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為國犧牲,女兒繼承父志,嫁好友兒子,生下一子名揚四海

民國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時期,在這個年代當中,由于西方文化的傳入,對封建社會的舊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而接受過新思想的人,他們看清了封建社會的窮途末路,是以在民國時期誕生了一批走在革命前線的先輩。

父親為國犧牲,女兒繼承父志,嫁好友兒子,生下一子名揚四海

王隽英的父親王以成就是革命先輩當中的一個,他在諸城的戰鬥犧牲,此時王隽英才四歲,看着這麼年幼的孩子,王以成的好友丁維汾不忍心讓她一個人流落街頭,于是就收養她為義女。

在他的資助和革命思想的影響下,王隽英從小就養成了同惡勢力戰鬥的性格,王隽英自幼聰明,十三歲時,她已經寫出了詩詞,為了不埋沒王隽英的天分,丁維汾就送她前往美國留學。

父親為國犧牲,女兒繼承父志,嫁好友兒子,生下一子名揚四海

1931年9月18日,抗日戰争爆發,王隽英懷着一腔熱血傳回祖國,他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抵制日貨,打擊漢奸,還将母親唯一留個他的金戒指和自己攢下來的錢财捐給了抗日義勇軍。

他的丈夫丁觀海,對她來說既是兄長,又是并肩作戰的戰友,兩人走在抗日前線,用筆尖要喚醒國民的思想,兩人在朝夕相處當中,結合在一起,并且養育一子丁肇中,王隽英即便在懷孕期間也沒有放棄演講。

父親為國犧牲,女兒繼承父志,嫁好友兒子,生下一子名揚四海

她戰火蔓延,她的心口也在灼燒,為了能夠幫助抗日事業,王隽英跟丈夫協助抗日的地下組織,給他們捐物資,給他們傳遞情報,由于兩人的努力,各地都掀起了抗日熱潮,可這也讓日本人盯上了他們。

日本人将丁觀海抓到了司令部,想讓丁觀海為日本人賣命,丁觀海強硬拒絕,更是直面日本人說道:“甯做槍下魂,不做亡國奴”,面對丁觀海的态度,日本人實在沒得辦法,丁觀海和王隽英影響力很大,他們也不敢殺他。

父親為國犧牲,女兒繼承父志,嫁好友兒子,生下一子名揚四海

關押幾天之後就把他放了出來,兩人也是知道待不下去了,立刻帶着家人,開始逃亡,在地下組織的幫助下,兩人喬裝前往了重慶,并在重慶組織抗日事業,1945年6月,她跟丈夫跟蔣面談民生大計。

抗日戰争結束之後,他将兒子丁肇中送往美國讀書,自己也前往陪伴兒子,她這一生都在奔波,給予兒子的關系實在是太少了,1960年,丁肇中在美獲得了碩士學位後病逝,享年52歲。

父親為國犧牲,女兒繼承父志,嫁好友兒子,生下一子名揚四海

在她臨終之前,她給兒子留下了遺囑:“愛科學,愛祖國,雙愛雙榮”,丁肇中也是朝着母親的期望前進,1976年,丁肇中獲得了諾貝爾獎,在頒獎典禮上,他用一口帶着鄉音的中發表了演講,在最後一句話,她感謝自己的父母,更加感謝自己的祖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