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充電的下一站|把握政策,道與勢合

文|王偉

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政策紅利期。近期釋出的關于基礎設施的一系列檔案,預示着又一輪高速發展行情即将到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1~10月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50萬輛,同比增長1.8倍,目前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過700萬輛。

對于産業發展而言,如果說市場和技術是原動力,那麼激勵政策就是催化劑。截至目前,我國已出台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政策工具涉及用地、建設、裝備和營運等多個層面,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但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仍然是一個“藍海”。如今,跨界玩家不斷湧入,一體化(油、氣、氫、電、光、儲)發展模式開始加速。

面對這樣的産業趨勢,該如何謀劃推進之道?對業界而言,需要深入研究新能源政策工具包,做到善借勢、巧布局、撲下身、練内功,道與勢合、意與身合,在有序充電、規模化換電和加氫站建設方面做到極緻,才能打出漂亮且有力的組合拳,最終赢得市場和使用者的認可。

充電的下一站|把握政策,道與勢合

有序充電:“界面最複雜的生意”

北京市天通苑小區曾号稱“亞洲最大社群”,日前建成了一座社群公共充電站,因采取有序充電技術而實作新能源汽車車主和供電企業的雙赢。

11月21日,央視播發《城市小區裡的充電樁“落地”不易,國家電網探索破解充電難題》的調查報道,揭示了老舊小區充電難的問題。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之争,曾是發展初期業界對充電設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糾結。時至今日,受制于車位不足、管理混亂、配電容量不足等原因,這一令人棘手的問題仍然很難突破。

央視提供的資料顯示,在北京1.2萬個居民小區中,有2700個是老舊小區,戶均停車位不足0.5個,近40%的私人電動汽車車位不具備安裝充電樁的條件。

實際上,我國的基礎設施水準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截至9月末,我國新能源汽車車樁比例為3.05:1,而,美國、歐洲、日本市場的車樁比分别為16:1、13:1、8:1。據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光儲直柔應用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立理介紹,從“油電比”(公共充電站與加油站之比)名額來看,目前我國限購城市(包含主要一線城市和部分新一線城市)的油電比已經達到2.8,公共充電站數量是加油站的2.8 倍,充電站的城區覆寫密度已經超越加油站;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油電比”也分别達到1.0 和0.7,公共充電站覆寫密度已經與加油站相當。

問題在于,目前充電樁整體行業平均使用率為3%~5%,以緻大多企業無法實作盈利。該如何提升充電樁使用率?央視報道,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探索了有序充電的思路,讓輸出功率可調,在用電低谷充電。

66快充創始人唐旭日表示,社群有序智能充電是一條永遠不過時的賽道,不僅會給使用者提供極緻友善,而且能配合電網給出需求側響應,達到很高的智能化程度。

早在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堅就曾呼籲改變充放電無序模式,促進車網互動、消納新能源。2018年7月,國内首個規模化電動汽車有序充電項目在河南省鄭州市世紀家園小區建成投運。截至2019年7月,北京、上海、江蘇、河南、山東五個試點共7個台區160個充電樁實作有序充電接入。

2020 年,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 鼓勵地方開展V2G(車網互動) 示範應用。政策支援下,各地的實踐力度也在加大。2020~2022年,上海市每年将建成10個示範小區,鼓勵居民區已有充電樁通過加裝能源路由器等方式進行智能化改造,支援自(專)用充電樁的共享改造和共享營運。

李立理表示,未來需要大幅度提升固定車位的電力覆寫比例,加快從無序随機報裝接電模式向“表前電網統一改造、表後統一智能有序營運”的新模式轉變。

在唐旭日看來,社群慢充要協調的工作非常多,這幾乎是“界面最複雜的生意”。要想這個生意做得長久,必須考慮到整個行業關切的核心所在,找準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路徑。一個務實的思路是,先建起來,讓老舊小區實作從0到1的突破,然後再進行優化、融合,最終實作從量變到質變,達到車網協同互動的理想境界。

換電上量:“聚焦商業模式和标準化”

冬已立,雪已至,這也是新能源汽車車主“裡程焦慮”最為突出的時候。近期出台的換電政策,讓這個冬天的車主們有了些許心安。

10月28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關于啟動新能源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啟用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預期推廣換電車輛超10萬輛,換電站超1000座。截至今年10月,全國換電站總量為1086座,試點目标是再建1000座以上。

這再次點燃了沉寂許久的換電熱潮。

堅持換電20餘年的奧動新能源,目前擁有換電站500餘座,不僅開發出了20秒換電的極緻技術,還宣布了最新規劃:到2025年,在全國100座城市投建10000座換電站,滿足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共享換電需求。

與充電相比,換電模式具有占用的車位資源更少、效率更高的優勢,過去換電時間為3~4分鐘,如今的技術能縮短到1~2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

