時的中國經過了十年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在不斷地提升,相反,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卻是自身麻煩不斷,并在當年年底宣布解體,各加盟共和國也紛紛宣布獨立。

塔吉克斯坦在蘇聯正式解體之前,便宣布了獨立,而在蘇聯解體後,帕米爾高原上中俄争議區域的大約2.8萬平方公裡土地,便由塔吉克斯坦全部繼承了下來,換言之,中蘇領土争議變成了中塔領土争議。在塔吉克斯坦繼承了帕米爾的争議區域之後,很快中國政府便開始了與塔方的領土談判。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當時很多人認為,中國一直沒能與蘇聯就争議領土達成一緻,是因為蘇聯國力強盛,又是社會主義的“老大哥”,中國談判的勝算不大,而塔吉克斯坦則不一樣,在中國面前,那就是一個“彈丸之地”,要收複失去的領土,可謂是易如反掌。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對于塔吉克斯坦來說,其國土面積隻有區區14萬平方公裡,還沒有中國廣東省的面積大,争議區域的2.8萬平方公裡土地,占其國土面積的20%,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再者,這“争議土地”本是中俄(中蘇)之間的争端,與塔吉克斯坦沒有直接的關系,塔方隻是從蘇聯身上繼承而來,通俗一點來說,這可是一筆“三角債”啊。于是,帕米爾高原上的領土争議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對于中國來說,自古就有記載帕米爾高原屬于中國領土的史料,而且以往簽訂的條約也表明,那是從華夏土地上割讓出去的一塊。而對于塔吉克斯坦來說,那可是從蘇聯“老哥”那裡繼承下來的财産,要算賬,找我“老哥”算去呗。

面對與塔方的領土争議,中國政府始終保持着堅定的立場,堅定中國對争議領土自古以來就擁有的主權,但同時,中國上司人考慮到塔吉克斯坦的實際情況,沒有采取太過激烈的舉動,而是始終保持與塔方的領土談判。

在此過程中,中方還多次向塔吉克斯坦提供了經濟建設的援助,幫助塔吉克斯坦擺脫貧困的局面。

也許是受到中國以禮待人的大國之風的觸動,塔方一直配合中方開展談判工作,對于中方而言,雖然争議問題沒有解決,但是隻要雙方還能坐在談判桌上,那麼一切都有可能。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1997年,中國與塔吉克斯坦針對有争議的烏孜别裡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這兩個地區達成了協定,邁出了解決領土争端的重要一步。

而三年之後,在2000年的7月,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簽訂了協定,針對邊界問題做出了詳細的約定,這也為中塔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奠定了基礎。

2002年,塔吉克斯坦總統埃莫馬利·拉赫蒙應邀通路中國,在通路期間,中塔針對長久以來存在争議的區域達成了一緻的意見,2.8萬平方公裡的争議土地中,大約1000平方公裡将交還給中國,這也标志着中塔兩國邊界争議的結束。

2011年9月20日,中塔雙方的邊防軍隊代表,在帕米爾高原中方第75号界樁處舉行中塔新劃定國界交接儀式,這代表着存在了130多年的領土争端得以圓滿的解決。

中塔兩國邊界談判後,3.5%的帕米爾高原争議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很多人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中國從2.8萬平方公裡的争議領土中收回了1000平方公裡,僅僅占争議領土面積的3.5%,這對于中國來說,是不是吃大虧了?

事實上,中塔領土争端的解決,也在世界範圍内創下了解決領土争議的典範。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國力懸殊,但在多年的談判之中,中國從來沒有以大國的姿态向塔方施壓,沒有采取某些西方國家慣用的“經濟封鎖”、“軍事幹涉”等伎倆,而是與對方建立平等、和諧的談判關系,通過政治智慧以及談判技巧,最終取得了讓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回争議領土之後,我國曾派出了地質專家前往帕米爾高原進行例行勘察,結果卻在勘察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處稀有的鈾礦資源。如此的好消息似乎也印證了一句古話:得道者,天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