在專家看來,如今換電技術的瓶頸已經沒有了,正是上量的好時候。也有專家對此持保留态度,在他們看來,換電模式不會是未來新能源汽車主流的補能模式,當快充發展到極緻,換電或許會和快充互相融合、殊途同歸。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标準化中心主任劉永東認為,2011~2014年那一輪換電高潮後來沉寂下去,主要是政策支援不明朗、各方利益共赢共識不清、連接配接技術不成熟以及标準不統一等問題所緻。新一輪的換電将主要以車企為主導,從利益配置設定格局上更容易推動,政策支援力度加大和技術、裝置的成熟,也讓換電具備了規模化發展的基礎。

當然,現在還有兩個一直困擾行業發展的問題:一是商業模式如何實作盈利。換電模式投入大、資産重,單靠電量模式很難實作盈利,需解決最後買單者是誰的問題。二是電池難以标準化。有限的土地資源不支援規模無限擴充,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很難接受“統一化”的電池包,技術選擇的機會成本,都讓标準化很難在業界全面推廣。

就此而言,換電模式注定是某些領域一定時期的特殊産物,更多是“适用于區域性和封閉性商業環境的産品”。以換電規模全國最大的北京市為例,截至今年6月,累計推廣換電模式車輛2.33萬輛,其中計程車占比超過一半,達1.2萬輛。

從商業模式角度看,目前充換電設施盈利的大頭仍然是充電服務費。其他衍生服務,比如洗車、餐飲、便利店等增值服務,充電資訊服務以及基于資訊服務的用車生活、車輛安全檢測、代營運服務,均未形成主流。

新的換電政策下,電動汽車作為優質的移動儲能單元,其在調節電力負荷、消納可再生能源、改善電能品質、減排二氧化碳等方面的潛力被各方看好。劉堅建議制定更加靈活的充放電價格機制,細化充放電價峰谷時段,引入充放電價動态調節機制。同時擴大第三方輔助服務試點範圍,将電動汽車納入輔助服務市場主體;建立統一的競争平台,以調節性能為名額展現靈活充放電資源價值;逐漸引導電動汽車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

加氫站:“需解決産業鍊難題”

11月17日,一則來自媒體的消息《重磅!打造萬億氫能産業,頂層設計呼之欲出》,不僅讓氫能産業關注度陡升,更是引發各界猜想。

去年下半年以來,氫能産業利好不斷。

2020年9月,财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釋出了《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明确将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入圍示範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況給予獎勵,示範期暫定為四年。今年8月底,上述五部門正式批複了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

與2009年那一輪政策以補車企為主不同,這次是由城市群或者區域聯合來開展完成示範任務。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建秋認為,原因在于,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鍊和産業鍊很長,也要複雜一些,示範營運需要解決氫能的供應、加氫和車輛本身的一系列問題。

11月16日,《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車輛統計與分析報告》釋出。資料顯示,截至10月31日,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台累計接入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6910輛,其中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廣東城市群累計接入4283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占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接入量的61.98%。從示範城市群推廣的不同類型燃料電池車輛來看,占比最大的是物流特種車,累計接入2602輛,占比達到60.75%;其次是公交客車、公路客車。

有業界人士提出,綜合研判,氫能未來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會保持在一個範圍内,應用範圍也将以商用車為主。《中國氫能産業發展報告2020》預計,到2050年我國氫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達10%,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為3000萬輛,氫氣需求量為6000萬噸。在加氫站層面,中國國家氫能标委會釋出的《中國氫能基礎設施》藍皮書中明确,到2030年,國内将建成加氫站1000座,氫燃料電池車達到100萬輛。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加氫站約為544座,我國建成加氫站128座。

據唐旭日介紹,目前示範樣闆之外的加氫站短期肯定難以盈利,是以石油公司會将其放到加油站裡面。在他看來,加氫站是一個小型的化工廠,其安全營運的要求很高,從裝置運作到操作标準,都必須按照化工廠危化産品的儲運标準進行。2021年7月,最新版《汽車加油加氣加氫站技術标準》正式釋出,該标準明确規定了油、氣、氫、電各項業務之間的安全間距,同時也要求通過液位儀、可瓦斯體濃度傳感器、可瓦斯體危險報警器、防爆牆、通風設施、視訊監控等安防技術,確定天然氣、氫氣、油氣等可瓦斯體安全穩定運作。

“多站合一的底層邏輯是用有限的土地來提供能源,無論是油、氣、電,還是氫,整個服務必須嫁接在土地的實體面積和實體尺寸上。”唐旭日表示:“破局需要有一套組合拳,出台專門政策,針對多合一的綜合能源站。”從目前的營運實踐來看,加油站的業務闆塊中,油氣、電氫、衍生服務的價值生成比例大緻為5∶3∶2,是以需要有一塊很大的場地,讓油、電、氫三塊互相獨立營運,并保持二三十米的安全間距。“隻有單項能力強大了,多合一後,才能打造高含金量的綜合能源站。”

繼續閱讀